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黎阳郁氏源流考辨 (文/倪秉时)

 百年yesuo 2020-04-12
郁氏文化

黎阳郁氏源流考辨

   海门 倪秉时


郁氏是个多源头姓氏,由于时代久远,其源头的历史真相或模糊不清,或众说纷纭,或仅存传说。大多虚无缥缈,难究其实。于黎阳郁氏一支而言,据《黎阳郁氏支谱》记载,尚有比较清晰的脉络,不过其中也存在一些疑点。

《黎阳郁氏支谱》载:

郁姓源自黄帝后。黄帝生少昊,少昊生勾芒,勾芒生仲叔。仲叔就是唐尧时执掌观察天象的官,因而赐为羲氏,尧帝派他专门观察日出以平均合理的时序指导春季农业耕作,便将羲仲封于东方原少昊居地的郁夷地晹谷(今山东登州),顺便祭祀少昊,并立国为郁。羲仲的子孙世世代代守在那里,经历夏商殷周,世代都做执掌观察天象的官,子孙后代以国号“郁”为姓氏。

后来纪国人入侵郁夷,郁子逃亡鲁国,居于郞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郁郎亭那里。逃到那里后,子孙中世代做鲁国的大夫,其中郁贡还当上了鲁国的丞相。因原郁国早已不在,其后去掉邑字旁(右耳旁)而以“有”为姓了,世代住在曲阜。

先贤有若就是鲁国的丞相郁贡之后,传了二十代,当在汉建安年间,曹操以非法手段获取政权,想搜求有名望的人为他服务。在鲁地查访征用时,查到有若的后代有察,他不愿归顺,就改“有”姓,仍恢复原“郁”为姓。在这个时候,兒宽之后改“倪”,丙吉之后改“邴”,有察加邑字旁(右耳旁)而为“郁”。

再后来生有一位叫执中的,汉朝时候做雍州刺史,封为黎阳侯,因而此族名从黎阳。这就是后来这支郁氏以黎阳为郡号的原因。(原文见《黎阳郁氏支谱·郁氏源流考》)

这里似乎将黎阳郁氏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了,但考之史实,证之考古,其中固然不乏符合史实部分,也存有一些疑点。兹分条考辨如下:


1

黄帝与少昊

少皞一作少昊,在古代典籍中对其记载十分混乱。《帝系》及《史记》中未将少昊列为黄帝子孙,但在《世本》中明确指出黄帝生子三人:玄嚣,昌意,少昊。《帝王世纪》却载,黄帝次妃女节生玄嚣,玄嚣就是少昊。而《史记》中说,黄帝正妃嫘祖生玄嚣,昌意。并指出玄嚣,昌意均未即帝位(此处“帝”指部落联盟长,下同),而少昊明明是即帝位的,也就是说玄嚣不是少昊。比《史记》早好几百年的《孔子家语》一书(现代证实这不是一部伪书)记录孔子的话说:“黄帝者,少昊之子”,其父子关系与《世本》等记载恰恰相反。

据现代研究,少昊族可能属于炎帝神农氏部落。总之,关于少昊是否为黄帝一族,不好确定。不过,人们历来视黄帝为中华民族共祖,其象征意义远大于血缘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黎阳郁氏支谱》将郁氏源头上推至黄帝也是可以理解的。


2

少昊与勾芒

虽然黄帝与少昊的关系渺茫难稽,但少昊与勾芒的关系却是明确的。从文献记载到考古发现都证实了少昊族的存在,少昊族是生活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山东中东部一个崇拜太阳和鸟的部落,属于夷族。特别近来在这里发现了由“日火”或“日天”组合成的陶文应是少昊氏的王号,后来又发展成族徽,它有力地证明了少昊氏的存在。少昊的昊,从日从天,是一个人头顶太阳的形象,又似一只鸟头向上张翅飞翔的形象,正好证明少昊是集鸟崇拜(属图腾崇拜)与太阳崇拜(属自然崇拜)于一身的部落族团。

