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乐学楼 2020-04-12

凡是不能持冷静的客观的态度的人,毛病都在把“我”看得太大。他们从“我”这一副着色的望远镜里看世界,一切事物于是都失去它们的本来面目。

所谓冷静的客观的态度就是丢开这副望远镜,让“我”跳到圈子以外,不当作世界里有“我”而去看世界,还是把“我”与类似‘我’的一切东西同样看待。

这是文艺的观世法,也是我所学得的观世法。 ---朱光潜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薛宝钗、林黛玉这两人历来就有争议。黛玉的毛病在于把自我放得太大,她所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她想象的世界。宝钗用一种冷静的客观的态度去看世界,她放低自我,跳脱出圈子,跳开大观园来观世界,她才能反观自己,推己及人。

作者对宝钗的喜爱跃然纸上,文本里很多地方都明确表明了作者的喜好。黛玉是宝玉的爱情,但并不妨碍宝玉对宝钗的尊敬,就像宝玉一直把宝钗看作是姐姐和师父。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一、宝钗的“雪”代表着冷静

《红楼梦》四大家族,贾、史、王、薛。宝钗生于“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雪”与“薛”谐音,雪在《红楼梦》里的意义深远,冰清玉洁,不染纤尘。

① 第五回里宝钗人物图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词里第四句“金簪雪里埋”。雪是冷凉彻骨,宝钗最后的命运独守空房,就像她的房间“像雪洞一样”,冰凉一生。

② 红楼梦曲《终生误》,对宝钗的评价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这是形容她洁身自好,像晶莹的雪花,玲珑剔透,这是对宝钗的褒奖和愧疚,那里有贬义的意思?

③ 贾府普罗大众对宝钗的看法,兴儿说,“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把黛玉和宝钗列在一块儿讨论。说明下人们也认为宝钗、黛玉难分伯仲,各有千秋。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作者投入了大量“雪”的延伸,雪的意境,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宝钗,就是希望不要误解了宝钗。雪是纯洁、美丽的象征,还有一种坚贞的意义,不畏严寒,本身就包含冷静的意义。

人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但我们习惯于把美简单化,表像化。简单的、易懂的,本我的美,更容易被人发现,被人捕捉。黛玉的美一目了然,她是直率的,本我的,真诚的。宝钗有一种世故,经历世事,阅历丰富,千帆过尽,保存了一份真诚之心。

这两个真诚不一样,一个是本我,一个是超我。车能到的地方,多半是在半山腰,蜿蜒曲折的小路才可以达到山顶。宝钗的真诚更难以理解。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二、宝钗多次排在黛玉的前面

宝钗位于金陵十二钗之首,和黛玉位列第一。从作者的排序就明白宝钗的重要性。

①在第五回里,兼美秦可卿的形象“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明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这是钗黛合一的梦想,只能在梦中以兼美的形式存在。贾宝玉看到兼美,首先想到的宝钗,其次才是黛玉。

②金钗判词第一首第一、四句“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就是写给宝钗的。第二、三句“玉带林中挂,堪怜咏絮才”写给黛玉。

③ 红楼梦曲除开引子,第一首《终生误》是写给宝钗的“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以上都可以直接在文本里面找到,宝钗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女性,但是爱情不会因为你完美就爱上你。宝玉一生钟爱林黛玉,爱她包容她,而且对于自己的喜欢的女子,笔墨多一点是正常的,但是我们看见作者很隐忍。有黛玉的地方,就会有宝钗。

作者酣畅淋漓的表达爱情,是《枉凝眉》第三首红楼梦曲,这首曲子我们都很熟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全书只有在这里,才毫不遮掩地表达了对黛玉的爱恋。宝玉爱黛玉,这毋容置疑。

但是他对宝钗的愧疚一直横亘于心,在我们世人能看到的地方,宝玉对宝钗都尽量保护,写尽宝钗的稳重平和,随分从时,遵守妇德,大方得体。宝钗都很好,只是他不爱她。

这里并没有贬低宝钗,而是一味地抬高她。宝钗和黛玉只能选其一,她选黛玉。心里头却担心冷落了宝钗,而把她写得近乎于完美。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三、宝钗博学多才不低于黛玉

