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繁殖不泌蜡正如植物开春不发芽,虽然不至于马上死掉,但也难以繁茂起来。观察发现:病殃殃的一群蜂在人为已经无法继续养下去了,放它们回到大自然中去,它们成活了下来,原因是什么?它们没有存蜜没有巢脾的情况下竟一点一点的发展了,是什么条件起的作用呢?野蜂的繁殖方式又在提醒我们什么,在野蜂窝里,它们不断往下筑新巢,让旧巢储备花蜜或淘汰;在人工养殖的巢框上,旧巢脾被蜜蜂咬掉也是常见的行为,它们不辞辛劳的啃咬,不仅仅是因为结团取暖的需要,更是为下次繁殖做准备,旧巢脾需要反复的清理,清理工作让蜜蜂付出太多的劳动,耗费的劳力远比泌蜡筑新更多。由于旧巢穴内有茧衣和排泄物等,在不及时清理时容易变质成致病菌,以及工作量的增加的情况下,对内勤蜂的体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它们逐步泌蜡筑新巢是蜂群不断向前发展的一标志。 其次,不泌蜡的蜂群容易感染幼虫病。这个观点最早在《中蜂论坛》中看到,当时认为观点新颖就记下了,并没有深刻了解其内涵,现在想来,它们不是不要泌蜡,而是护理工作让它们眈搁了,就象人类忙到没空做卫生了,还哪里来时间修新房。保暖和卫生都没保障,生病也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第三,不泌蜡的蜂群更容易产生分蜂热。这种说法看起来感觉没什么说服力,我们想想分蜂热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哺育力过剩所致。既然是有大量的劳动力没事干了,那为什么又不多建些房子休养呢,一是空间限制了,二是财富(粉与蜜)限制了。一大帮人聚在一个小窝里没事干取闹还不如到分到别处去另谋生存。蜜蜂也是如此。 总之,在这个动态平衡系统里,任何一种因素使系统失去平衡或者使平衡超越阈值,都会致使系统崩溃重新开始建立新系统。在蜜蜂的世界里亦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