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元高拭词注“商调”。按此词昉自李白,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要其源皆从李词出也。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更名《秦楼月》。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名《双荷叶》。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名《蓬莱阁》。至贺铸始易仄韵为平韵。张辑词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 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此调押仄韵者,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之不作叠句,石词之少押一韵,秦词之多口号四句,倪词之减去叠句,虽为变格,犹与李词大同小异。至冯延巳创为减字之体,张词由此添字,毛词由此偷声,在变格中更与诸家不同。前段起句,周邦彦词“香馥馥”,上“馥”字仄声。第二句,赵师侠词“不堪凉月穿珠箔”,“不”字仄声,“凉”字平声。第四句,李之仪词“迎得云归”,“得”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五句,李词“还送云别”,“送”字仄声。换头句,苏轼词“背风迎南泪珠滑”,“泪”字仄声。第五句,周紫芝词“西楼残月”,“西”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姚、石、秦、倪四词。 格二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晁补之 牵人意 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 东山时伴 谢公携妓 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重阳味 应相记 坐中少个 孟嘉狂醉 此与李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不作叠句体异。 格三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一叠韵石孝友 秦楼月 秦娥本是秦宫客 秦宫客 梦云风韵 借仙标格 相从无计不如休 如今去也空相忆 空相忆 尊前欢笑 梦中寻觅 此与李词同,惟换头句第七字用平声不押仄韵异。 格四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秦观词序:驴背吟诗清到骨,人间别是閒勋业。云台烟阁久销沉,千载人图灞桥雪。秦观 灞桥雪 茫茫万径人踪灭 人踪灭 此时方见 乾坤空阔 骑驴老子真奇绝 肩山吟耸清寒冽 清寒冽 祇缘不禁 梅花撩拨 此即李词体,惟词首多口号四句异。按秦词四首,每首前各有口号四句,即以口号末句三字为起句,亦如《调笑令》例。乐府舞曲转踏类如此。 格五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倪瓒 扶疏玉 蟾宫树影阑干曲 一襟香雾 几枝金粟 姮娥镜掩秋云绿 无端风雨声相续 不须澄霁 为沽醹醁 此亦李词体,惟前后段减去两叠句异。 格六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冯延巳 风淅淅 夜雨连云黑 滴滴 窗外芭蕉灯下客 除非魂梦到乡国 免被关山隔 忆忆 一句枕前争忘得 此词前后段起句与李白词同,惟第二句各减二字,第三句各减一字,第四、五句减一字,祇作七字一句。此体仅见《阳春集》,无别首可校。 格七双调四十一句,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张先 参差竹 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 西北高楼穷远目 忆苕溪 寒影透清玉 秋雁南飞速 菰草绿 应下溪头沙上宿 此与冯词同,惟换头添一字,前后段第三句各添一字,仍照李白词体作三字句异。 格八双调三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毛滂 夜夜 夜了花开也 连忙 指点银瓶索酒尝 明朝花落知多少 莫把残红扫 愁人 一片花飞减却春 此词句读与冯词同,但冯词起句三字,此词两字,冯词全押仄韵,此词前后第三、四句偷用平声,虽同本李词,亦自成一体耳。毛词别首前段第四句“先借春光与酒家”,“先”字平声。换头句“夜寒我醉谁扶我”,“夜”字、“我”字俱仄声。第二句“应抱瑶琴卧”,“应”字平声,馀平仄悉同。 格九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贺铸 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 淩波人去 拜月楼空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映桃花红 桃花红 吹开吹落 一任东风 此调押平韵,以此词为正体,若秦词之多口号四句,颜词之减去叠句,皆变格也。前段起句,程垓词“青门深”,“青”字平声。后段起句,贺词别首“粉娥采叶共亲蚕”,“共”字仄声。第二句,孙道绚词“画眉楼上愁登临”,“画”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秦词、颜词。 格十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秦观词序:帝城东畔富韶华,满路飘香烂彩霞。多少风流年少客,马蹄踏遍曲江花。秦观 曲江花 宜春十里锦云遮 锦云遮 水边院落 山下人家 茸茸细草承香车 金鞍玉勒争年华 争年华 酒楼青旆 歌板红牙 此即贺词体,惟词前多口号四句异。 格十一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颜奎 水云幽 怕黄霜竹生新愁 如今何处 倚月明楼 龙吟杳杳天悠悠 腾蛟起舞鸣箜篌 听吹短气 江上无秋 此词见元《天下同文录》,亦贺词体,惟前后段各减两叠句异。倪瓒仄韵词,正与此同。
|
|
来自: hejunwei_yeah > 《仄韵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