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柜读书丨旋转失速与喘振的产生根源

 文斋WZ 2020-04-13

 你好,我是佟掌柜,欢迎来到掌柜读书《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实用技术》。到目前为止,咱们已经学习了不平衡、不对中、转子弯曲、动静件摩擦、热配套过盈不足、支撑部件松动等 6 类故障。以上这 6 类都是机械故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旋转失速和喘振是气动类故障,也是高速离心压缩机所特有的振动故障。

这类故障是由于流体流动分离造成的,设备本身一般都没有明显的结构缺陷,所以不需要停工检修,通过调节流量就可以使振动降低到允许值。但是这种故障的危害很大,如果旋转失速发展成喘振,不仅会引起机组的效率下降,还有可能对机器本身,甚至整个管网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应该说,喘振是离心压缩机等流体机械运行最恶劣、最危险的工况之一。对这种危害性极大,却又不需要停机就能处理的故障,最能显示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作的作用。

1. 旋转失速的产生机理

在做设计的时候,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结构、尺寸,都是按照额定流量设计的。

如果压缩机在正常流量下工作,那么,气体进入叶轮的方向β1,和叶片进口安装角βs是一致的,所以气体可以非常平稳地进入叶轮,这种情况下,气流入口的径向流速是C1

但是,当进入叶轮的气体流量小于额定流量的时候,气体进入叶轮的径向速度就会减小为C1',气体进入叶轮的相对速度的方向角相应地减少到β1',这样就导致了这个β1'跟叶片进口安装角βs不一致了。这时候,气体就会冲击叶片的工作面(凸面),进而在叶片的凹面附近形成气流旋涡,旋涡逐渐增多,使流道的有效通流面积减小。

这是旋转失速的第一步,进口流量变小,气体冲击叶片的凸面,导致凹面附近形成气流旋涡,通流面积变小。

由于制造、安装维护或者运行工况等方面的原因,进入压缩机的气流在各个流道中的分配并不均匀,气流旋涡的多少也有差别。

如果某一个流道中的气流旋涡较多(比如图 9 - 1 b 里面的流道 2 ),那么,通过这个流道的气量就要减小, 多余的气量怎么办呢?它们就会流入到邻近的流道(图 9 - 1 b 里面的流道 1 和流道 3 )。

这个时候,会发生两种情况:折向前面流道(流道 1 )的气体,会冲击在叶片的凹面上,会把原来凹面上的气流旋涡冲掉一部分,这个流道里面的气流会趋于畅通;而折向后面流道(流道 3 )的气流,会冲击在叶片的凸面上,会使叶面凹面附近的气流产生更多的旋涡,进一步堵塞了流道的有效通流面积,迫使流道中的气流又折向邻近的流道,开启新一轮的循环。

这就是旋转失速的第二步,一个流道中的气流折返出来,使得前一个流道更顺畅,后一个流道更堵塞。

如此轮番发展,这种由旋涡组成的气流堵塞团(也叫失速团或者失速区)会沿着叶轮旋转的相反方向轮流在各个流道内出现。因为失速区在反方向传播的速度要小于叶轮旋转的速度,所以,从叶轮之外的绝对参考系来看,失速区还是沿着叶轮旋转方向转动,这就是旋转失速的产生机理。

2. 旋转失速的振动机理

旋转失速之所以会产生振动,核心在于叶轮内产生的压力波动带来的激励力,这个激励力的大小跟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激励力也越大,对机器的运行影响也越大。

从固定在叶轮上的相对坐标系来看,旋转脱离团以角频率ωs在机器流道之间传播,压力波动激励转子的振动频率是ωs,振动频率小于转子的角频率ω。从叶轮之外的绝对坐标系来看,旋转脱离团是以(ω - ωs)的频率旋转的,它的方向跟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同,所以,流体机械发生旋转失速的时候,转子的异常振动同时有ωs和(ω - ωs)两个次谐波特征频率。

机组发生旋转失速的时候,可能是在某一级叶轮上有一个气体脱离团,也可能是在某一级叶轮上存在几个脱离团;脱离团可能在某一级叶轮上发生,也可能同时在几级叶轮上同时发生。一般情况下,机器发生旋转失速故障的时候,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体脱离团。

在实际生产中,机器发生旋转失速的角频率ωs可以按照公式(9 - 1 )进行计算:

这里面的ω 是转子角频率,N是气体脱离团的数量,Q0p是实际工作流量,Q0是设计流量。

理论上来讲,流体机械的旋转失速故障总是存在的,但是它并不一定能够激励转子使机组发生强烈振动,只有当旋转失速的频率跟机组的某一个固有频率耦合的时候,机器才有可能发生共振,出现危险振动。

3. 旋转失速的故障特征

从前面的产生机理和振动机理,我们可以分析出旋转失速具备这样几条故障特征:

(1)由于失速区内部气流的减速流动依次在叶轮的各个流道出现,它以叶轮旋转的反方向做环状移动,所以破坏了叶轮内部压力的轴对称性。当失速区内达不到要求的压力的时候,就会引起叶轮出口和管道内的压力脉动,发生机器和管道的振动。

(2)叶轮失速在0.5 - 0.8 倍转速频率范围内,扩压器失速在 0.1 - 0.25倍转速频率范围内。旋转失速产生的振动基本频率,在振动频率上,既不同于低频喘振,又不同于较高频率的不稳定进口涡流。

(3)当压缩机进入旋转失速范围以后,虽然存在压力脉动,但是机器的流量基本上是稳定的,不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动,这一点跟喘振的故障现象有根本性的不同。

(4)旋转失速引起的振动在强度上比喘振要小,但比稳定进口涡流要大得多。

(5)此外,旋转失速引起的机器振动跟其他机械故障引起的振动不同:转子不平衡、不对中等故障,有可能使转子的振幅很高,但是在机壳和管道上并不一定能够感觉到明显的振动;但是旋转失速不一样,有时候在转子上测得的振幅虽然不太高,但是机壳和管道(尤其是排气管道)表现出剧烈的振动。

4. 喘振的产生机理

当旋转失速进一步发展,就可能产生一种很严重的故障,叫做喘振。

离心式压缩机有这么个特性,对于一个确定的转速,总会有一个流量值,会使压缩机的效率达到最高点。当流量大于或者小于这个值的时候,效率都会下降。一般情况下,都会拿效率最高的这个流量点作为设计工况点。

图 9 - 2 是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左边受到喘振工况的限制,右边受到堵塞工况的限制,也就是压缩机最小流量和最大流量,这两者之间的区域,是压缩机的稳定工况区域。稳定工况区域的大小,是衡量压缩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如果流量不断减小,小于流量最小值,就会在压缩机的流道中出现严重的旋转脱离。如果气量进一步减小,压缩机叶轮的整个流道都被气流旋涡所占据,这个时候,压缩机的出口压力会突然下降。但是,压缩机出口所连接的较大容量的管网系统的压力并没有马上下降,这时候就会出现管网里面的气体往压缩机里面倒流的现象。

当管网里面的压力下降到低于压缩机出口排气压力的时候,气体就会停止倒流,压缩机又恢复向管网排气。但是,因为进气量还是不足,所以压缩机在出口管网恢复到原来的压力之后,又会在流道里出现旋涡区。出口压力又会小于管网压力,又会倒流,然后周而复始。

在这个过程中,机组和管道内的流量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机器的进出口压力会大幅度脉动。由于气体在压缩机进出口处吞吐倒流,会伴随有巨大的周期性气流吼声和剧烈的机器振动。

这些波动在仪表操作盘的压力、流量、振动信号的显示和记录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在操作现场也可以立即觉察得到。

5. 喘振的故障特征

压缩机发生喘振的时候主要有以下 3 个特征:

(1) 压缩机接近或进入喘振工况的时候,缸体和轴承都会发生强烈的振动,振幅要比正常运行的时候大大増加,喘振的频率一般都比较低,通常在1 ~30Hz 之间;

(2) 压缩机在稳定工况下运行的时候,出口压力和进口流量变化不大,所测得的数据在平均值附近波动,幅度很小。但是,当接近或进入喘振工况的时候,出口压力和进口流量的变化都很大,会发生周期性大幅度的脉动,有时甚至会出现气体从压缩机进口倒流的现象。

(3) 压缩机在稳定运转的时候,噪声都比较小,而且是连续性的。但是,当接近喘振工况的时候,由于整个系统产生气流周期性的振荡,所以,在气流管道中,气流发出的噪声也时高时低,产生周期性变化;当进入喘振工况时,噪声剧増,甚至有爆声出现。

 好了,我们今天学习了旋转失速和喘振,这两类故障,或者说是一类故障的两个发展阶段,知道了它们产生的机理和振动机理,以及故障特征。

压缩机进口流量低于额定流量的时候,在叶轮的内部会产生气流旋涡。由于气流在各个流道内分布不均匀,所以会折返到相邻流道,于是就出现了气流堵塞团沿着叶轮旋转方向的反方向转动的现象。但是由于失速区的传播速度小于叶轮的旋转速度,所以从绝对参考系来看,失速区还是沿着叶轮旋转方向运动。这也是故障频率会成对出现的机理。旋转失速产生的压力波动成为激励转子发生异常振动的激励力,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激励力就越大。

旋转失速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形成喘振。由于流量不足,叶轮的整个流道都被气流旋涡所占据,所以出口压力突然下降,但是管网压力还在,所以会出现管网里面的气体向压缩机倒流的现象。当管网里面的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压缩机的压力又恢复了,又开始向管网排气。但终归还是流量不足,出口压力很快又会小于管网压力,如此周而复始,就成了喘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