勾芒为少昊子,在各种史籍记载中无异辞。据记载,少昊有一个儿子名重,当在颛顼之时。《国语·楚语下》:“ 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所谓司天,就是掌管观察天象,以定春天季节,指导农业生产。因而号“勾芒”。所谓“勾”,扭曲之意。本作“丩”,是古人看到植物的须嫚扭曲、盘勾之状,而造的一个字。所谓“芒 ”,指春天植物长出的芒刺。因此”勾芒“是象征春天植物的生长状态。因为少昊之子重被颛顼委以观日象定春季的重任,所以被人们称为春官,后来又神化为春神,故以春天植物生长状态“勾芒”号焉。


3

勾芒与仲叔

这里所说“仲叔”,实际上包括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这四人在古籍中记述十分混乱,有的将其合称为羲和氏一个人,在中国传统典籍中经常出现,而且“混迹”于历史、神话和文学作品中。但在《尚书·尧典》中,“羲和”的身份又有不同。《尚书》中记载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羲叔宅南交……;和仲宅西方……和叔宅朔方”等语来看分明是四人。后边还有“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等语来看,这“羲和”分明是“羲氏”“和氏”两个家族,且羲氏地位高于和氏。值得注意的是,尧分配给“羲和”的的任务又由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别承担。在古代,人们习惯用“伯、仲、叔、季”来作为兄弟间排序。结合这种习惯,羲仲、羲叔就不能简单地译为两个人名,而应该是羲家的两个兄弟,同样和仲、和叔也应视为和家的两个兄弟。因此,“羲和”就不应联作一人名字,而是“羲、和”表示两个家族。至于这羲和两家族的来历却十分纠缠不清,好像是这羲和本为一个部落,有一种说法就是少昊也是从羲和部落中分离出来的。但又有说,“羲”与“和”都是一种从事天象观察的官名,这羲和两姓是以官名为姓。不过,从史籍记载来看,“和”氏家族与郁氏无关,因此对其不作展开。下边重点讨论“羲”氏家族。

《书·吕刑》载:“ 重即羲 , 黎即和 。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 孔颖达也说:“ 羲是重之子孙”,此处“重”即是少昊子“勾芒”,《尚书》中记载 “分命羲仲宅嵎(郁)夷”。那么,《黎阳郁氏支谱》上所说的“勾芒生仲叔,为唐尧掌天官,命为羲氏,使观日出,便程东作,封羲仲子于郁”,说的“羲氏”就是指羲仲,是于史有据的。


4

羲仲与嵎夷

羲仲当是重的孙子,当尧之时,被尧命为天官,居嵎夷,为古籍《尚书》首载。《尚书·尧典》中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此后史籍并无异辞。“嵎夷”地名,《史记》中作“郁夷”。在《黎阳郁氏支谱》中,认其为该支郁氏之源头,属地名姓。考查典籍,证之考古,并非谬说。不过其方位众说纷纭。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何光岳先生在其所著的《东夷源流史》中经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疏理和辨误明确指出,郁洲(云台山,古称郁洲)乃为大部分郁夷人所居。据此,海州云台山一带古为郁夷,已为人所共识。关于“郁洲”一名,《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都州在海中,一曰郁洲。”今天这里仍有大批郁姓山民居住于此,而这些郁姓山民,疑即郁夷之后裔。

所谓旸谷,即谷,亦即朝阳谷,即位于今连云港市云台山朝阳镇一二东磊工带山谷。当地的将军崖岩画所反映的是当时人类对天体诸神的崇拜,而且这里又是古人所记述的嵎夷之地,加之将军崖岩画的时代与传说中的帝尧时代又是那样的贴近,所以说将军崖可能是羲仲居隅夷所能选择的一个祭坛。这处祭天遗迹的发现,却与古史传说中的羲仲居隅夷崵谷祭日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绝非空穴来风。加上海州地区从古至今发现有数十处天文石刻、祭天遗迹和文物出土,更证实了羲仲受部落联盟中央即帝尧指派,到东方“寅宾日出”(恭敬地迎祭日出)创立历法并建立方国为君的史实。

不过也有认为嵎夷在青岛的,在日照的,在登州的。其实,嵎夷的范围很大,北部边界大约在青岛市区一带,南部界限可达江苏灌云县及其周边地区。反正是在东方靠海最先见到日出之处。


