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络穴

 a如鱼饮水 2020-04-13

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

其中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督脉之络穴之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穴,共有十五穴,故称之为“十五络穴”。十二经的络穴如下:肺经的列缺,心经的通里,心包经的内关,大肠经的偏历,小肠经的支正,三焦经的外关,胃经的丰隆,膀胱的飞扬,胆经的光明,脾经的公孙,肾经的大钟,肝经的蠡沟。络脉的主要功能是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的联系。络脉虽然也进入胸腹里面联系内脏,但没有固定的络属联系,它着重沟通分布于肢体的表经和里经。阴阳经的络脉相互交通连接,故有“一络通两经”之说,所以,络穴不仅能够治本经病,也能治疗表里之经的病症。

【络穴(别络、别)】全身十五脉络各有一个穴位与经脉相联络。其中包括十四经脉发出的十四条络脉的穴位,和由脾脏分出的一条络脉的穴位,共十五个络穴。即:手太阴络(手太阴之别)——列缺穴;手少阴络(手少阴之别)——通里穴;手厥阴络(手心主之别)——内关穴;手太阳络(手太阳之别)——支正穴;手阳明络(手阳明之别)——偏历穴;手少阳络(手少阳之别)——外关穴;足太阴络(足太阴之别)——公孙穴;足少阴络(足少阴之别)——大钟穴;足厥阴络(足厥阴之别)——蠡沟穴;足太阳络(足太阳之别)——飞扬穴;足阳明络(足阳明之别)——丰隆穴;足少阳络(足少阳之别)——光明穴;任脉络(任脉之别)——尾翳穴(即鸠尾穴);督脉络(督脉之别)——长强穴;脾之大络——大包穴。

人体十二条正经中都各有络穴,如肺络穴经列缺、大肠经络穴偏历……,人体中的这些络穴有些什么特点,它所运行的气血物质是什么?气血流的方向性如何?作用于人体的三部九候部位区域是哪里?它所适应的证候群有哪些?等等等等,有许多从事中医针灸工作的人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在临床上也就不能很好的应用。下面就对此作个简要的分述。

肺经络穴列缺: 通于大肠经、任脉、脾部,其气血为阴液,其性凉,行于地部,运行方向向下、向内;

大肠经络穴偏历: 通于肺经、胃经,其气血为气态物,其性温,行于天部,运行方向向上;

胃经络穴丰隆: 通于脾经、大肠经,其气血为气态物,其性湿热,行于天部,运行方向向下;

脾经络穴公孙: 通于胃经、肺经、冲脉,其气血为水湿风气,其性湿热,行于天部,运行方向向上;

心经络穴通里: 通于小肠经、肾经、胞宫及人体内部,其气血为血,其性热,行于地部,运行方向向下;

小肠经络穴支正: 通于心经、膀胱经,其气血为气态物,其性热,行于天部,运动方向向上;

膀胱经络穴飞扬: 通于肾经、小肠经,其气血为气态物,其性寒,行于天部,运动方向向上;

肾经络穴大钟: 通于膀胱经、心经,其气血为水湿气,其性寒,行于天部,运动方向由上向下;

心包经络穴内关: 通于三焦经、肝经、阴维脉,其气血为血,其性温,行于地部,运动方向向下、向内;

三焦经络穴外关: 通于心包经、胆经、阳维脉,其气血为气态物,行于天部,运动方向向上;

胆经络穴光明: 通于肝经、三焦经,其气血为气态物,行于天部,运动方向向上、向外;

肝经络穴蠡沟: 通于胆经、心包经,其气血为气态物,行于天部,运动方向向上。

1、所有十二经的络穴皆有联络、调节、平衡人体左右气血的作用。因络穴有联系、调节、平衡人体左右气血的作用,因此,凡人体左右间出现的所有不平衡、不协调病理状态,皆可用其相应的络穴治疗。

