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100%情绪失控的孩子 ——胡慎之 都说孩子是妈妈的天使,但是在成为天使之前,很多孩子却先成为了妈妈的“小恶魔”。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像是妈妈身上的小跟屁虫,去哪都想跟着妈妈。 一不在身边就哭闹,想偷偷溜出去都没有自由 吃喝拉撒只要一哭,爸爸就直接抱给妈妈 夜里要起来喂奶,三岁前基本没睡过整觉,转身一看爸爸睡得正香...... 这些情景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中国式的教育,往往都是“爸 ,我妈呢?” 1前段时间,闺蜜晓敏趁着猪年的年尾生下了宝宝。在大家都以为她如愿生下孩子享福的时候,晓敏却给我打来了电话。 她说自己的丈夫经常出差不在家,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照顾孩子。孩子哭声让她觉得很烦躁,甚至产生过想要掐死孩子的念头。晓敏知道这种想法很可怕,于是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 晓敏的情况,其实并没有特别严重。产后抑郁本身是很多新手妈妈都会存在的情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及适应带娃的节奏后,这种抑郁会慢慢地消失。 小敏的焦虑,一方面来源于丈夫的不作为,另外一方更来源于自己的不作为。 同样的问题,在同事曹曹那里却显得轻而易举。曹曹跟晓敏的预产期只差了一天,两人都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宝宝。同为新手妈妈的曹曹跟晓敏,两个人却有着天差之别的表现。 曹曹在生活的经验上,甚至不足晓敏,但是唯一的区别在于,曹曹非常认真地学习育儿知识,看各种育儿的书籍,听各种育儿的音频,努力给自己的小乔治打造一个完美又有爱的成长环境。而曹曹的老公更是给足了曹曹足够的陪伴,这样的陪伴让妈妈产后的情绪稳定下来,也能给孩子更好的照料。 2其实,孩子的安全感最初来源于母亲,如果母亲在孩子的婴儿期能给足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孩子今后的成长路上也会相对而言比较自信。 一个有很多负面情绪的妈妈,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更是影响孩子的情绪及安全感。 在宝宝的生命初期,负面需要做一个完美的照料者,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跟这个世界建立联系。这个时候也说宝宝建立安全感及信任感的最佳时期。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如果我们给孩子带来的是磨难跟这个世界的不安,那么在今后的人生中,孩子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会一直处于不安中。 那么如何养育一个心理生理健康的宝宝呢? 著名育儿心理专家胡慎之老师曾经说过:只有全家互相理解,互相扶持,才能给宝宝带来安全的爱。 为了帮助更多的父母找到养育孩子的方法,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远离原生家庭的侵害,胡慎之老师从《胡慎之亲授0-3岁育儿经:读懂宝宝心里话,做懂孩子的父母》,从心理学出发,对如何养育生命初期不同年龄段的宝宝会有更多的建议和参考。 《爸爸去哪儿》特约顾问 明星认可的家庭教育顾问 关系心理学家 20年从业实践,15000小时咨询经验 (已更新完毕,可随时回听) 👇扫描识别下图二维码,立即抢购 (课程可免费试听) ![]() 扫描上图二维码,点击课程右上角「邀请好友」 生成邀请卡,邀请好友还可「赚佣金」 细致丰富:40个实用育儿工具 我会将自己20多年教育与亲子阅读工作经验、15000+小时的咨询经验融合成40种实用养育工具,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 以下家长建议认真学 |
|
来自: 360doc小编辑2 > 《个图好课(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