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丘专栏(34)|杨鸿飞 | 窗前的杏树

 香落尘外 2020-04-13

文:杨鸿飞 / 图:堆糖

沈丘专栏主编 / 露白(鹿斌)

沈丘专栏副主编 / 刘彩珍   王倩倩

我家的西窗前有一棵杏树。

不小的院子里没有别的树,这棵树已肆意生长了多年,几乎占据了院子四分之一的地盘。一家人享受着它的清凉、恬静与浓香,无法再喜欢上另一棵树。

这棵杏树,是我家建好楼房后拔去柿树栽下的,当初只希望有一天这小小的杏树长成一棵大树,荫庇着空旷的院落,给平淡的日子带来一点的欣喜和幸福。每日余晖里,母亲佝偻着身躯拎着一桶水来浇灌它,让范围不大的、潮湿的泥土滋润着根须。日复一日,在母亲的呵护下,直至生根发枝。

三月里,杏花开了,满树粉红,一簇簇竞相绽放着,扑鼻的清香迎面而来,让因疫情蔓延而宅家的我顿时心情舒展,笑脸如同杏花般灿烂。

两年前,杏花一开,母亲总会拿个小板凳坐在杏树下天天守着轰麻雀,怕娇美的杏花被它们啄掉。十天左右的守护,绿豆粒大小的杏果缀满枝头,一天天长大,如葡萄般稠密,成了院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一次次触动着我的灵感,写出了一首首短诗,其中《早恋是一枚青杏》,一经发表,被我的学生抢去抄录。这首诗让他们懂得了“早恋/是旁逸斜出的情愫里一枚青涩的杏/因为在她还不是金黄的时候”。

今年却没有看到应有的景象,因为母亲老年痴呆,她疏远了曾经深爱的杏树,任由麻雀整天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啄落了一地花瓣,着实让我失落不已。心想:到麦子快收割的时候,再也难以看到一树的绿叶间闪烁着清盈盈的金黄,让人垂涎欲滴;再也难以闻到一阵阵浓浓的杏香飘下来,灌满母亲的鼻息;母亲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起个大早,仰脸摘下半篮杏儿,招呼邻居走进院子,递一个笑脸过去,让他们尝尝鲜,引得孩子们围着篮子一阵哄抢,周围旋起欢快而甜蜜的笑声,树叶也跟着刷刷地响。

不过,我家的杏树却把它的枝条伸到了母亲卧室的窗前,每片叶子都成了飞翔的翎羽,遮挡了一季季炎炎的烈日,带来了爽身爽心的荫凉。

文友远道而来,杏树下,桌在那摆着,凳已放好,迎着缕缕轻风,还烹几道小诗下酒。先烹一道叙事诗,旧时光,随着菜铲在油锅里翻炒,犹如一盘老腊肉,飘散一缕缕醇香、绵远;也难免感触,再烹一道抒情诗,诗思被菜刀切作几节,又让一条感情线穿成一串,撒入秘制的十六香,色味形,在我的诗行里诱惑着味蕾;我头脑简单,烹不了哲理诗,这道由文友来做,看他爆炒出思想的碎花。

母亲呆在屋里热了闷了,也常常坐在杏荫下乘凉。清晨,母亲觉得那绿叶上的露珠就像是杏的眉眼,对她笑。母亲觉出那眉眼就如同村里的孩子们。母亲笑了。因为欢喜,她把这笑声往院外延长——她喜欢听自己吃吃的笑声,喜欢自言自语,杏树,是她的忠实的倾听者。傍晚,久等不见家人回来,她也会孤坐在那里,目光空洞地对着大门口儿,此时,杏树,成了她的陪伴和精神憩园。

祈祷母亲病情转归,因为我还想看到母亲坐在杏树下的小凳上扬起酸软的手臂,竹竿朝着飞来的麻雀打去。

祈祷母亲病情转归,因为我还想听到母亲殷勤地喊邻居过来:“杏熟了,摘下来给馋嘴的孩子们尝尝鲜,快来呀!”

愿祈祷成真!

杨鸿飞,沈丘县博士学校教师,业余坚持诗歌创作,《劝生五字歌》《戒烟歌》《戒酒歌》《人生是一场旅行》等多首诗在《沈丘文艺》发表,颇受读者喜爱。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