例一:去年我在四川海天处,遇一患者,左手列缺穴的上部组织肿大,肿大时能达拇指那样大,手不能握,无力,约有半年之久,曾经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亦服用过西药,当时有效,过后又发。此患者我一接诊,未查其它任何地方,一看就是个列缺病,是因为列缺穴不能正常的分流肺经液化的经水,堵塞于此才造成的,治疗也未用其它的办法,只是在列缺穴向上平刺一针,留针二十分钟。针后患者感到手腕部的疼痛基本消失,肿也即时消了一大部分,次日复诊时,见肿已完全消退,疼痛皆无,再治一次巩固前效。

例二:鼻塞不通及流鼻涕的情况许多人都有过,常有一侧鼻息不通及流鼻涕的,这时,针刺的穴位也有左右之分,如是左边流鼻涕则针左边,是右边流鼻涕则针右边,列缺穴向上平刺即可治愈。

例三:对于中风半身不遂或单侧面瘫的患者,在选择常规穴位治疗时,络穴的选取是必不可少的,如外关、列缺、通里等,之所以选择这些穴位治疗,就是因为它们用平衡人体左右功能的作用。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面瘫舌尖歪向一边的,我的取穴原则是,舌尖歪向哪边针哪边,只用通里及郄门二穴,一般初起的一二次即能见显效,这是因为通里及郄门二穴有泻心阴的作用,有余之阴除去则阳气复来。心开窍于舌,故选心经及心包经穴位。

例四:偏头痛多可用相应经脉的络穴治疗。如脾经运化不好导致的头湿如裹痛重,可选用痛侧的公孙穴,少阳头痛可选光明穴。

例五:单侧腿无力不欲动,可选膀胱经络穴飞扬以加强其局部的阳气。

例六:单侧的三叉神经痛可选同侧的丰隆穴,以降湿除痰止痛。

2、所有的络穴皆有调节平衡与之相对应的表里经气血的作用。

例一: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与大肠二系统的状态处于相对不平衡时,则可选用其对应的络穴来治疗。如肺热干燥、大肠虚寒,临床表现为上身皮肤干燥、发热及痒,而大便则稀不成形或腹泻,此种情况说明肺与大肠的功能不在一个水平层次,明显的表里间未得很好的沟通,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则是首选穴位,方法是从偏历穴向肺经方向平刺,留针三十分钟,即可调节肺与大肠间的不平衡状态,使大肠之阴多多的交于肺经,大肠之阴液减则不寒,肺经之阴液得亦不燥。

同理,若出现肺寒大肠热的症状,则只需在列缺穴处向大肠经的方向平刺一针即能达到解除相关症状的目的。

例二:如人有骨寒膀胱热,此即属肾与膀胱二经表里不和而致,只要在肾经的络穴大钟向膀胱经方向对刺一针,将肾经的寒水导向膀胱经,即能解决其问题,不必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反之,若是肾热膀胱寒者,则只要在飞扬穴向肾经循行方向对刺一针,将膀胱经的寒水导向肾经,就能解决二个脏腑间的不平衡。

3、所有络穴皆有调节平衡与之相对应的同名经气血的作用。

络穴,顾名思义,它的特点就是联络诸经诸穴的气血,起到平衡调节有余不足的作用。有很多人对络穴能沟通表里的有较多的认识,但络穴能够联系调节平衡与之相对应的同名经气血,则是较少人认识到的。

人的十二正经中,有二条是同名的,为什么同名呢?就是因其气血特性有相同之处,相同特性的气血物质是可以互通、互行、互换的,因其处在天地人的同一个三部九候层次,因此,它们能够很好的交流,而起到相互交流作用的主要穴位即是其络穴。

例一:临床上太阳膀胱虚寒怕冷,而又有腹中结热大便不通、小便频数的,这样的患者为数不在少数,其致病机理中有些就是属太阳膀胱经与太阳小肠经的同名经之间不能很好沟通的,由于小肠经络穴支正不能正常的将其热性气血分配给膀胱经,故膀胱经接收的能量不足,导致气化不及,寒湿有余,因此出现小便频数的现象而大便又干硬难下,治法只要针刺支正穴,即可解决上述问题。

