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孔庙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庙了。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名位之尊贵,庶几无有可匹敌者。不过孔庙从古至今并非一成不变,由于战争的破坏、皇帝个人的喜恶、当时的文化氛围等等原因,孔庙的规模大小是会发生改变的。 今天就带大家看一看从古至今,孔庙的庙制是如何演变的。 一、孔庙的建立与初兴孔庙在孔子去世后不久就建立了。初立时,担负整修工作的主要是孔子子孙及其弟子。 汉时,鲁相参与其中。 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汉明帝时,鲁相钟离意出私钱付户曹孔䜣治夫子车。汉帝时,鲁相韩敕“修饰宅庙”。据《史晨享孔庙后碑》载,其时孔庙已能容纳九百零七人,这说明庙宅面积已经很大了。 魏晋南北朝之际,虽亦有修庙之举,但因社会动荡,时局无常,孔庙规制并无多大改观。 ![]() 隋唐:隋唐以后,孔庙营葺工作已不再仅仅限于去旧易新、修修补补,在取向上渐趋华丽。隋朝曲阜县令陈叔毅重修孔庙后庙貌一变而为:
唐高祖武德九年,命经营孔庙旧址,外观更是焕然大变:
其后,唐朝又多次修治孔庙,不仅外观壮美,其规模亦大为扩展,据《幸鲁盛典》载:“至唐,扩正庙为五间,两庑二十余间。后为寝庙,前为庙门。” ![]() 宋元:宋朝是孔庙形制大备的时期。此时孔子已具王称,所以孔子后裔着力于孔庙扩建工作不遗余力且无所顾忌。其中最有作为的是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 宋真宗天禧二年,道辅为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主孔子祠事,他上章称祖庙卑陋不称,请加修崇。此一请求获得批准,国家出官钱修葺。 天禧五年,道辅又请得封禅行殿余材,遂得大扩旧制,庙门三重,次书楼,次唐宋碑亭各一,次仪门,次御赞殿,次杏坛。坛后乃正殿又后为郓国夫人殿殿东庑为泗水侯殿,西庑为沂水侯殿。正殿西庑门外为齐国公殿,其后为鲁国太夫人殿。正殿东庑门外曰燕申门,其内曰斋厅,厅后曰金丝堂。堂后则家庙,左则神厨。由斋厅而东南为客馆,直北曰袭封视事厅。厅后为恩庆堂,其东北隅曰双桂堂。凡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 ![]() 这一次开创的孔庙规模成为奠基之作,以后的扩建大局基本定位于此。 再次大扩发生于金章宗明昌年间,据称此次大修“三分其役,因旧以完葺者,才居其一,而增创者倍之”。这次工役前后历时四年,孔庙扩展到:“凡为殿堂、廊庑、门亭、斋厨、黉舍,三百六十余楹。位序有次,像设有仪。表以杰阁,周以崇垣。至于握座栏楯帘横罘罳之属,随所宜设,莫不严具。” 可惜的是,此一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的豪华工程,在蒙古兵南下之后,大都化为灰烬。因此,元朝所作的工作大多为恢复整顿。金元庙制较之宋代大致未改,所变只是个别建筑的增修而已。 明代:孔庙建制的大发展时期为明代,现存孔庙建筑群体的大体轮廓基本成形于此。 朱家王朝对孔庙修缮工程的持续热情源于太祖朱元璋的“祖制”沿承。掌政之初,朱元璋就接纳了衍圣公的修庙之请,于洪武十年予以修治。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命工部派千余名工匠去维修孔庙。为了让属下充分领会他对此一工程的重视程度,从而敦促他们认真落实,朱元璋特地对工部作了一番语重心长的交代:
推崇之心展露无遗。 ![]() 太祖所开先例被后继之君视为成宪,亦步亦趋。成祖永乐十年亦对孔庙“撤其旧而新之”。 宪宗也命重修阙里孔庙,从成化十九年开始,至二十三年告成,前后历时五年。这是明初以来动作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修建工程,突出的改观是庙制扩大,大成殿面阔七间改为九间。 接下来,阙里孔庙经历了其发展史上大悲大喜骤然变幻最为迅猛的一段时期。孝宗弘治十二年六月十六日夜孔庙遭遇大火。这是一次毁灭性的灾难,孔庙“比遭回禄,煨烬靡遗”,主要建筑荡然无存。惨象震惊了皇帝,在唏嘘“斯文在兹,胡天弗吊”的同时,孝宗急发帑银进行重建。 此次重建经始于弘治十三年春,落成于十七年夏。不仅重现了灾前的孔庙规模,而且较之旧建筑群更加宏伟。孔庙从烧毁到重立,历时之短,速度之快,堪称奇迹。 ![]() 自此之后,明朝对孔庙虽然也有修补,但是大都是地方官所进行的零星修补工作。 清代:进入清代后,皇室莅临阙里行祭的次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但是有关孔庙,因其庙制规模基本已无可复加,所以维护工作主要是对垣墉栋宇加以缮治以防渗圮。 其中有两次大规模的维修:一次为雍正二年,孔庙遭火灾。皇帝除了引咎自责外,随即拨银15.76万余两,于雍正三年动工修建。这次重建,还添设了乐器库及碑亭。另一次为嘉庆二十一年,这次用银为15.93万余两,历时三年,将孔庙建筑几乎全部兴修一新。 孔庙趋尊趋贵,主要体现在规格的提升上。 如门前列戟为孔庙显贵身份之一斑,此举创行于宋太祖赵匡胤。孔子庙立戟十六枚,实用一品礼。至徽宗政和元年,改十六戟为二十四戟,把规格提升至王者礼。四隅建角楼及正殿正门用黄琉璃瓦,这都是孔庙建筑享用王者规格的体现。 ![]() 元至顺二年,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请依前朝故事,“四隅建角楼,仿王宫之制”,元文宗从之。功成之后,立碑纪之。 雍正年间,孔庙许多建筑毁于火,为了表达对先师的诚敬之意,皇帝决定在重建孔庙被毁建筑的同时,还要给予它额外的恩典,即允许它主体建筑的屋顶使用某种特定颜色的瓦片。他的谕旨是这样的:“阙里文庙正殿正门用黄琉璃瓦,两庑则用绿琉璃瓦,而以黄瓦镶砌屋脊。” 在一个连颜色都不能随便乱用的王权时代,雍正的这道诏令对授受双方来说,不仅不失之琐细,反而是慷慨之极,荣幸之极。孔庙有如许攀齐王宫之建制,所以更是贵不可言。 光绪三十一年,津浦铁路勘测线路,原定线路由歇马亭向南经孔林西侧直达邹县。衍圣公府以“破坏圣脉”、“震动圣墓”为由上奏朝廷,要求西移十五里。后铁路改道兖州自孔子之道大行于世,制度礼乐一出儒术,孔庙成为上自皇帝公卿下至青衿学子频繁光临的圣地。 结语:从古至今,孔庙在数量上经历了由少到多的变化,在形制则经历了由简到丰、由贱到贵的变化。尽管各地孔庙建制沿革不一,且带有各自的地域特色,但总的规模取向都呈扩大态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