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綉中華】(87)151 一條小河 悠悠長 楊柳岸曉風月賞 我家就在岸邊住 曾听説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今天去游杭州東河, 小河八里長,舟在詩里行 八里清波贯绮闉 人家水榭簇鱼鳞 题诗欲改坡翁句 灯火城河夜夜春 清波荡漾,水榭亭台,楼阁庭院,灯火通明,如画风景,如在眼前,任谁徜徉在这清波美景中,总少不了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被誉为江南水乡的杭州,若只去过烟桥细柳的西湖,如诗如画的西溪,那还是远远不足以领略杭州的风韵。 古韵悠远的杭州运河上,还遗留了这么一处如画景致,它处处弥漫着杭州人生活的烟火味道,也流露着南宋都城的风韵。 有诗曰:“此中小占西湖胜,映月垂虹十二桥”,它是清朝姚思勤诗中记载的东河,全程只有八里,却是杭州人心底里静静流淌了千年的历史长河。 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魂,那东河称得上杭州城内的动脉。 东河,北接京杭大运河,南连钱塘江,是杭州市内历史韵味最浓厚的内运河。这里小桥亭榭掩烟柳,绿树成荫花留香,是游杭州不可错过的隐于繁华中的独特风景。 命运多舛的东河 说起东河,免不了提及中河,它们就像一对患难兄弟般历经波折,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它们的故事,缘起1000多年前,东河开凿于五代,中河开凿于唐代,两条河道相通相连,是京杭大运河连通钱塘江的重要河道,自开通后河上船来船往,商贾络绎不绝,沿河兴盛,祖祖辈辈的杭州人傍河而居,繁衍生息。 民国初年杭州城内河流分布走向 ·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到了南宋,因皇帝要建德寿宫,掩埋了东河南段,為保住龍脈河道被迫截断,自此便有了斷河頭。 这中河和东河就像失散了的兄弟,彼此断开了800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被迫截断的河道,因河水无法流动,逐渐成了一潭死水,河床淤积,污水横流,再加上离望江門上停滿了糞船,臭气熏天,是杭州城的“龍須溝”。这时的东河别说是往来的行人,就连偶然掠过的小鸟也不愿过多停留。 ![]() 嘟嘟儿時曾在斷河頭一帶住過,听老人們説,咱們住的这块地下老底子藏着南宋德寿宫,住过秦桧、宋高宗、吴皇后、宋孝宗、谢皇后…… 德寿宫,在这座城市几乎没人不知道。过了胡雪岩故居,杭州市方志馆背后一片坑坑洼洼的空地,就是了。記得小学放学后常去新宮橋河下杭州工具厂玩,前門溜進,后門出來就是胡雪岩故居,好大的工厂,不像現在的大厂房,除了机床轟鳴,厂道曲里拐彎,雕梁畫柱牛腿… 王毛的爺爺説,最早,这里是那个被杭州百姓嚼得喳喳響的“蔥包燴儿”南宋宰相秦桧的宅邸。秦桧跟宋高宗要了这块“有王气”的地。秦桧以“莫須有”罪害死岳飛后,在朝中“无法无天”,宋高宗赵构對他大加赏赐。赐他一年可收租三万石的永丰圩,还要赐宅邸,地址让秦桧选。秦桧看来看去,选中了望仙桥东甲第一区,为啥?“望仙桥东有王气(也有说龙气)。”岳飞的孙子岳珂,曾写过一本《桯史》,里头记载的是两宋朝野见闻的史料,里头就有提到秦桧宅邸的地理位置——朝天之东,有桥曰望仙,仰眺吴山,如卓马立顾。绍兴年间,望气者以为有郁葱之符,秦桧颛国,心利之,请以为赐第。其东偏即桧家庙,而西则一德格天阁之故基也。 宋高宗就把这块地,赐给了秦桧,盖了秦府。赐宅那天,宋高宗亲笔御书:“一德格天”,秦桧把匾高挂到客厅,从此名为一德格天阁。 ![]() 第二任主人:宋高宗,1155年,秦桧死了;过了七年,1162年,56岁的宋高宗“退休”,不当皇帝了,做了太上皇,说自己“老且病,乐欲闲退”,他也看中了这块地,收回自用。就在秦桧老宅子的基础上“升级”擴建成德寿宫,还在中间挖了“小西湖”,自己住了进来。 宋高宗赵构,看中这里什么?从古至今,这里都是杭州城的中心地段。那时的临安城很拥挤,參差十万人家么,14万平方公里大小,挤了200多万人口,可以说相当密集了。