分享

早知早受益!超实用的语文学习与备考方法,值得收藏!

 浩禹天下 2020-04-11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是为了应用。一切不以应用为目的的学习,就跟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一样,都是耍流氓。当然,谁都年轻过。越早发现学习目的目标越明确,学习效果越明显。

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实际应用语文知识了。那时,绝大部分同学刚学会写请假条,我已经用歪歪斜斜的字写贷款申请书了,而且还真从银行借到了一大笔钱。不过,借条是代一个不会写字的邻居写的,钱当然也是他向银行借的,用来投资做生意。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情,我那个邻居现在已经过上小康生活,早就把这件事情忘记了。我也大学毕业多年,但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它带给我观念上的冲击,让我深切体会到知识的作用(姑且把多认得几个字也看作有知识)。今天我想和大家说说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语文学习的学习和备考方法。

1.无效的学习方法令你痛苦

一说到学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头悬梁、锥刺股,或者是凿壁偷光、萤囊映雪,至少也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总之,最强调的就是读书的苦,以为只要下了苦功夫,就一定会学有所成,完全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

这个苦学的观念误导了很多人这副对联相信大家都知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蒲松龄写在他的书房聊斋的对联,虽然凭着他这股韧劲,写成了《聊斋》。但是他这种不得法的苦学,导致他从19岁考中秀才开始,考了十多次,整整考了53年,到了72岁连个举人都没考中。真是可怜又可叹!

现在也是,一说到学习,很多老师和家长恨不得用一根鞭子逼着学生学,还理由十足地说恨铁不成钢,以为让学生稳稳坐够钟点,自然就掌握了知识了。这是违背科学的学习教育方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发挥,也自然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你快乐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你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大教育家孔子是提倡乐学的,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孔子自己感觉到学习的快乐,也最喜欢以学为乐、成绩最优秀的颜回。有一次他大大表扬了颜回一番:“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和他的学生,在身居陋巷、食不果腹、困厄的境况下,做到了“忘食、忘忧、不改其乐”,这就是学习过程中的无穷乐趣和幸福。

最早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陈望道,他年轻的时候专注于学习,母亲给他送来粽子和红糖,他随手将粽子蘸着墨汁吃,却浑然不觉,还感觉到了甜甜的味道。这就是“真理的味道”的故事。

3.快乐学习,你可以做到

乐学的故事还有很多,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对于现在的学生,怎样能让他们做到喜欢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呢?我们(公众号:庖丁品牛)是专门研究学习方法和备考的,从技术层面来说,让孩子、让学生乐学和好学,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要知道,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有了对学习本质的科学认识,就不会因为一点小困难而吓到,也不会因为一点收获而自满。这就是理性认知的力量。

心理学界把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我们以一个初中生为例,说明这三个区域是怎么回事。

舒适区就是没有挑战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基本上就是做一些重复性的动作。比如,一个初中生做小学的加减乘除是毫不费力的,因为小学的知识对他而言,是舒适区。

恐慌区,是指你所做的事都是不擅长的、陌生的,在这个区域你什么都不会,所以你会感到非常焦虑,压力非常大。比如,一个初中生做高中圆锥曲线的综合题,肯定会被吓倒。

学习区,是界于舒适区和恐慌区的区域。比如,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只要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和总目标,然后将大的目标拆分成多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再一一去落实、去学习,初二、初三的知识,便能很快掌握。可以说想要脱离恐慌区,最好的方式就是进去学习区。

明白了以上舒适区、恐慌区和学习区是怎么回事,想做到快乐学习,也就容易了: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拆各个击破不断接近目标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你心中有了阶段目标,就不会被一点点小困难击倒,也不会因为一点点成绩而自满。

4.专题学习是最有力的武器

我从来没看到过,一个在给自己建高楼大厦的人叫苦叫累的,相反,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因为,他们每完成一砖一柱,就更多一份满足和快乐——他们心里有着整个蓝图,知道一砖一柱的意义,他们每一个动作,都会更接近他们的目标。

你心里有了中考和高考的大目标,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具体科目,只是它的一个模块,各门学科的知识点,又是细分出来的,只要逐个击破,不断积累,最终就可以积小成而成大功。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为什么很多人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呢?因为,很多人没有明确的大目标,随波逐流,为了学而学;另外,很多人也不知道专题学习,逐个击破的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针对性,效果当然不明显。我们不是学过哲学吗?解决问题,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高手之所以高手,并不是他们生下来就有多么牛,只是他们比普通人更早地进入学习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他们都用到了这种进入学习区,各个知识点专题学习、专题训练的方法。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人还不清楚,什么是专题学习、什么是专题训练。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专题练习就是持续不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推动自己走出舒适区。说到这里,很多人觉得就是题海战术。如果理解了“专题学习、专题训练”,你就明白它并不完全是题海战术,也不是机械地记忆和套题,而是有针对性地练习和总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打游戏大家都懂。在任何一款讲究操作性的游戏中都有三个角色的区分,分别是“猪一样的队友”—— 菜鸟毫无特点的路人甲”—— 一般人无所不能的大神”—— 高手

