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对心理健康越发关注,从美国最新研究表明“大学生缺觉影响心理健康”到登上微博热搜榜的话题“过度自省或致抑郁”,现代人投入了很大精力来寻找抑郁的原因,希望能将自己从这种情绪中解救出来。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多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一直存在着上升趋势,目前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疾病。 有时大家可能会疑惑,以前没怎么听到过的抑郁症,为什么现在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其实,抑郁症是一个现代医学名词,虽然近几年大家才对这种疾病感到熟悉,但这种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早就被记录在案。《黄帝内经》中就讲述了类似忧、悲、恐等不良情绪的感受,《景岳全书》更是将“郁”做了分类,并明确描述出了“忧郁”。 “情志失调”和抑郁症是什么关系?情绪是怎么致病的? 抑郁症在中医的理论中是情志失调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患者表现出的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描述的抑郁症。 中医认为,正常人通过肝脏调节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一旦肝脏调节这些情绪的功能失常,我们就会出现情绪上的异常。情绪致病往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从正常情绪到异常情绪,从轻度的异常情绪到重度的异常情绪,再从重度的异常情绪发展成疾病。 抑郁症早期有什么征兆? 抑郁症的发生并非是突然的,而是存在一个较长的过程,早期往往有一些症状能够提示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 睡眠问题 主要表现为早醒,患者醒来的时间比以前睡眠正常时醒来的时间要早2个小时左右,且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 兴趣下降 以前十分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不再感兴趣,以前一些做起来开心的事情,现在再做也不会开心了,整体表现为活力丧失。 思考生死 在正常的情绪中,我们不会经常思考生死的问题,如果一段时间内我们经常思考生死相关的事情,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一定要提高警惕。 疲劳 经常无缘无故的感到疲劳,且休息后无法缓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