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丹心歌抗疫 铁笔颂英雄 / 王玉良

 燕赵书痴939 2020-04-12

丹心歌抗疫 铁笔颂英雄

——鹤舞滦河隶书《战“疫”情诗百首》浅析

作者/王玉良

  

  

  

        鹤舞滦河,原名薛鹤舞,生于唐山这座美丽的凤凰涅槃之城。他多才多艺,书画诗文皆能,集书画家、诗人、作家于一身。尤爱书法,半个世纪临池不辍,擅篆隶。

        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江城,蔓延华夏,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投入到了这场抗疫攻坚战、阻击战中。驰援荆楚的医者、军人、志愿者们,发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闻令而动,坚韧不拔,不怕牺牲,攻坚克难,肩负使命,忠于职守,为守护一座城市、一个国家默默奉献,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英雄。

        诗人孙文、书法家鹤舞滦河热血沸腾,激情满怀,挥毫为舍身忘我的白衣战士、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而高歌。《隶书战“疫”情诗百首》是诗人与书法家珠联璧合的心血结晶,是感天动地的抗疫战歌,百首诗篇,百幅书法,蕴含着对抗疫英雄们的无限崇拜和敬仰!书法家鹤舞滦河将这种敬仰倾注于笔端,笔笔、字字、行行力透纸背于中堂、横幅、条幅、斗方、扇面中,多角度、多形式、精心布局谋篇。他的隶书笔画方圆兼备、结体扁平、上收下舒、风韵逸宕、秀艳妙整、美婉多姿。行笔如野鹤闻鸥,飘飘欲仙。横如蚕卧燕飞,竖犹中流击水,点似春雨滴滴,撇捺如衣带飘舞,形神飘逸,美而不艳,刚柔相济,有古朴隶碑遗风。

        为了表达这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攻坚战中的白衣天使及参战英雄们坚韧不拔、攻坚克难以及大无畏的逆行,书法家打破常规,穿凿铁线篆、参以方折劲峭的手法,从视觉上营造出一种刚劲挺拔之美。                  

         我们在欣赏品味《隶书战“疫”情诗百首》时,不难看到很多相同的字出现在各个诗句中。如,“毒”字出现了十六次,“家”、“国”出现了十九次。书法家巧妙地运用变体来避免雷同。

     我们管中窥豹,仅选几个字(如:客、空、家、因、明、炖、无、本、来、院、发、成、爱……)为例,来欣赏书法家的独具匠心,力求字的结构,起笔,行笔,收笔,线条、点画变化。您看,“家”、“因”、“明”,含有篆意;“本”、“来”、“院”的竖笔擎天柱地;“发”、“成”、“爱”的斜画如铁线刚劲。“客”、“空”的宝盖头及“院”字的最后一笔运用方笔,“无”字选用四种不同写法,从而尽量体现“同字异形”的书写规则。

        《隶书战“疫”情诗百首》笔笔变化,行行贯气,通体寓神,字字如移步换景,各具风采,或端庄,或隽秀,或刚劲,竖如银枪立地,横若铁担凌空,捺似宝剑斜出,撇如闲庭信步。其书法庄重典雅,刚柔相济。筋骨强健的线条,如银钩铁画,明丽清朗,干净利落,借鉴铁线篆艺术魅力,个性鲜明,独树一帜。

        纵观鹤舞滦河的书法,既有汉代《乙瑛碑》的结体稳健、字形端庄,又有北魏《石婉墓志》笔力雄健、古朴生动,既有唐代《叶慧明碑》的蕴秀瘦硬、骨力遒劲,还有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的俊爽醇厚、神龙变化之遗风,兼具《好大王碑》和其它汉隶《曹全碑》、《史晨碑》、《石门颂》及清代隶书名家郑簠、邓石如、伊秉绶等笔意。经多年潜心探究汉魏碑帖和名人墨迹,凝聚其精髓,已初具俊美飘逸的个人书风。 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主动快速的创作愉悦,避免斤斤计较一些“规范”,这种 “随意”是“理智” 控制下产生的,使读者从诗作中激发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献身精神,而且享受到墨宝庄重、精美、活泼、隽秀的艺术美感,为我们提供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艺术盛宴

  

  

  

  

  

  

  

  

  

  

  

  

  

  

  

  

  

  

  



  

 



        燕赵书痴王玉良书于墨香斋 2020/4/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