例二:临床上也常遇到心阴不足同时又兼有肾气不足的患者,其表现为易上火,口干舌燥,又畏寒怕冷,寒冷至骨,此即属少阴心经与少阴肾经同病(同名经病),为肾经经气不能很好地上行并交与心经之故。治疗上通常只需要补肾经的络穴大钟,促其气化上行交与心经,即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不必另找它穴。

4、有特定功能的络穴,能快速的调节平衡其可通经脉的气血。

这里所指的特定功能的络穴,它们是:

列缺穴,可通任脉及脾部;

通里穴,可通胞宫及内部;

内关穴,可通阴维脉;

外关穴,可通阳维脉;

列缺穴的功用之一,即是分流肺经液化的经水,它不光能将肺经液化的经水分配给大肠经,同时也能将肺经液化的经水导向任脉及脾经。

任脉主人一身之阴,当出现任脉阴虚症状,如月水不来,或推迟、或量少,则可选用列缺穴治疗。本人曾治一例流产后大出血患者,4年半的继发性不孕,所用主穴即有列缺,方法是在列缺穴注射小剂量生理盐水,补充任脉之阴及导肺经经水下行于任脉,此女在治疗到十七天时就已经有孕。

列缺穴有调节任脉之阴的功用,每每有白带过多的患者,我皆用列缺逆经向上推按之法,皆能在二三天内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使白带迅速减少直至正常。

通里穴的功用之一,即是分流心经阴液,它不光能将心经阴液导向小肠,同时也能将心经阴液和热能导向胞宫及肾部。临床上我若遇到心阳不振、心阴有余而又经血不足的患者一般都不再辨证,而是直接针刺通里穴,将心经有余之阴液导向胞宫就能达到理想目的,且数次即效。另一个病例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介绍过,即是在贵州时遇到的一个患者,上身热下身寒,此即是明显的心肾不交证,因其心阳不能下达于肾故肾寒、下部怕冷,因其心火有余故上部怕热。血为心所主,心属火,血它有传播热能的作用,通里穴即是心热下传肾经的通道,将此通道打开,则心的热能就能很好的下传于肾,平衡心与肾的能量分配。由于抓住了此病的本质,治法得当,故此病虽久(十余年),却能一周治愈。

内关穴的特定功能之一,即是通于阴维脉,其作用是关卡内部阴液不让其外出,将人体有余之阴液导向阴维脉,由阴维脉去传输分配人体有余之阴液到人体各部,以维系人体内部、外部及内外阴液正常的分配状态。

如表里之间表部阴液有余者,内关穴直刺提插补法可将表部的有余阴液导向内部;因心阳不振而导致的心脏病,针刺内关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即属此类。

内部阴液有余而外部阴液不足者,内关穴泻针法可将内部有余阴液导向外部;

内部阴液无绝对不足,只是平衡态被破坏,某一局部相对不足者,内关强刺激可使内部阴液不均衡状态得以改善;

外部阴液无绝对不足,只是平衡态被破坏,某一局部相对不足者,可根据体表外部是何处不足、何处有余而在内关穴用向上向下的平刺方法调节。

外关穴的特定功能之一,即是通于阳维脉,其作用是关卡外部阳气不让其入内,将人体有余之阳气导向阳维脉,由阳维脉去传输分配人体有余之阳气到人体各部,以维系人体外部、内部及内外阳气正常的分配状态。

5、所有络穴皆有调节平衡本经各部气血的作用。

络穴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是皆有调节平衡本经各部气血的作用。络穴不光能联络表里经脉,同时也能联络本经的上下各部气血。它以络穴所在位置为本经上下部气血的分界线,将络穴上部经脉与络穴下部经脉相互比较,若是上部经脉与下部经脉的气血虚实存在明显的不对称、不平衡状态,则本经络穴为首选治疗穴位。

络穴以下经脉气血有余而上部经脉气血不足者,由本经络穴向上平刺;

络穴以上经脉气血有余而下部经脉气血不足者,由本经络穴向下平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