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留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诗赏析 牛蕴 河南郑州

 风吟楼 2020-04-13

方留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诗赏析

牛 蕴  河南郑州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方留聚 河南三门峡

欲换桃符酒一瓢,忽闻魑魅噬良宵。

汉川郁郁阴霾重,黄鹤凄凄声影迢。

但见龟山擎半壁,又来郁垒斩群妖。

春风有脚终登岸,丽日何愁不永昭。

注:重:zhòng四声。

初读方先生本诗,不禁拍案叫绝!

文无定法,诗亦同。有的写景为主,情景交融;有的抒情见长,直抒胸臆;有的细节出奇,有的铺叙制胜;有的恢宏,有的婉约;有的浪漫精彩,有的写实动人……本诗最触动我的是什么?

是诗格高,诗味重,针对性强,耐人寻味。

首联“欲换桃符酒一瓢,忽闻魑魅噬良宵。”正值大家准备欢度春节时,传来了毒魔(魑魅)侵袭的坏消息。开门见山,写出时间和事件。简洁明快,不枝不蔓。

“汉川郁郁阴霾重,黄鹤凄凄声影迢。”武汉简称汉,汉川指江汉平原,这里指代武汉、湖北。黄鹤指武汉黄鹤楼及其典故。顺承首联的“魑魅”侵袭,颔联状写了新冠病毒侵袭的严峻局面。阴霾重、声影迢,见病毒极其险恶,“郁郁”“凄凄”用词极佳。颔联写出了“汉川疫情重,千里断人行”的凄惨景象。

“但见龟山擎半壁,又来郁垒斩群妖。”颈联写抗击毒魔的战争。但诗人没有直接描述战毒魔场景,反而又写起了风景,大敌面前,还有心思赏景?会心的读者明白,这里的龟山,指代的是武汉及湖北人民,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钟南山语),这里的人民何曾被艰难险阻征服过,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如高耸入云的龟山,擎起了华夏的半壁江天。“但见”与“又来”形成的递进关系,准确地揭示了精神和物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在精神和意志的支撑和导引下,焕发出抗击瘟疫的坚实行动。

郁垒,代指神荼、郁垒。中国民间称他们为门神。神荼、郁垒,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古代人们在门上画神荼、郁垒,以驱鬼避邪,寓意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郁垒,既契合春节贴春联的节侯,又寓意斩杀毒魔的力量。神荼、郁垒谁人?几万名赴汉前线与毒魔厮杀、解救民众于倒悬的白衣天使,十四亿英勇无畏的中华儿女!这是炎黄子孙抗击毒魔的英雄壮举和果敢行动!诗句没有具体直白地说一句抗魔,但处处体现了抗魔的意志和行动。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幅没有硝烟的战争场面:众志成城、搏击、格斗、厮杀、决战……读者通过想象会补充幻化出一幅幅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抗击疫情的战斗场景和画面。诗不像散文那样可以直说,而是关键处点到为止,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就是诗的力量!

“春风有脚终登岸,丽日何愁不永昭。”尾联表达了战胜毒魔的坚定信心和诗人的美好愿望。春风,一与春节期间的物候相合,二是象征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齐战毒魔的决心、勇气和举措迅速到位,定会战胜毒魔,丽日蓝天一定会取代毒雾阴霾。春风、丽日又照应前面的魑魅、阴霾,显得结构严谨。春风有情,奔跑着来到大战疫情的人民中间,为人民呐喊助阵。拟人手法的运用,也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本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首先是大眼光,大气势,大胸怀,大制作。不拘泥于琐碎细节,不拘泥于具体写实,而浓墨重彩于大场景、大格局的勾勒。虽“大”却不空,没有标语口号式,没有概念化语言,但满纸形象,处处画图,诗中桃符、魑魅、汉川、阴霾、黄鹤、声影、龟山、郁垒、丽日等意象,展示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波澜壮阔的全民抗魔图。

其次是虚实结合。诗若一味实写,会使人感到琐碎,缺乏灵动;若一味虚写,会感到空洞无物,读来乏味。本诗很好地做到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颔联的“汉川郁郁阴霾重”为实写,“黄鹤凄凄声影迢”为虚写;颈联的“但见龟山擎半壁”是实写,“又来郁垒斩群妖”是虚写。每句又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的效果是跌宕起伏,耐读耐品,含蓄而不直露,灵动而不呆板,开拓了诗的艺术境界,增加了诗的厚重感。

    再次,本诗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汉川”、“黄鹤”、“龟山”等词汇,或地名,或神话典故,紧扣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武汉,绝非放置全国通用的“公用部件”。而“桃符”、“郁垒”、“春风”等又紧扣春节的时令,不可置换。诗表现的是确切的“这一个”,比起有些泛泛而谈、放到哪里都适用,放到哪里都一般化的诗,本诗鲜明的个性使诗作大为增色。

总之,笔者认为,本诗是抗击疫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品鉴。

有读者提出,本诗有微瑕,即“郁”字重字。对此,我们来分析一下。“郁郁”既形容阴霾严重,也含有人民(包括诗人自己)对毒魔侵袭的忧虑之情,与下句的“凄凄”形成工整的对仗,这自然是修辞表达需要的有序重字,是本诗的出彩之处。有读者所说的,是“郁郁”与“郁垒”的“郁”重复。下面谈谈对此的看法。

写诗的确应该避免无序重字。但对重字也并非一概排斥。有时为了表达需要而有重字的,例如崔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两次重复形成强烈对比,出现了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我国著名诗人刘庆霖《征战武汉的白衣天使》尾联,“子女都无护,唯知护病人。”按说后一个“护”不在节奏点上,完全可以换个其他字。但刘先生还是坚持用了“护”字,细读方知其妙,两个“护”字故意重复,就是通过对比突出了医护人员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若改用“佑”“助”等字,会大为逊色。这就是说,为了特殊表达的需要,重字也不意味一定不好,用好了,甚至还是点睛之笔。

具体到本诗,因人名地名或者特色表达的需要,重字是可以宽容的。颔联虽有“郁郁”一词,并且用得最佳,颈联的“郁垒”又是神仙名,不可更改,换成其他又未必妥(正值春节期间,紧扣节日),比如郁垒若换成大圣,则成了通用道具,与春节联系不紧密了。个见就让他重复一字,无碍诗美。在遵守写诗法度前提下,也有个不因词害义问题。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力说过,写诗若因人名地名等特殊情况,也可不拘平仄,遑论重复一字呢!

     作者牛蕴系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

中华楹联(zhylwxgzh)编发,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