菜鸟打游戏,他们并不是真的想打好游戏,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图个爽,开心就好嘛!这种人不是在玩游戏,而是游戏在玩他。一般人打游戏呢,目的是为了赢,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提升自己的技能,操作水平,顶多也就是游戏玩久了,熟悉了,实力相对不会那么烂。这种人永远处于舒适区。最后一种是高手,就是大神。这种人玩游戏是将游戏中的细节研究得非常清楚,永远去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永远不让自己进入舒适区。比方说走位,地图中的各个细节;搏斗中各个动作等……只有把这些细节研究得非常透彻,才能真正地玩好游戏。所以说,这种人才是真正在玩游戏的人。

5.学习成绩跃升的三个法宝

一位伟人说过: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有了对学习三个层次以及专题学习的认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了。但是,在具体操作方面,我们还是要重视的。

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和灵活运用的过程。唯有厚积,才能薄发。每门学科的学习,大方向是类似的,针对各门功课的特点,略有差异。在这里我以语文学习为例,把学好语文的三个法宝送给大家。

第一个法宝是要做好学习笔记。做笔记是指把读过的书、看过的文章或是一些好的电视节目,把里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记录下来,或用自己的话写出来,使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只有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你才可以运用自如。如数家珍,就是你知道自己家里珍藏的宝贝。要不然,一座图书馆藏书再多,对你都是然并卵,写作文你都用不上一言半语。

牛刀老师当年的笔记

钱钟书先生就非常善于做笔记,他家里藏书不多,主要是靠去图书馆借书来看,然后把书中有用的知识抄下来,闲时再翻出来看看。他的笔记体著作《管锥篇》,引述了四千位作家,引述著作上完种,真是包罗万象。他的长篇小说《围城》,旁征博引、蔚为大观。

语文学习的笔记,可以记录你平时读书看报看新闻,甚至是看广告看电影看领导人讲话等,各种渠道接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之后,平时有空也多翻翻看看,仔细思考可以使用到哪些话题的作文里。经过这样的记录翻阅思考,你很容易运用自如

第二个法宝是建立错题集。作为一名学生,平时的基础练习和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做错,也是家常便饭。但是,同样一道题目,一次做错,可以原谅;两次做错,可以理解;如果三次做错,完全是不应该了。但是,同样一道题目、同样一张试卷,考三次,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满分。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但是,很多同学都会掉到同一个坑里。同样的题目,同样的知识点,经常会一错再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错题本。将做错的题目摘抄出来,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粗心还是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并将正确的答案写出来。每次考试之前,看看你的错题本,肯定会让你快速提高成绩

整理错题集,是一个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你会分析你做错的原因,会发现你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纠正认识的偏差。这个过程,会让你从舒适区走向学习区,不断增强本领。做你已经掌握的题目,做一百遍都不会提高。做你尚未真正掌握的,做一道题目,弄懂了就是提高。认真地建立错题本,发挥出它的作用,要成绩不提高都难。

第三个法宝是专题训练刻意练习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习,都是继承性的学习,都是在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一般来说,不需要太多的创造性,掌握了方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

《庄子》里有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名,我们很多人都读过。“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切中肯綮”“庖丁解牛”等词语,均出自这篇文章。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庖丁解牛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叫丁的厨师(庖丁),他宰牛的刀法非常高明。不过,他刚开始从事宰牛这个行当的时候,对牛体的结构不了解,看到的也是一头完整的牛。干了三年,看到的不再是一头完整的牛,而是把牛的骨骼和肌肉纹理都了解得非常清楚。宰牛的时候,可以不用眼睛去看,凭着感觉,就可以顺着牛体的骨骼和肌理,使刀在筋骨的缝隙间游走,虽然这个缝隙很小,但对于丁厨师来说,这个缝隙对于用刀,已然绰绰有余。

丁厨师这神乎其技的手艺,源自他的思考和练习。他从初入门,到最后了解牛体结构的每个细节,用刀精准,一把宰牛刀,用了十九年,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刀刃一点都没有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