5

羲仲后裔

羲仲从其祖父重起,从颛顼帝到尧的时候,直至夏商周,他们世代都是主管天象的人,已被历史记载所证明。但其后裔详情,史无明载,只知在夏代仲康时开始治理四海,胤侯受命掌管夏王的六师。羲和(应该指羲仲后代吧)放弃他的职守,在他的私邑嗜酒荒乱,不认真观察天象。胤侯接受王命,去征伐羲和,并杀掉他。但后世如何,不得其详。据其后世仍任天官来看,应只是惩罚了当职的而已,并未累及后裔。那就谈不到所谓失国失邑,去邑为“有”姓了。


6

郁贡之謎

羲仲因居郁夷,后世因地而姓郁,据《黎阳郁氏支谱》载,郁贡为其后裔。郁贡居鲁,是原少昊的领地,而羲仲正是少昊一族。所以这恐怕是真的,何况其他郁氏源头均不在此。但从羲仲到郁贡,缺少过程连接,郁贡先世何人何时何因由郁夷迁居郁郎?史无明载。虽然《黎阳郁氏支谱》载,纪国人入侵郁夷,郁子逃亡鲁国,居于郞这个地方。但纪人入侵郁夷一事不见史籍记载。史籍所载的纪人伐夷一事是在鲁隐公元年,在郁贡后,显然不是指这次。

不过,谱载郁贡相鲁惠公尽管也不见史籍,但考其前后,倒是很合理的,其一,郁贡是有名的鲁相,为何不见《春秋》记载?因为《春秋》是从鲁隐公元年开始的,而鲁惠公恰在鲁隐公前。其二,费伯在鲁隐公元年占据郁郎,恰恰印证了《黎阳郁氏支谱》载“鲁相贡郁郎,寻(不久)失地去邑为有”这一记载的真实性。原来,不久郁贡所居郁郎为费伯侵占而失邑了,因而将原姓“郁”去邑为“有”姓了。难怪一代名相郁贡前无史书记载,后无子孙传闻了。一场灭邑之灾迫使郁贡的子孙后代隐姓埋名,从此销声匿迹了。


7

有若与有察

有若,孔子弟子,姓有名若,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10年左右,约晚郁贡260年。据《黎阳郁氏支谱》载,其“有”姓即出自郁贡失邑后去邑为“有”。其说法不见于其他谱牒著作。其他谱牒著作都说有若之“有”源自有巢氏。至于“有”姓出自有巢氏,我持否定态度。其一,有巢氏远在燧人氏之前,据现代研究,其所处时代距今至少有五六万年之久,属于传说中虚无缥缈的人物,很可能是一个时代的代号。即使有其人,那时根本无文字发明,无姓氏可言。相传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伏羲时代始创原始文字(这已为考古所证明),始有姓氏。中华第一姓就是伏羲的风姓。以前是没有文字也没有姓的。既然如此,当时肯定无人姓“有”的;要是说后世以其祖字取姓,那数万年间无文字传承,万年以后的人们怎么知道有巢氏之号其后裔当然也无法知其事,又怎会取“有”姓呢?这分明是后世附会之辞。这种经不起推敲不靠谱的说法在其他姓源说中也有的是,难以令人置信的。其二,退一步,即使将有巢氏的时代拉近,且假设有其人,但传说其居地巢湖,其“有”姓起源地与郁姓相关的“有”姓起源地相距甚远。少昊都城曲阜,而作为少昊子孙羲仲后裔的郁贡也居曲阜,因失邑改姓“有”的后人有若也居曲阜附近的肥城,这就明确显示了《黎阳郁氏支谱》记载的可靠性:有若之“有”是由郁贡后世改姓“有”而来,与有巢氏无关。羲仲为官居郁夷,可能他的后世部分子孙因思念故土重又迁居到鲁地的吧,这大概是后来郁贡,有若居于曲阜及其附近的缘由吧。至于“有”姓,我猜想,除了你们郁氏因失邑去邑改“有”外,应该另有源头。但你们郁姓之“有”后有复为“郁”,所以有一个由“郁”到“有”再到“郁”的过程。这应该是源自少昊后羲仲的一支的“郁”姓特点,这是有据可凭的。郁姓源头众多,其他“郁”姓或“有”姓则无此特点。

