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动,会加剧别的故障的故障

 文斋WZ 2020-04-13
8. 松动会加剧别的故障的故障              

 你好,我是佟掌柜,欢迎你来到掌柜读书,《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实用技术》。今天是第 15 期,我们说一说松动,更准确地说,是转子支撑部件松动。因为在实际的工业实践中,松动有很多种,地脚螺栓松动是松动,转子叶轮和轴之间的配合松动是松动(就是咱们上周讲的转子热套配合过盈不足),转子支承部件的松动也叫松动——我们今天主要讲这部分内容。

转子支撑部件连接松动的底层原因,是因为系统结合面存在间隙或者连接的刚度不足,所以造成了机械阻尼偏低、机组运行过程中振动过大。在旋转机械振动基础知识那一章我们学过,振动的大小跟刚度、阻尼都有直接的关系。而且松动类故障跟摩擦类故障有个相像的地方,松动不仅本身是一种故障,会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而且还会加剧别的故障。比如极小的不平衡或者不对中,本身对机组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松动的存在,会导致支撑系统产生很大的振动。

1.故障机理

前面我们说过了,机组的振动大小是由激振力和机械阻尼共同决定的。转子支承部件一旦松动,就会导致连接刚度下降、机械阻尼降低,这是松动导致振动异常的根本原因。当轴承套跟壳体之间的配合有比较大的间隙的时候,轴承套受转子的离心力的作用,就会沿着圆周方向发生周期性的变形,这样就会影响油膜的稳定性。如果轴承座螺栓紧固不牢,造成结合面上有间隙,还会使整个转子系统都发生不连续的位移。

假设一个典型的转子支承系统,它的右端轴承松动,如图 8 - 2 所示。

那么,它的振动特征跟三个参数有关:转速比 λ 、转子偏心率 α 、间隙比 β 。转子支承部件松动有三种情况:

(1)当 λ = 0.75 的时候,振动特征的计算结果如图 8 - 4 所示。转子系统是否会进入非线性状态,跟转子的偏心率 α 和转速比 λ 都有关系。当这两个参数都很小的时候,转子的振动响应小于静变形。这种情况下,松动对转子的运行影响很小。

(2)当 λ =0.792 的时候,假设 α = 0.7 ,β = 0.5 ,那么,转子支承系统是非线性系统,振动的频谱特征就会像图 8 - 5 所显示的这样,振动响应除了基频之外,还有 2 倍频、 3 倍频等高次谐波。

(3)当 λ = 0.75 ~ 2 的时候,如果 α = 0.7 ,β = 0.5 ,那么,转子支承系统是非线性系统,基频的振幅会随着转速比 λ 而变化。当 λ < 1 的时候,松动的振动比较大,稳定性比较差;当 λ > 1 的时候,松动的振幅反而比较小。

但是,这种情况下,有一件事儿要特别引起注意。那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 ½、¼ 等偶分数次谐波共振的现象。共振现象是否出现,跟转子的偏心率 α 和转速比 λ 有关。

2. 故障特征

通过前面的故障机理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转子支承部件松动这类故障的振动,主要是跟三个参数有关:转速比 λ 、转子偏心率 α 、间隙比 β 。这三个参数将一直影响后面的故障特征、诊断依据和敏感参数。

转子支承部件松动的故障特征:

(1)时域波形存在基频、分数谐波和高次谐波的叠加;

(2)频率成分中同样存在基频、分频和倍频;

(3)轴心轨迹紊乱;

(4)存在壳体剧烈振动现象。

3. 诊断依据

转子支承部件松动的故障征兆主要有:时域波形和频率成分中都有基频、分数谐波和高次谐波(因为转子系统除了在转速比 λ 和转子偏心率 α 都很小的情况之外,基本都处于非线性的区域内);振动不稳定,所以轴心轨迹是紊乱的,相位也不稳定;当工作转速到达某一个阈值的时候,振幅会突然增大或者减小(这个前面讲过,跟转速比 λ 有关)。

在敏感参数方面,转子支承部件松动这类故障对于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很敏感(会影响转速比 λ 和系统刚度),会随着流量的变化有变化,但是对润滑油温、介质温度和压力变化不敏感。比较典型的特征,是振动具有非线性的特征,振动对偏心率和转速非常敏感。

4. 故障原因与治理措施

我们学习完了振动机理、故障特征、故障征兆和敏感参数,现在来挖一挖产生转子支承部件松动故障的原因,还是那个模型:设计 - 制造 - 安装检修 - 操作运行 - 状态劣化。

设计方面的原因,可能是设计的结构不合理,没有防松的措施,或者是紧固体的强度不够,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制造方面,有可能是配合尺寸加工误差大,导致瓦背没有紧力,或者紧固螺栓质量差,容易松动和断裂;安装检修方面,可能是支撑系统的配合间隙过大,或者紧固螺栓紧力不足,没有上紧,没有按照技术要求实施防松措施;操作运行方面超负荷运行了;状态劣化方面,支撑系统配合紧力消失,机壳或者基础变形,螺栓松动。

5. 故障案例

5.1 汽轮发电机组地脚螺栓松动案例

这套汽轮发电机组的结构如图 8 - 9 所示,由汽轮机、减速机、发电机和励磁机组成。

这套机组在汽轮机检修之后进行了振动测量,发现前后轴承的振动值里面,水平方向的振动值明显比别的方向大。如表 8 - 4 所示。

振动信号频谱分析,发现频率成分中的主要频率成分都是奇数倍转频,尤其是 3 倍频最突出。

另外,时域波形的振幅变化很不规则,含有高次谐波成分。

结合以上分析,判断汽轮机的前后轴承存在松动。把机组停下来检查,发现汽轮机后轴承的一侧,有两颗地脚螺栓没有上紧。原因在于,预留热膨胀间隙过大。后来按要求旋紧螺母,振幅就从85 μm 下降到了 27 μm ,其他各点的振动值也都有所下降,实现了平稳运行。

5.2 风机地脚螺栓松动案例

这台风机是由电动机驱动的,在试运行的时候发现振动超标了。

用测振仪对机组的各轴承和固定轴承箱、电机的各地脚的垂直方向进行了测试,发现风机侧轴承和地脚振动比较大。

又用频谱分析仪对轴承箱振动量最大的 B 点处的水平方向采集了振动信号,频率成分中以工频占主导,但是也有分数谐波和倍频成分。在同样转速下测量相位信号,发现相位有很大波动。

通过以上的征兆参数,判断引起机组振动的主要原因是:地脚螺栓松动,机组轴系不平衡。建议紧固 2、3、4 号地脚螺栓,并且对机组进行现场整机全速动平衡。

现场工作人员紧固了 2、3、4 号地脚螺栓,重新启机运转,在工作转速下,对各轴承和地脚螺栓的垂直方向进行振动测量,并且用频谱分析仪对轴承箱振动最大的 B 点水平方向重新采集了振动信号。振动频率中仍然是工频占主导,但是已经降到了 157 μm 。这个时候 3 号地脚螺栓的垂直方向振动值还是比较大,但是由于现场的限制,想再紧固比较困难。所以,对机组进行了现场整机全速动平衡,在叶轮上加了 220 g 的配重之后,工频降到了 9 μm ,轴承振动最大的 B 点水平方向降到 21 μm ,垂直方向 8 μm 。机组振动问题得到了解决,可以正常开车了。

 好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转子支承部件松动这类故障的振动机理、故障特征、故障征兆、敏感参数、故障原因和治理措施,还一起分析了两个案例。希望我的解读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设备管理看工课,咱们下周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