除了柳永《望海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都有记录宋代的经济繁荣、生活安逸。那时的杭州生活,用南宋人周密的话来说,“就像做了一场梦,太美了。” 作为都城,杭州和其它城市很不一样,比如西安,天圆地方,规规整整,而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整个城市像一个狭长形的靴子,地理条件决定了,是没办法按照中轴线,方方正正来布局的。 而德寿宫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宋高宗精挑细选过的。 当时,南宋皇城在凤凰山东麓,离德寿宫很近,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德寿宫离太庙、御街等行政机构都不远,有事叫得动;西湖也不远,附近还有五柳园、富景园,去玩也方便。 最重要的是,想造个德寿宫,整个杭州城里头真没那么大的地方了。也考虑过留下,宋高宗不是说过“西溪且留下”,不知道是不是嫌远最终放弃了。 ![]() 宋高宗改建德寿宫,手笔可比秦桧大多了。 首先是地方大。 大家都知道,凤凰山东麓有南宋皇城,它还有个名字叫“大内”,另外还可以叫“南内”。有“南内”,自然有“北内”,“北内”就是德寿宫。一南一北,和皇城并列。 德寿宫的范围,大约东面到直吉祥巷,西面到中河中路,南面挨着望江路,北面到了梅花碑一带。算起来,大约17万平方米。 考古发现,德寿宫的宫墙和临安城的城墙,最近的地方差了不过一米,可以说把皇宫地盘用到了极致。建一个17万平方米的德寿宫,也是经过“征迁”的。首先是填河,以前秦桧家东面有条茆山河,为了扩大地盘,河填了,成了断头河,至今旁边的小区还叫“断河头小区”,非常写实。 德寿宫初修时,只有宫殿区,后来,当上了皇帝的儿子宋孝宗赵昚集能工巧匠,花功夫给宋高宗扩建德寿宫,在历史记载中,布局和皇城很像,有德寿殿、后殿、灵芝殿、射厅、寝殿、食殿等十几座殿院,基本上一座皇宫该有的都有了。 另外,园林景观也很美。据说,赵构喜欢山水园林,特别喜欢逛西湖,有一天他和儿子宋孝宗说,老是出门逛西湖太扰民了。孝顺的孝宗心领神会,马上在德寿宫的中心,建了个“小西湖”。“凿大池于宫内,引水注之,叠石为山,像飞来峰,有堂名冷泉,有楼名聚远。” 据记载,这个“小西湖”有10多亩,里面可以划龙舟,而且西湖边有的很多景致,比如冷泉、飞来峰、聚远楼、浣溪、万岁桥、四面亭……德寿宫的“小西湖”都有,一年四季有花看。 住在德寿宫的赵构,每天嗨得不得了,听小曲、赌马、办嘉年华……大臣都羡慕他:“境趣自超尘世外,何须方士觅蓬瀛。” 赵构在德寿宫住了25年,每天生活在这样的地方,难怪一直活到了81岁的高龄呢。 ![]() 前天【早茶伴侶】介紹了中国最早的双筷制助食法实行者,是赵构。他安享晚年的处所是德寿宫。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高宗在德寿宫,每进膳,必置匙筯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吴后尝问其故,对曰:‘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 ![]() ![]() 就拿水渠来说,把中河水引进德寿宫,一路上叠山理水,创造出小瀑布等景观,最后注入“小西湖”,“小西湖”肯定是在德寿宫中央的位置。“小西湖”应该就“藏”在断河头小区下面。 繞了半天,這就是東河水了。 德夀宮中秋夜 ![]() 杭州城的“龍須溝”状况持续至解放后,老杭州们实在割舍不了这份千百年来的情怀,他们决心让河道“活”起来。最终,把河坊街凿路成河,总算给东河与中河制造了久违800年的携手契机。 中河东河游览图 ![]() 當年杭州埧子橋一帶市集商貿繁華 ![]() 尽管今天所见的东河早已不似昔日“钱塘自古繁华”的景象,但值得庆幸的是,今日的人们,还能泛舟河上,听桨声,看桥影,忆古思今。 ![]() 八里东河如画卷 东河位于杭州老城区,全程八里。