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害中药材芍药的克星中药材芍药有个最大的克星,那便是有“地狗子”之称的地下害虫蛴螬,提及蛴螬这种地下害虫,主要危害芍药根部,以“快、狠、绝”而著称,危害严重的田块,受害率可达80%以上。 蛴螬并不难杀死,防治的难点在于,蛴螬生活在土壤之中,单凭肉眼很难发现,当芍药植株出现发黄现象后,地下根部已经遭受蛴螬危害,这时候再进行补救防治,就已经很被动了,蛴螬该如何防治呢?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可以做到提前预防、减少危害的发生呢? 二、了解蛴螬发生规律若想彻底防治蛴螬,就要很好地认识蛴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首先,要认识蛴螬为何物。蛴螬属于鞘翅目金甲总科,为金龟子的幼虫,蛴螬体型较肥大,多为白色,有假死性,曝光后呈C状蜷曲,对于金龟子大家往往都很熟悉,黄淮地区的人们称之为苍虫。 其次,要掌握蛴螬活动习性。在土壤温度达到5℃时,越冬蛴螬就从土壤深处活动到土壤浅层,12-18℃开始活跃危害,当土温超过23℃后,又开始由土表向土壤深层转移,不再危害作物根部,当土温恢复到适应范围后,又开始重回土壤浅层继续危害。针对蛴螬这种活动特点可以发现,一年当中,蛴螬危害主要发生两个阶段,那就是春季和秋季,因此,农民朋友只要把握好时间段,在春秋季节做好蛴螬预防工作,就能大大减少蛴螬危害。 最后,防治成虫是减少蛴螬危害的关键。而春季就是金龟子产卵的最佳季节,若想杜绝金龟子产卵,就要想办法消灭金龟子,这也是农民朋友进入阳历四月份,纷纷背着喷雾器进田进行防治的原因。 三、防治误区及解决方法通过叶片喷雾就能达到防治蛴螬目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在施药防治的同时,很多农户都存在着三大误区,如不能正确认识,轻则达不到防治效果,严重的还会使芍药受到伤害。 误区一:不看时机就施药 很多农户认为,只要到了春天,就可以喷施防治蛴螬的杀虫剂了,殊不知,这个阶段是通过消灭蛴螬成虫金龟子,来达到杜绝其产卵,从而减少蛴螬危害的目的。所以,农民朋友在施药前,一定要留心观察,看田间是否有金龟子活动,如果防治提前,或者滞后,施药就达不到高效的防治效果。 误区二:盲目选择杀虫剂 首先,芍药是中药材,高毒农药是禁止使用的,这是前提。其次,防治鞘翅目害虫效果比较好的杀虫剂有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毒死蜱、辛硫磷、马拉硫磷、噻虫嗪等,以往比较常用的乙酰甲胺磷,已经禁止在中药材上使用,所以农民朋友要清楚了解。 很多农民朋友认为,杀虫剂喷得越多,防治地下害虫效果就越好,这是大家对春季通过叶片喷施防治蛴螬的认识错误,所以,很多农药施用后,经常出现药害现象发生,如在芍药嫩叶期,毒死蜱每每亩用量超过60毫升、辛硫磷超过50毫升,就会形成叶片灼伤,而芍药并没有再生功能,一旦产生药害,对当年的正常生长会造成极大影响。 最佳科学配方有:菊酯类杀虫剂配合烟碱类杀害剂使用,如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25%噻虫嗪2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地面也要喷施),这组配方高效低毒,持效期较长。 也有农民朋友采取地面撒毒土的方式,来防止金龟子产卵,即便不能消灭金龟子,但却能阻止产卵孵化为蛴螬,这种方式既没有农药残留,配制也较为简单,如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300克+25%噻虫嗪50克,兑水2-5公斤,拌毒土50公斤,掺混闷堆后,均匀撒于田内陆表。 由于金龟子喜夜晚活动,未达到较好防治效果,建议施药时间尽量在傍晚进行。 误区三:农药使用次数不清楚 很多农民朋友认为,芍药田通过喷雾的方式来防治蛴螬,一遍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毕竟暴露在空气中的杀虫剂,在阳光下会逐渐分解掉,到时候失去杀虫效果,对金龟子产卵,也就没有杀伤力了,正确的做法是,根据金龟子发生严重程度,7-10天喷施第二次,如果田间有金龟子继续活动,还需要喷施第三次,过了这个时间段,金龟子活动期基本结束,田间的芍药遭蛴螬的潜在危害风险,也就可以解除了。 化学农药由于省工省时,因此成为农民朋友防治蛴螬的首选,从而忽略了金龟子的天敌,如鸟类及鸡鸭等家禽,金龟子活动期间,在田间放养一定数量的鸡群,也是消灭金龟子的好办法,前提是要在可控范围之内。 对于金龟子的防治,今天就暂且聊到这里,农民朋友在施药过程中,只要正确认识,避免误区,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核心提示:春季防治金龟子刻不容缓,这是一种最为省工、省时、省力的蛴螬间接防治方式,一旦错过时机,再发现蛴螬危害,就需要灌根处理了,那是一种极大的工作量,大家还是能避则避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