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耕肾病,“钾”冠天下——环硅酸锆钠散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qsa789 2020-04-12

环硅酸锆钠散的上市为高钾血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经过了近60年的等待,我国高钾血症患者终于迎来了兼顾快速降钾与持久控钾、且耐受性佳的治疗新选择!2019年,高钾血症领域首个创新药物环硅酸锆钠散进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如今环硅酸锆钠散正式开始服务中国患者,一举打破了我国高钾血症治疗领域医生无方可施、患者无药可用的困局。

4月10日,数万名专家在线上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里程碑时刻,在余学清教授、赵明辉教授的主持下,众多海内外肾病领域专家介绍了高钾血症的现状、治疗及管理方案,同时也分享了新药环硅酸锆钠散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数据等极具价值的信息。

刘志红院士

左力教授

翘首以盼,高钾血症患者在等待


左力教授

高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数据显示,高钾血症在我国门诊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病率高达23%,同时在门诊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也普遍存在[1、2]

此外,高钾血症易反复发作,超过80%的患者在随访三年中出现反复[3、4],进一步增加死亡率,影响RAASi的使用,因而亟需长期管理。

另一方面,中国高钾血症疾病认知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门诊高钾血症总体诊断率仅为2.53%[5、6],提示临床上对高钾血症的诊断亟待规范,也可能与高钾血症临床症状不明显,极易被忽略有关。因此,加强高钾血症、尤其是对于CKD高钾血症患者的管理已势在必行。

陈楠教授

上下求索:现有高钾血症治疗方案概况


陈楠教

多年来,我国高钾血症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静脉用药、低钾饮食、口服用药(如利尿剂、降钾树脂)等。虽然静脉用药(静脉使用胰岛素 葡萄糖)可以通过转移钾离子至细胞内而快速降低血钾水平,但并未改变体内钾总量、且维持时间短暂。而获得指南推荐的低钾饮食,其依从性低,执行难度大,且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相关死亡风险[7、8]

此外,促进肾脏排出钾离子的利尿剂对离子没有选择性,且长期使用可引发患者肾功能减退[9、10]。而通过肠道排出钾离子的降钾树脂同样对钾离子选择性低,且其治疗效果与起效时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由此可见,一款快速降钾、持久控钾的全新治疗方案必将造福广大高钾血症患者。

蒋更如

不同凡响:环硅酸锆钠机制创新


蒋更如教

环硅酸锆钠是一种稳定的无机晶体,其七元环结构与钾离子直径高度匹配,与“钾”结合力是其他阳离子的25倍。环硅酸锆钠在全消化道结合钾离子,促使血钾向肠道转移并排出体外,从而实现快速降钾与持久控钾。另外,环硅酸锆钠不被人体吸收、不溶于水,不影响其他离子代谢,因此具备良好的耐受性。

王莉/Peter McCullough/ Bruce Spinowitz

拨云见日:环硅酸锆钠临床数据解析


王莉教

环硅酸锆钠散的临床获批是基于多项纳入1700余名高钾血症患者的三项临床试验。数据显示[13],在接受环硅酸锆钠治疗后的1小时即观察到血钾水平显著下降[12],98%的患者血钾水平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到范围;而在长达1年的临床观察中,近九成患者血钾水平<5.1 mmol/L,99%患者血钾水平<5.5 mmol/L[14]

此外,在28天维持阶段,平均血镁、血钙、血钠水平与安慰剂组无差异,且胃肠道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3]

由此可见,环硅酸锆钠兼具有快速、持久和耐受的特点,为高钾血症的治疗开启了新篇章。

赵明辉/朱华栋/张健

梁馨苓/聂时南/张宇辉

高钾血症患者跨科室管理:急性到慢性管理的演变


最后来自肾内科的赵明辉、梁馨苓教授,来自急诊科的朱华栋、聂时南教授,来自心内科的张健、张宇辉教授,就高钾血症患者的跨科室管理交换了意见。

大家首先就不同科室中高钾血症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了交流,随后大家就在各个科室广泛使用的RAASi和高钾血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慢性高钾血症严重危害健康,在跨科室管理中、尤其需要对高钾血症患者进行长期规范治疗,而新型钾结合剂的出现让高钾血症的长期管理有了新的选择。

中国新冠疫情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环硅酸锆钠散的上市也为高钾血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随着高钾血症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中国高钾血症患者也将获得更多值得期待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鲍云非, 等.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的易发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34):4232-4234.

[2] 左力, 等. 中国门诊患者高钾血症分布及诊疗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 2019年全球华人肾脏病大会。

[3] Kashihara N,et al. Kidney Int Rep. 2019 May 30;4(9):1248-1260

[4] 王善志, 等. 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结果及对比[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8, 34(8):579-586.

[5] Li Z, et al.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Pattern of Hyperkalemia among Outpatients in China. 2019 Dce.

[6] Goyal A, et al. JAMA.2012;307:157-164.

[7] Kelly JT, et al. Semin Dial. 2017 May;30(3):197-202

[8] Yang Q,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11 Jul 11;171(13)1183-91.

[9] Khan YH et al. PLOSONE|DOI:10.1371/journal.pone.0159335

[10] Damman K et al. Eur J Heart Fail. 2016 Mar;18(3):328-36.

[11] Stavros F, et al. PLoS One. 2014;9:e114686

[12] Packham DK et al. N Engl J Med.2015:372:222-231.

[13] Kosiborod M et al.JAMA.2014;312:2223-2233.

[14] Spinowitz BS et al.Clin J Am SocNephrol.2019:14:798-809.

[15] Collins AJ,et al. Am J Nephrol. 2017;46(3):213-221.

[16] Miao Y,et al. Diabetologia 2011; 54: 44–50.

看过,请点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