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化的人和事,质朴的生活,创造性的梦想

 不羁的风n3ugz2 2020-04-12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早上8点起来,看着窗外竹帘风动,阳光明媚,绿色的植物也舒展在金色里。

坐在书桌前,心甚是祥和。

此时,孩子还没有起床。还没有闹腾,这一切的静谧是我的,要好好抓紧哦。想说的话儿有许多,想要整理的思绪也不少,权且都放下,说一下最想的要求。

最想要的还是安静,但不是空无一人的安静,是有爱的人在身边静静陪伴。

这种似乎比得过千金一刻的春宵。

01 繁华生活后的质朴梦想

过年回老家,感触蛮多的。首先,迫切希望有自己的房子,哪怕是又旧又破。我相信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审美眼光,只要我不畏脏乱差。只要,把厨房和卫生间统统瓷砖翻新,小清新的宜家风格就可以。放上那些可爱的小家电:小米的电饭锅煮一点煲仔饭,烘烤机烤一个午后小饼干,做完一切把餐具放进洗碗机。

哦,对了,用上波佐见烧的蓝色餐具,享受一下宅寂的朴素。

一些简要的绿植,我已经驯化成功,只盼有空间来容纳。

这样的家要安在学校里,周围是文化氛围,还有跑道和操场可以供人运动。

这样的家要离父母兄弟不远,一碗汤的距离,随时有联络有走动,有安全感。

之所以没出息的想要老房子,而不是新房。是觉得一个家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干净有序,温情常在。可以花更少的钱来实现这些内核,又何必去拼命透支生命去赚钱去买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呢。

拥有一个MUJI风的家,不需要很多钱。

我需要一个这样的终极地方,做一个格子间,让自己心无旁骛地写文章,做翻译。

疲惫生活后的质朴梦想,是一桌一凳,一杯一碟,是回归自己的审美情趣。

02 生活到深处,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

渐渐地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你,这样的人你要删除,只余下那些和你合拍,让你愉悦,志同道合的人。

九九归一,只凝聚在一个人身上,你会少很多烦恼,更专一,更有收获。

昨天,群里的老师对我说要去参考另外一个伙伴的排版。我去看了一下,也没什么不同。唯独就是有引言,这不是她自己要求不写的嘛!

不吐不快争辩了几句,可是呢,争赢了又有什么用?大家都不好受。其实这是深层次的问题,她有潜在的偏见。

气还是气的,把许久搁置在那的毛线挽了起来。

我很努力,前期承认有些错误,但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难道别人能进化到哪里去,不犯错误吗?

人活一世,要不受伤害何其难。其他人就是刀子,处于世间,被各种人凌迟。

发现豆瓣上同本书人家的解读,虽然字数没她多,但那个深入的剖析程度,让人灵魂一怔。

她的文章提炼出来的观点老生常谈。

一比才知道,豆瓣真是一个厉害的平台,看来以后要多逛逛。

当然她出道了,有资源。这是我所欠缺的。房子搭得不精巧,但也搭起来了。

不过,明白了她不喜欢我,我也正好不在乎她。集中精力去跟另外一个老师的学习,只写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可能前期比较难。但是上道了,就可以了。

线挽完了,我的心情也平复了。

人要做到所有人喜欢是很难的,就像中国,这么善良地去帮人家,这么样委屈自己,还是被多国攻击。一个国家如此,何况个人呢!

人一开始,是各种铺展,见什么要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搞清楚自己真正所爱,删除精简,日子就会舒坦又轻松。处世也是如此吧,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趋近于一。

我要做的,应是逐渐明白什么才是需要的,去掉一些不必要的人,简化,集中。

03  创造,是存活于世的最大意义

外面竹帘声动,街上车马喧也没了,不知不觉感到世道的萧条。

最近处于一种随时飘零的感觉,经济毕竟不景气,人也不太确定该前进还是韬光养晦。

昨天看了德黑兰的死神的解读,给我一些启发:每个人都在逃避着既定的命运,殊不知逃避本身恰恰实践着命运。

这么说来,面对困难,人只能迎上去。

既然改变不了命运,可以改变命运的态度。什么样的态度?

不是简单的乐观主义就能解决,乐观主义是一种麻醉剂,药醒了,更痛。

唯一能做的事是:比如我还能做什么?我还能创造什么?

想象我能成就的事情,有朝一日过上真正的书斋生活。说实话,比起热爱写作,我似乎更喜欢作家的生活。作家的生活意味着一种自由发挥,自由自在。

最厉害的就是村上春树,晨起4点写作,10点跑步,下午翻译,听音乐。一种身体和心胸都得到锻炼日常生活。

他靠语言连接了世界,也靠语言直抵了内心。我想没有比他幸福的人了吧。既能写得出,而且爱深受读者喜欢。

创作能让人充满活着的动力。

最近在练习小说《叹息桥》,提炼主题和框架,这是亦舒写得较为完整的一本书了吧。好看,有用。下次,我还要对人物进行一个分析和摘抄。

想想人生过半,说不准哪天就没了。可是还没有留下一纸半文,没有创作出一点像样的东西,也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感觉头皮发麻,加紧加油啊。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对我来说,安全感,质朴生活,还有创作愿景,也是活下去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