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2020年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在北京市通州区北京副中心城市绿心地块举行。来自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北京市的128名部级领导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一大早,部长们佩戴口罩统一乘车到达植树现场,测量体温后直奔植树地点,自取植树用具,以1米间隔分散植树。扶正树苗、回填泥土、围堰浇水……经过一上午的劳动,共栽下油松、法桐、银杏、国槐、八棱海棠等树木2050株。 城市绿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功能区之一,承担着复合的城市功能,既是开放共享的市民活力中心,又是体现东方智慧的文化聚集区,同时也是生态治理示范区。规划范围内至现状六环路,南至京津公路,东、北至北运河。总规划面积约11.2平方公里(即16800 亩),其中新建永久绿化面积5.76平方公里(约8600亩);临时绿化面积1.17平方公里(约1700亩),总计共6.93平方公里(约10300 亩)。目前,项目已完成绿心绿化种植共8000亩,同时实现园内5.5 公里的星型园路通行,剩余工程计划在今年8月底完成剩余建设任务并对外试运行开放。截止目前,工程已完成总体进度的70%。 2023年,除东、西城 北京14区全部实现“创森”目标 记者也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获悉:北京市印发了《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 》,制定了符合北京特色的43项建设指标,明确了各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时间节点, 科学谋划了北京森林城市建设的新蓝图。 ▲邓家窑大桥 温榆河 截至2019年,全国有387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194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有19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有11个省份还开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设,形成了跨区域、 覆盖城乡的建设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其中,北京的平谷区和延庆区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20年通州区、怀柔区、密云区将实现“创森”目标; 2021年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实现“创森”目标; 2022年朝阳区、丰台区、大兴区实现“创森”目标; 2023年前海淀区、顺义区实现“创森”目标。 届时,全市除东城、西城外的其它14个区全部实现“创森”目标,实现北京全域的“国家森林城市”目标。 森林城市建设好不好 老百姓说了算 据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副处长李涛介绍:森林城市建设的好不好,最终将由老百姓说了算。 “创森”注重全民参与,充分发动市民参加义务植树,支持森林城市建设,通过打造大尺度的近自然 城市森林、建设城市公园环、开展森林社区和森林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串联绿色的林荫街道,真正让市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进林”。 ▲东部生态带(潮白河森林景观带) “创森”注重绿色产业发展,通过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果树和花卉产业提质增效,扩大蜂产业经营规模,布局一批森林休闲、生 态康养基地,给市区带来更多高质量的绿色生态产品。 “创森”注重促进农业绿岗就业、增收致富,通过贯彻森林健康经营项目施工当地农业占比不低于80%、平原造林养护当地农业占比不低于60%、规模化苗圃企业招用本地农民工人数不低于总用工数量50%等规定,优先吸纳低收入劳动力就业;落实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惠及生态涵养区 18.23万退耕农户。 ▲东郊森林公园 “创森”注重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立全面共享的人居林体系,发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功能,通过开展森林文化节、森林音乐会、森林“悦”读、地景艺术节、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中国古建探秘等一批系列文化活动,以及创建首都园艺驿站等有力举措,为市⺠提供日常便捷的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绿色空间。通过“创森”,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园林绿化水平,充分发挥森林的功能和效益,不断满足人口日益增多的多种生态需要,最大限度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END 来源:北京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