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咸淳三年(1267)蒙将阿术进攻襄阳,咸淳九年(1273)守将吕文焕力竭降元。古城除兵戈之外,尚有隆中孔明(181-234)、建安仲宣(177-217)、南梁昭明(501-531)领文采风流。 是不是这道山路的风景, 只有一个隆中。 三个人去了三次, 只为了一个三分国的英雄。① 茅庐里指点江山, 千万将士从此刀剑铮铮。 羽扇挥开了骨肉, 生离再难相逢。 男儿得意便要风云叱咤, 挥手间恨不能血染黄沙。 看刀锋溅起的血色弧线, 绚丽如天边垂挂的晚霞。 搦管在昭明台上, 我写不出横刀跃马。 若是一生只认定厮杀, 就不要再说胸怀天下。 仲宣楼上远眺的青年,② 看到的是衰草和残花。 哀叹声中难以割舍的牵挂, 让三百年后的我潸然泪下。 泪下,不能将豪情挥洒, 我的岁月里,只有曼舞蝉纱。 信手题写的明艳词句, 都赋予了江山如画。 《昭明文选》能有几页,③ 装不进我横溢的才华。 三十年匆匆走过, 让后生枉自嗟讶。 参不透人间悲苦, 留一番痴情佳话。 流连身边的山水, 不是瞬间的怡情。 好想让时光停滞, 守住这片刻安宁。 读书台上的纸墨, 昭明台上的琴铮, 谁能想到三十年的风花雪月, 八百年后, 都换作石板路上铁蹄声声。 这座优雅的鼓楼, 早已成了万箭的标靶。 鼓楼边高耸的石柱, 拴上了大漠的烈马。 襄阳城里, 找不到一朵未染血的花。 逝去的汉江水, 带走了南宋,带走了中华。 颠沛流离苦难的华夏, 气节不改永恒的中华。 悲痛一次次写进青史, 春风一次次催开紫薇花。④ 膻腥不能改变风骨, 金风铁马,江海浮槎, 我的文字只是让后人记住, 我们曾经有一段时光,璀璨如霞。 重新修葺的女儿墙, 游客用来遮挡日光。 城头上荒草萋萋, 再没有金戈撞响。 脚下的石板路, 记录着荣耀和沧桑。 余晖里的昭明台, 眺望着渔舟,在汉江水中荡漾。 ①三分国:杜甫《八阵图》评述孔明功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②仲宣楼:王粲字仲宣,在襄阳作《登楼赋》,后人建楼纪念。③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诗文集。④紫薇花:襄阳市市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