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中三品

 陈南亦 2020-04-12

​原则:

探寻生命质朴本源、达成人体本能诉求

品质:

1、心境(成人)

2、眼界(为事)

3、功夫(圆融)

我强调医中三品,心境、眼界、功夫。

所谓的心境,也是我常说的根性,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学问就会是什么样的。有些人常抱怨这的那的,其实并不是没有机遇,没有时间,没有这个没有那个,阻碍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的,只有你自己而已。你的根扎的太浅,你就只能随风飘扬。想要成为一个好的中医,一定是要深扎根的。

这个社会各种行业的两极分化已经越来越明显,好的越来越贵,差的越来越便宜。有些汽车三五万,有的甚至上亿。衣服可以论斤称,也有几百万,上千万的定制款。有些人是什么行业火就做什么,有些人只干自己喜欢的行业,从商人的角度来讲什么行业火就做什么,这是他喜欢赚钱,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论的事行业根性,不是人品。

有些人不同,他扎根一个自己喜欢的事业。当这门行业冷门的时候他不躁,当这门行业火爆的时候他不骄。能成事的都是扎根深的人,行业的火爆是由那些扎根浅的商人推动的,而行业的真正魅力是由那一小部分人支撑着。任何一门行业的火爆都是这门行业毁灭的前兆,火爆就以为商人的大量涌入。也意味着残差不齐的品质。

古人传道授业讲究一个考量,短则三五年,多则一辈子,去考究一个人,从品德到悟性全方面衡量选定接班人,这是面授的方法。而函授的方式呢,古人会写下文字,文字中多用隐晦词语,至真之处又常欲言又止。非有根性者,不能窥,非有悟性者不可得。

根治之后是悟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界。两个同样刻苦学习的人,成绩会有高低之别,同样十年寒窗有人高中状元,有人名落孙山,这是悟性也是眼界。有些人心中有病,目中无人,在临床只是关注症状,关注病名,而忽略了人的概念,我常说这种人最终的结果是把病治好了,把人治坏了。

心眼合一还不够,还要心、眼、手合一,没有功夫就是纸上谈兵,你想到,看到做不到。明明知道怎做,就是无法无完成,这是缺乏功夫。别人那里听来的道都是虚的,自己体证的道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道。

有些人不断学习,总是要等自己觉得已经大圆满以后才敢动手,殊不知,医学从来没有绝对的正确,10个中医治疗同一个病人,可能用的10种不同的方法,而这10种方法都可以解决患者当下的需求。

中医是不断实证,不断推翻旧的自我,重生新的自我,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追求真理,尽可能的无限接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