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德公:襄阳隐士、诸葛亮老师,孟浩然、皮日休步其后尘隐居

 雁南主持人 2020-04-12

庞德公:襄阳隐士、诸葛亮老师,孟浩然、皮日休步其后尘隐居

习凿池《襄阳耆旧记》记载庞德公事迹

1

在襄阳城东南15公里处,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叫鹿门山。此山体势巍峨,山涧幽深,林木苍翠。因光武帝刘秀命习郁筑鹿门祠(今鹿门寺)而得名。

从鹿门寺庙往南约200米,右折上山,见一石梯,拾级而上100余米处,有一洞,名庞公制药洞,据说是汉末名士庞德公隐居时炼药的地方。

庞公制药洞在一仿汉代民居院内。小院木扉两扇,院内陆面青砖铺就,院落平整洁净,面积约230平方米。制药洞居中,洞深、高、宽皆约3.6米。虽时隔久远,但洞内庞德公制药时烟熏火燎的痕迹依稀可见;洞内庞德公夜晚研习医术药性时点烛燃松的盏台,装门设轩、隔设房间固定支架的石孔,无不向人们述说着一代名士的勤勉和智慧。在洞的正中有庞德公塑像,庞德公气质清雅,手持灵芝仙草,若有所思,似乎在探究一副为民疗疾的良方。

鹿门山上原有纪念庞德公的庞公祠,位于今鹿门寺左侧。嘉靖初,时人将在鹿门山隐居过的唐代诗人孟浩然、皮日休二人,归入庞公祠同祭,改称三高祠。

《襄阳府志》载:“庞公祠,旧在鹿门山,祀汉高士庞德公。明嘉靖初,称为三高祠,乾隆时期,其遗址无存。”

2

庞德公,字子鱼,又字尚长。大约生活在汉灵帝建宁至三国蜀汉昭烈帝章武年间。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记载:庞德公“居沔水上,至死不入襄阳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沔水注》中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沔水(汉水)经襄阳城北,至宛口,会淯水(今之唐白河),折向东南流。在襄阳城东、沔水之西,形成东白沙、南白沙,合称白沙曲。庞德公所居鱼梁洲就在白沙曲东的沔水中。鱼梁,亦叫槎(木筏)头,是捕鱼的工具;鱼梁洲,又称大河洲、玉娘洲等。古时的鱼梁洲,自然风光优美,草木繁茂,鱼游浅底,鸿飞长空。

时间过去了一千八百余年,庞德公在鱼梁洲居所的具体位置,已不知所在。今襄阳城东门外的庞公乡,是庞德公侄儿庞统故居,若依此推,庞德公居所当距此不远。

3

庞德公家里并不富裕,但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十分重视,想方设法让他接受教育。他父亲不分昼夜的劳作,用耕地、砍柴换来的钱,供庞德公读书。

庞德公不负父亲重望,一心苦读。他聪明过人,古籍中生僻晦涩词句,只需稍加点拨便融会贯通;所学过的文章,能倒背如流。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韬武略,无所不通,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士。

庞德公成年后,在家乡耕读。那时候,岘山下的田间,总能看见庞德公夫妇耕耘不辍的身影。播种累了坐下休息,妻子替丈夫擦去额头上的汗水,丈夫用斗笠作扇子,为妻子送去一股凉爽;带来的茶水和干粮,夫妻俩总是你让我,我让你。太阳下山时,丈夫扛着犁耙,妻子牵着耕牛,收工回家。夫妻俩辛勤耕作,相敬如宾。

(庞德公)未尝入城府。躬耕田里,夫妻相待如宾,休止则正巾端坐,琴书自娱,睹其貌者肃如也。(《襄阳耆旧记》)

4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以来,朝堂之上群魔乱舞,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地方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天下支离破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当时,刘表为荆州刺史(治所在襄阳),听说庞德公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想请他进城做官。

