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可降肺火、泻肾火、退骨热,李时珍称其专去下焦肝肾之虚热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20-04-12

大多人对于中医里面所说的“虚”这个概念是比较模糊的,而生活中但凡认为自己属于“虚”这个体质的时间,首先想到的就是多服补益之药以求养生。然而事实上现在很多人的虚并非是体虚、气虚,更多的反而是阴虚。

阴虚者多是体内阳偏胜、阴偏衰,而此时若是使用一些温热固阳之药来补益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像一些阴虚而阳胜的人群,多会出现肾中之火过燥、肺中之火过烈的情况,此时常会出现阴虚而易出汗、心烦、燥咳、口渴等症状,此时当以泻火养阴为宜。

而在诸多的中医良药里面就有这样一味可以降人肺火、泻人肾火、退人虚热的良药---地骨皮。

说到地骨皮很多人一定觉得非常陌生,其实中药地骨皮就是我们常说的枸杞植物的根皮,将其采挖出来洗净晒干即可入药使用。古人在介绍地骨皮的时间这样解释到:地骨皮乃枸杞之根皮,入土极深,皮亦极厚,力能至骨,故为此名。

历代的医家对于地骨皮都有很高的评价,比如《珍珠囊》中记载,地骨皮可解“骨蒸肌热,消渴,湿痹,坚筋骨,凉血”;著名的大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中也说到地骨皮专去“下焦肝肾之虚热,止盗汗劳热”。

现代中医经过总结古人的经验则认为,地骨皮乃是一味甘寒之物,入药最能降肺中之伏火、泻肾中之虚火,有较好的清肺退火、凉血除热的功效。

1、肾中阴虚火热者可用地骨皮缓解。

地骨皮属于甘寒清润之物,入肝肾而能消除阴虚导致的虚热、出汗、骨蒸等症状。古人曾说“凡热在骨髓阴分者,地骨皮最宜用之”,可见此物最能益阴虚而退虚火。

中医里面面对此类病症则常用地骨皮配伍知母、麦冬、鳖甲、银柴胡等药材同用,颇有养阴而除热的良效。而在古代经典方剂之中还有一方名为地仙散,方中用地骨皮同竹叶、甘草、防风等药材搭配,有解一切骨蒸潮热、虚热烦躁、津亏口渴的良效。

2、肺中之热过甚而燥咳可用地骨皮缓解。

地骨皮甘寒之性入肺经则能起到较好的泻肺火、除肺热、益肺阴的作用,尤其是针对于肺中热邪潜伏已旧、火邪郁结而久咳不愈之症,用此物入药最为适宜。

对于此类肺热郁结而咳喘之症,则可用地骨皮配伍桑白皮、甘草同粳米煮汤同食,最能泻肺中之邪火,止虚热之咳喘。此外也可以使用地骨皮同紫苏子、银杏果、大青叶等药材同用,亦有很好的清肺止咳之效。

3、阴虚而易烦躁、口渴之症可用地骨皮缓解。

阴虚则易津亏,而当体内津液不足的时间就多会出现烦躁不安、口干舌燥等情况,此时地骨皮入药也能起到养阴而生津的效果。

在民间一些地方,人们直接用地骨皮同玉米须煮茶喝,据说就有很好的养阴润燥而止烦渴的作用。而在传统中医里面,对于此种情况则多用地骨皮和芦根、麦冬、天花粉、生地黄、山药、葛根等药材同用,其养阴生津、润燥除烦的作用也是不错的。

4、阴虚而易血热、出血之症可用地骨皮缓解。

中医里面认为“气属阳,血属阴”,而阴虚者容易出现血热之症,血热过盛者则血液离经而出,就是我们现代常说的各种出血症。

如血热者在生活之中就多会出现流鼻血、咯血、便中带血等情况,此时就可用地骨皮的甘寒之性来凉血,同时配伍白茅根、侧柏叶、大蓟等凉血止血的药材同用,即可起到清血热、止出血的作用。而在民间一些地方人们则直接用地骨皮煮茶喝,即可起到清热而止血的作用,此法对于小便夹血、牙龈出血等情况尤为适宜。

不过,诸药皆有偏性,地骨皮虽有清热降火、凉血除热之效,但是其药性偏寒,故而对于体质虚寒,或者偶感外寒之人是不适合使用的。

#百里挑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