元春和李纨诗才不及钗黛,但是评诗两人是很公道的。这也得到大家的公认。

①元春风雅,要姊妹们写诗。评定“终有薛林二人与众姊妹不同。”在这里,两人就算打成平手。

②海棠诗社第一社,咏白海棠。林黛玉输给了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李纨评宝钗第一。而宝玉认为黛玉“娇羞默默同谁诉?绻倚西风夜已昏”更好。既然李纨为社长,那我们尊重他的判断,咏白海棠,宝钗的诗为第一。

③螃蟹宴咏菊花诗。菊花诗黛玉为第一名,但是宝钗的“眼前无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格局更高。这是大观园女孩子们评选的,我们后人就不再评定了。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黛玉的诗来自于内心的表达,宝钗的诗来源于生活的表达,就是跳出既有的圈子。

犹如我们自媒体人,你在平台上发文章,都是写你自己,叫自嗨文。这样的文章,被认定为低质文(名人除外)。大观园就是女孩儿们的社交圈,写诗就是自媒体。要让阅读者有用,有价值。

宝钗的螃蟹诗,已经走出大观园,与外界接轨,她是商人之女,她懂得平衡,看得见社会上不堪的一面。

这又像两个女孩儿读书一样,黛玉和宝钗都读了《西厢记》《牡丹亭》,但是宝钗自动剔除糟粕,独立思考,不是跟着书里的人物跑偏。宝钗作诗,把她平常所看到的对社会的不满,像一个男子一样,用诗来表达,这不是更高明吗?所以大家都说宝钗的诗更好。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四、宝钗的才干不限于作诗

第二十二回脂批“出语录,总写宝卿博学宏览,胜诸才人。颦儿却聪慧灵智非学力所致,皆绝世绝伦之人。”

①参禅悟道。宝钗十五岁生日宴。她点拨了宝玉,宝玉对着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怪”,参禅渐悟了。宝钗用慧能语录提醒宝玉,这是宝钗带给宝玉的。从这里看,宝钗和宝玉都有佛性,宝钗通过坐禅修炼,逐渐领悟。宝钗真是“山中高士”!

宝钗的博学,宝玉说过宝钗“通古博今,色色都知道”(第三十回);探春称赞宝钗是“这样一个通人”(第七十九回)。

②惜春画画。老太太要惜春画园子,黛玉奉献了一句话,画一幅《携蝗大嚼图》,挖苦刘姥姥大吃大喝的穷样子。而宝钗却讲起了画画,书里这一段有1484个字,流水账一般,专门是写宝钗讲画画的。从构图、派别、画具、材料、器物等,全都了若指掌,简直令人叹服。

③对待学问的态度。“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因为她家是皇商,她是典型的的儒商,拿着学问做生意,所以更高人一等。和市俗小商拉开了差距。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读书明事理,黛玉同样饱读诗书,而不解人情。老太太单独拨了20两银子,让王熙凤为宝钗过生日。十五岁的生日,是成年礼。她在生日宴上没有因为老太太的独爱而放肆,她点戏都点老年人喜欢的热闹的戏曲。黛玉仗着老太太的喜爱,刁钻古怪,就像是一个宠坏的孩子。而宝钗时刻克制自我,老太太开心就是她的开心。

宝钗读书,不流于形式,她学会了融会贯通。读书有目的,用于现实里的生意和人打交道。但又能升华与别人不同。黛玉是天性就很聪明,但是学力却不够好。这里妥妥地说明天资聪慧是好事,勤能补拙是良方。到这里,宝钗的才干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她的真正才干是管理才能。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五、屋子是主人内在精神气质的真实表现

贾母带着刘姥姥参观了三个女儿的闺房,第一个是黛玉,第二个是探春、第三个才是宝钗。黛玉房里“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

闺房是不允许别人进入的。有幸的是我们可以随着刘姥姥的视觉进入两个女孩儿的闺房。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① 黛玉喜欢读书,或许是喜欢读《西厢记》《牡丹亭》。我们来看看黛玉妹妹的日常。