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谓公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公笑曰:“鸿鹄巢於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亀鼉穴於深泉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趋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但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每)[因]释耕陇上,妻子耨於前。表(诣)[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之闲,而不肯当禄,然後世将何以遗子孙乎?”公曰:“时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亦不为无所遗也。”表曰:“何谓?”公曰:“昔尧﹑舜擧海内授其臣,而无所执爱,委其子於草莽,而无矜色。丹朱﹑商均至愚下,得全首领以没。禹﹑汤虽以四海为贵,遂以国私其亲,使桀徙南巢﹑纣悬首周旗,而族受其祸。夫岂愚於丹朱﹑商均哉?其势危故也。周公摄政天下,而杀其兄。向使周公兄弟食藜藿之羮,居蓬蒿之下,岂有若是之害哉!”表乃叹息而去。(习凿齿《襄阳耆旧记》)

庞德公为了避开喧嚣的尘世、躲避刘表的侵扰,带着妻子儿女,离开家园,远离城府,到荒无人烟的鹿门山,开荒种地,采药炼丹,独往独来,与世隔绝,羁留山林,逍遥自在,做了一名悠哉乐哉的隐士。

杜甫《遣兴五首(之二)》云:“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5

庞德公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他交往的也是一些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名士。

他与司马徽交往频繁。司马徽在当时很有名气,称司马徽为“水镜先生”始于庞德公。

司马德操尝造公,值渡沔,祀先人墓。德操径入其室上,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徐元直向言,有客当来就我与公谈论。’其妻子皆罗列,拜於堂下,奔走供设。须臾,德公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襄阳耆旧记》)

庞德公与当时的襄阳名士黄承彦关系密切。他把诸葛亮引荐给了黄承彦,使得诸葛亮有机会向黄承彦学习排兵布阵,后来诸葛亮还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为妻。在今襄阳古城西十余里的地方,有个黄家湾,是黄承彦父女当年居住的地方。

庞德公德高望重,才学超人,很注重培养后人。

《襄阳耆旧记》记载:“乡里旧语,目诸葛亮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德公之语也。”

诸葛亮在徐庶的引荐下,得于拜见庞德公。诸葛亮以老师之礼节对待庞德公,每次来访,都行跪拜之礼。

诸葛孔明每至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襄阳耆旧记》)

诸葛亮拜庞德公为师,两家还成了亲戚,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诸葛亮的姐姐为妻,成了诸葛亮的姐夫。这样一来,师徒加亲戚,庞德公倾囊而授,诸葛亮虚心而学,收获很大,进步很快,高人一筹。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今鹿门山上,有“诸葛亮拜师堂”遗址。

庞德公对他侄儿庞统的教育也是颇费苦心,他让庞统到司马徽那里接受教育,使庞统学业大进,名声远扬。

当时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徐元直、琅邪(今山东省诸城市)诸葛亮、颍川石广元、博陵(今河北安平县)崔州平、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孟公威等,这些青年英俊们,因同乡、邻居、同学、亲戚等关系,聚居于襄阳,他们谈论政局、品评人物、探究学问,逐渐形成一个知书达礼,有抱负、有政见的群体。庞德公是这个充满朝气群体的精神领袖之一。

6

庞德公谦让乡邻,不阿权贵的言行,教育影响了他的后辈,形成了崇德尚礼、刚正不阿的庞氏家风。

他的儿子庞山民,为魏黄门侍郎、吏部郎,早卒。

他的孙子庞焕,字世文,晋太康(280一289)中,为牂牁(今贵州省大部及广西、云南部分地区)太守,辞官后回故乡,居住在南白沙,他的德行乡人十分敬仰。

他的侄孙子庞宏,“刚简有臧否”,傲视权贵而受压抑,卒于涪陵(今属重庆)太守任上。

他的侄儿庞林,娶同郡习氏女。习氏女以“节义”见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破镜重圆”的故事。

7

庞德公在史料中记载不多,但他的事迹、风范,对后来的文人墨客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白有《寄弄月溪吴山人》诗:“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清扬杳莫睹,白云空望美。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唐代诗人陆龟蒙、吴筠、张谓、郑锡,宋代诗人李廌、陆游、苏轼、张耒,元代诗人张养浩、潘音、杨维桢,明代诗人袁宏道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有颂扬庞德公的诗篇。

“鹿门庞”、“庞公隐”成了隐居、与世无争的代名词。(杨立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