宋代称菜市河,一听就知道这东河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 出了水門,便是北上三千里的京杭大運河 ![]() ![]() 桥是东河的灵魂。八里东河上有桥十四座,北起坝子桥、宝善桥、凤起桥、广安新桥、菜市桥、万安桥、解放桥、章家桥,南至梅花碑,每座桥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座桥都有一段流传的故事,这些桥不仅连接了河道两岸人们的生活,更是把杭州的过去和未来连接在眼前。 ![]() ![]() ![]() ![]() ![]() ![]() ![]() ![]() ![]() ![]() ![]() ![]() ![]() ![]() ![]() ![]() 这些桥至今仍然保留着历史古韵的风姿,无论是菜市桥东侧的《东河人家》、《瓦市旧忆》和《杂剧人物》,还是万安桥旁的《万安史话》,淳佑桥东西侧的《河畔听竹》和《东河文脉》……一幅幅石雕、壁画、浮雕都缓缓诉说着东河那一段段源远流长的过往。 ![]() ![]() 如今的东河,两岸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青砖黛瓦的特色民居与色彩各异的现代高楼奇妙地聚在一起,宛如一幅独特的江南画卷,人在岸边走,船在河上游,仿佛置身于人间天堂。 ![]() 在东河,可以坐船领略河景,也可以登上高楼大厦俯瞰,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在这里相互印衬,形成了富有张力和魔幻气息的视觉感受。 ![]() 诗里行舟 浮光掠影,难以言尽东河的美。 有人乐意伫立桥头静静凝望,回想历史。也有人选择坐上古色古香的漕舫船慢慢领略古河桥韵,轻舟桨影,一桥一景,自在惬意。 ![]() ![]() 小船静静地行驶在河面上,长长的河道犹如一幅画卷尽在眼前,无论昼夜,无论春夏,都有值得存入回忆的美景,尤其是在“中东河八景”中占重要地位的几处景致。 “凤亭和鸣”是东河美景的第一张名片。坝子桥是东河第一桥,是一座三孔拱桥,桥上有凤凰亭,水下有水兽趴蝮石雕。古色古香的凤凰亭造型极美,相传曾有凤凰栖息在此,因而得名。 ![]() 曾有诗歌咏坝子桥和凤凰亭:“班门仙斧试通灵,顺应桥成岁几经。传说当年张果老,骑驴来憩凤凰亭。” ![]() ![]() ![]() 顺着河道往前,映入眼前的是东河美景的第二景“广安夜月”。广安桥有令人迷醉的夜,蓝色的灯光跌落在沧桑的石拱下;桥侧错落有致的一座座雕塑,在夜色的映托下泛出光晕,如梦如幻。 ![]() ![]() ![]() ![]() 菜市桥北面连续六座或拱、或平、或梁式的袖珍小桥,是有名的“六祥春早”,这一有特色的桥梁组合令这段不足千米的路段更引人入胜,是一段“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情。 ![]() ![]() ![]() ![]() ![]() ![]() 菜市桥的下一站是万安桥,万安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如今依旧青砖古朴典雅,桥边垂柳低拂,桃树海棠相伴相随,忽如一阵春风来,一幅“万安叠翠”尽显眼前。 ![]() ![]() ![]() ![]() 顺着河流最后到达终点——梅花碑,附近是最具市井气息的五柳巷,这里有热闹的街巷,有平静生活的人家。 ![]() 斗富三橋上來便是梅花碑,在佑胜观路以南,这里是南宋德寿宫的遗址花園 ![]() ![]() ![]() ![]() ![]() ![]() ![]() ![]() ![]() ![]() ![]() ![]() ![]() ![]() ![]() ![]() ![]() ![]() ![]() ![]() 东河很短,不过八里;东河很长,诗词歌赋不足以说尽它千百年来的风霜雪雨。这里,浓缩着厚重深邃的历史,这里,记载着悠长的人间岁月。 一波波碧水,一座座桥梁,一幕幕画卷,也许,都能成为人们魂牵梦绕的追忆。 ![]() ![]() ![]() ![]() 【我和我的祖國】網絡資源嘟嘟整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