当黛玉妹妹拿起一卷书的时候,就会想起宝玉来,她会站起来去和鹦鹉说说话,看着“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绿竹,想象娥皇女英的泪痕是不是还留在竹子上。读了两行诗,她会流泪,而心口痛,要去小睡一会儿。而宝哥哥时时挂念着黛玉,会过来陪着玩笑一会儿,黛玉一天的时光就打发了。

每个人读书领悟力、着力点都不一样。黛玉读了这两本书,沉浸在个人情感里,她的想象里很丰富,情感丰沛。把自己带入到主人翁身上,把自己幻想成崔莺莺和杜丽娘。黛玉做的诗,过分强调自我,把自己的哀怨情恨无限放大。但是不可否认,黛玉的诗很容易打动我们,直到现在依然被打动。

《葬花吟》是黛玉的佳作,这首诗成功地误导了我们,我们误以为黛玉的生活是“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只是黛玉个人情绪的一种反应,无论我们处于什么状况,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是悲苦的,无助的。我们会去羡慕我们以为活得不错的人们。

人人都是孤岛,黛玉是一座孤岛,宝钗也是,我们都是。所以,黛玉所说的境遇很差,并不是她真实的生活场景。诗也不是要反映真实,是升华生活。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② 宝钗的书房“及进了书房,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这是宝钗的书房,简约朴素到极致。一个质地粗糙的花瓶装着几只同样朴素的菊花。从价值上来说,这两样东西都代表着廉价和质朴。宝钗是个两面派?她的闺房和她外在示人是一致的。

读书有不同的习惯,有人喜欢把当前要读的书摆在案上、手边、床榻边。读完后再放入书柜。有人喜欢把书桌上放很多书,同时读几本书,这都没有对错,这是不同的习惯而已。宝钗房间的书少,只摆了两本书,并不代表她读的书就少。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认可。

《西厢记》《牡丹亭》宝钗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了,为此,还挨过父亲的打,慢慢才丢开了。宝钗看书的角度和黛玉不一样。宝钗读了以后,会思考,会去想象才子佳人在现实里的真实意义。书里的人物是不会走到现实里来的,她会仔细分析,这样的书看了就过了。她也建议黛玉要去看真正有用的书籍。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③ 宝钗的房间没有宠物,没有鹦鹉。清代养鸟是贵族旗人的一种爱好。老太太和黛玉房里才有宠物鸟。黛玉烦闷的时候,会把自己的诗教给鹦鹉;宝钗烦闷的时候,就是做女工到深夜。

你把时间花到那里,那里就结果实。黛玉更多的是闲愁,宝钗更多的是务实。黛玉可以看到自己,宝钗看到的是除开自己以外的世界。她们的视野不同。对于今天来说,宝钗更符合我们的审美观。包括宝钗的审美情趣,我们倾向于简约而不简单,简单而不简陋。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综上:黛玉和宝钗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黛玉以主观情感来认定世界,她易冲动,凭意气。一个人仅仅凭情感的冲动来行文,那文章的生命力都不长,也难以有成就。

人的本性都是燥热的,宝钗的冷静与智慧与她服用冷香丸有关,也跟她的“雪”有关。她长期在身体和精神的双从暗示下,习惯了“冷”,也养成了“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的“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宝钗的冷静面对多变的世事,才使她获得与人不同的内心真正的喜悦。

黛玉把“我”看得太大,宝钗跳出“我”的圈子观世界,躬身入局

一个有学问的人必定是“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换句话说,必定能冷静。---朱光潜

人人都有情绪表达的需求。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但是冷静后有观点有见地的输出,思考后输出的观点才会在平台上有一席之地。

我们现在的时代,发声很容易,但想要更多的人为你的发声点赞好评,那就需要沉淀下来,冷静下来。想要有好的观点,没有持续的输入和学习力,是不能有很好的观点表达。这是我的体会。要想发声,先要学会躬身入局。如宝钗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