有若之“有”由“郁”因失邑而去邑为“有”,七百年后其二十世孙有察为避曹操招聘有子后士人,而重新加邑恢复原姓“郁”。这倒不是传说,而是有现实依据的:江苏海门天补镇有名的抗日名将郁仁治之父郁文才,又叫有文才,足见此“郁”与“有”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事隔千年以后仍不忘其本为“有”。从各方面佐征,有若之“有”当出自郁贡之“郁”。


8

其他与黎阳郁氏有关的考辨

①黎阳郁氏源流脉络上边已考辨清楚了,可是据《鲁国郡郁氏谱》载:有若之“有”源自舜庶子封郁夷城因姓郁之说。前面说到,封郁夷之事首见于最原始最有权威的上古历史档案集《尚书》,明明是尧封少昊后裔勾芒之后羲仲于郁夷,而无所谓舜庶子封于郁夷之事,且尧舜相接,怎会两人同封一地?考舜庶子共有七人,其七人及其後裔得封者,圭、胡、負、遂、盧、蒲、衛、甄、潘、饒、傅、鄒、息、胡母、轅、餘姚、上虞、濮陽、餘虞、西虞、無錫、巴陵、衝山、長沙。并无封郁夷的。因此,其说于史无凭。《句曲重修郁氏宗谱序》(卷一十五页)“自少昊庶子封邑于郁夷城世居以地为姓。至鲁相贡郁郎,寻失地去邑为有,至汉复加邑为郁,说的倒是实情。

②又有人说,郁氏出自舜的孙子郁华。郁华,大禹之师。按大禹之师应叫鬱华,如果确有其人的话,那也只能是鬱姓的始祖,谱牒也记载鬱华为鬱姓始祖,并非郁姓始祖。郁鬱两姓因简化合而为一,实际上这两姓源头不同,是不能混用的,就是说郁姓与鬱姓是不同的两个姓,郁姓不能写作鬱姓,同样,鬱姓也不能写成郁姓。鬱华既是大禹的老师,那么,他怎么会是舜的孙子呢?从时间来看,鬱华至少与舜年龄相仿或稍大。再说郁华为舜的孙子于史无凭,是不足为信的。

少昊与舜都是东夷族,这为文献和考古所证实。但他们的关系从所传的世系来看,也只能是旁系而非直系。少昊为黄帝长子玄嚣,而舜属于黄帝次子昌意后。何况玄嚣是否就是少昊也是不确定的。因此,舜与郁姓关系不大,或者根本无关。

③郁郎地名考。郁郎之郎非自郎姓人居之而谓郎,实因此地有两山相对似廊,因而谓“郎”,“郎”通“廊”。至于“郁”,有谓此地历为鲁国国君苑囿,故名“囿郎(廊)”。囿廊与郁郎一音相转。而据《路史》载,此地原称郁闾,郁人闾或郁国人闾,为郁子封地。那么,此“郁”当是郁姓无疑。它在鲁国国都曲阜近郊,因此常筑城守卫,故又称郁郎城。郁郎是个景色秀丽,形势险要之地,既是游览胜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常发生战争,常有作城毁城之事。后来改称郁郎亭,此“亭”是乡村行政单位,和现在村相当。故再后来就直接称为郁郎村了。据《滕州汉代建制考》:汉武帝元朔三年,封鲁共王子刘骄为郁郎侯即郁郎侯国,国都位于今滨湖镇郁郎村。郁郎一地此时始才有郁郎国之称。


9

总结

现在可以按传统说法且考之有据的对黎阳郁氏源流作一个总结了。

黄帝(距今约4500年,中华民族象征性始祖)——少昊(东夷族,都曲阜)——重(勾芒,被颛顼授以观天象,定春分。后世神化为春神))—?—羲仲(距今约4300年,被尧封于郁夷,后世姓郁,约经40代后而至郁贡)………郁贡(距今约3000年 后世去邑为“有”姓。约经18代至有若)………有若(距今约2540年,孔子弟子,比孔小34年。经20代而至有察)………有察(距今约1800年,汉建安年间曹操招聘有子后代士人,有察避之加邑复姓郁)

说明:以上论述郁氏源流仅限于黎阳支郁氏。谱载,江苏海门包括海门三星永富郁氏属于该支。写本文的目的就是为凡属该支郁氏欲考其源流者提供一些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