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当初修的那条路,运用了极高规格、极其严苛的修路手法。这些手法,哪怕时至今日都不过时。让我们来一起窥探一下2000年前的秦始皇是怎样修路的。 事件回顾秦始皇在即将完成帝国的大一统的时候,决定修一条符合帝王气息的路,而这条路就叫做秦直路。历时2000年寸草不生,哪怕时至今日,依然为普通百姓提供了生活的便利。 根据秦史或者说与秦始皇相关的史料来分析,修这条路一共有三个步骤,而且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由秦始皇或者高级将领直接把关,一旦发现不合格或者弄虚作假的直接杀头或者腰斩。 第一步就是需要把所有的土都放在一个大锅里来回的烹炒。我们都见过大锅饭,却没有见过大锅土,它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利用高温的环境,让土里面的物质发生一些质的改变,经常吃煮鸡蛋的我们会发现鸡蛋煮熟之后和生的鸡蛋有着质的不同,而土壤里面经过高温之后,无论是什么物质都会发生一些转变,而这些转变是不利于植物生长的。 第二步就是在高温炒土的同时,往土里面加入大量的碱。加入碱之后会改变土壤的酸碱度,而学习植物学或者生物学的我们应该能够了解到任何一个物种所生长的环境都是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或者对应条件的酸碱度,必须达到一个适应的值,才能够让植物进行生长。可是土壤里面加入大量的碱之后,就使得土壤的酸碱度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这使得几千年来雨水的不断冲刷依然无法让植物进行一个成长。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土地必须要坚实,要厚实,当时的可靠史料分析是拿着巨石来回的碾压,而土壤需要厚实到什么程度呢?最后有一个验收环节,就是好几辆马车来回的奔跑,一旦这块土地上出现了马辙的印记,则土地质量不合格,与土地相关的所有人员都需要受到惩罚。 没错,这就是事实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之后,为什么执意要修这样的一条路呢?或者说修这样的一条路,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秦始皇也没有想过要修建这样的一条路,因为秦始皇的政策或者说帝国的方针是远交近攻,简单来讲就是与秦始皇距离比较远的帝国,需要相互结交,构建一个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与秦始皇距离比较近的帝国,则需要急切的去攻打他们,不让他们有任何的喘息生机。 这条政策最开始是没有问题的,可伴随着秦始皇统治的秦帝国版图越来越大,就面临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部队如果赴前线战争的话,那么部队的给养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把粮食物资铠甲装备运送到前线的话,如果没有一条好的道路,或者没有一个比较便捷的运输方式,会给秦帝国带来很大的危机,甚至还会引起士兵的哗变。 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秦始皇突发奇想,或者说早已预谋的去构建了这样一条秦直道,最开始秦直道的建立,纯粹的是用来行军或者说粮草的运输,只不过在秦帝国灭亡之后,秦直道慢慢的从军用变成了商用和民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