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货币发行量M2和M1的通俗教学

 复利60年 2020-04-12

最近有个话题很火,那就是我国发行200万亿M2货币合理不合理,会不会完成通货膨胀。可以这么说,明白M1和M2货币实际意义的人并不多,懂得其中道理的人很少,这也就导致了经济学的研究在中国长期被西方思想支配。今天,我就要打破这个神话,给经济学原理做出最通俗的解释,消除大家的疑惑和担心。

M1指的是流通货币+活期储蓄货币

M2指的是M1+其他定期存款等等。

以上是西方经济学术语,通过M1和M2的增量的跟踪和解读,往往让人感觉M2增加太快,容易出现通货膨胀,然后就开始解读中国M2量太大,有崩盘的危机,先不说这种说法是对是错,我先讲述一个场景,大家体会。

一个村里有两户人家,张三和李四,张三有2包大米,李四有一把锄头(李四每年可以采矿和伐木制造一把锄头)和100块钱。李四为了活着,拿出100块钱(别考虑100块哪里来的,就当是捡的金子)买了张三家的1包大米,顺利实现生活需要。后来张三要耕种了,就拿出这100块钱买了李四的锄头,年底又顺利种出2包大米,于是周而复始,他们用100块钱顺利完成耕耘和生活。从这个故事里,有两个现象需要解释下:

1.100块钱就属于M1货币,在以1年为单位里,锄头和大米都保证了一年的消耗,100块钱就是为了满足1年商品消耗的货币量。

2.这里面M2=0。

接着说上面的故事,突然有一天,李四说我家添丁了,要吃更多大米,于是每年做出2把锄头,张三说我也开垦一倍吧,于是政府给了100块钱给张三(就是印出来的,就当作免费服务了),顺利的买了两把锄头,又顺利完成了上面的循环。有两个现象解释下:

1.200块钱成了M1,M2依然等于0。

2.扩大再生产后,只有M1出现增量了,M2并没有增加。

接着故事讲,有一天,张三说我要盖房子了,于是政府借贷了100块钱,说李四想办法搜集些盖房子的材料,于是给了这100块钱。于是张三李四之间流通了300 块钱。李四拿了100 块钱弄来材料,张三把房子建起来了。但是,由于买卖锄头和大米只需要200块钱,多出的100 没有流通的价值,于是李四把这100块钱存到了政府机构(相当于还回去了,暂不考虑利息和前期借贷的关系)。这里两个现象解释下:

1.M1还是原来的200块钱。

2.M2变成了100块钱。

于是我们发现M2的出现定义为投资了房子这样不易消耗的商品,才出现的。

接着将故事,突然,有一天山洪爆发,冲毁了张三的房子,张三不想再借贷了,张三李四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这里有两个现象要解释:

1.M1还是200块钱,

2.M2还是100块钱,但是这100块钱基本没有用处,政府重新销毁了这100块钱,M2重新回归为0。

故事讲完了,接下来我就要讲M1的核心意义了,M1实质就是衡量一年时间里需要流通的商品货币等值供应货币量,而这些商品的保质期都在1年以内才行。就好比农产品买卖,M1需求量就是对应着农产品的消耗量,m1多了,就会出现通货膨胀。M2的实质就是衡量一年以上投资不需要流通的商品货币等值供应量。M2-M1的差值就是定期存款,最理想的存款定期时间长度等于不需要流通商品的寿命。以上就是M1和M2最理想的存在关系。

但是,经济运营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就像商品房使用年限70年,但是没有哪个房企老板会把钱存70年,而是会立刻投入扩大经营。于是,M2出现了缩水,M1出现了通货膨胀。这就是如今各金融健康的国家出现通过膨胀最本质的原因,M2的资金不断注水M1,只要M2增量存在,M1必然出现通货膨胀,这也是每年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率的价值所在。

随着商品房,工业厂房,大型基建工程等不断投资,M2就会不断增加,所以M2的大小并不说明带来多大经济风险,而M2带动M1的扩大也并不代表他们之间什么比例最合适,因为M2只跟投资商品的寿命有关和固定商品值有关,换句话说,M2越大,说明商品的寿命越长,商品总价值越大。这就是中国在投资三峡,南水北调,高铁等这些百年寿命基建和大力发展商品房(70年寿命)后,M2迅速增加的原因,M2如果要回落,得等到这些高寿命基建损坏才行,他们对应的货币量才能销毁,否则,一旦出现类似商品房买卖交易,M2还需要维持等价货币量,才能满足交易需要。

以上是没有考虑借贷利息,如果考虑借贷利息,情况就稍微复杂一些,但并不能改变M1和M2背后代表的属性,那就是:

M1代表着一年内寿命的商品交换货币总值(最大值),M2代表着一年以上寿命的商品交换货币总值(最大值)。

因为M2的定期存储时间要远远小于一年以上寿命商品的总值,所以M2每年会有部分货币流向M1,造成M1流通出现通货膨胀。至于M2在什么值属于合理,这要看长期的投资商品总量有多大,而M1的值跟一年期商品总量有多大直接相关,所以M2和M1的比值在多少合理,只跟本国处在的发展阶段有关。

比如美国已经过了大型基建时代,大型房地产时代,其投资大多在10年内的项目,那么,其理所当然M2值要远远低于中国,同时由于美国存在大量一年期内消费品,对比于中国勤俭持家的作风,M1值也要明显大于中国,两者结合,就显得中国M2总量大,且比值也大,这就是其中的经济学原理。所以,只要控制好通货膨胀率,M1和M2就能合理的运行。

讲到这里,还有人怀疑中国M2发行200万亿人民币不合理吗?不要跟美国比,我们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M1和M2当然不能够相似,比值也当然不能够相似,炮制出M1和M2概念的西方经济学家,其本质是为了研究经济学规律,并没有给出什么样的比值符合什么阶段的国家,把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拿来对比,只是一些人一厢情愿的想法,也是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打击经济的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