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法”,自己是个门外汉,但是,米芾的名人趣事倒也有所耳闻。据传,有次宋徽宗降旨宣米芾到皇宫来写字,米芾就看上了宋徽宗的端砚。写完后,米芾抱着那个砚台说:这个砚台被我用过了,哪还配让您再用啊,换一个吧。皇上一听,这明摆着是“巧取强要”,作为皇帝总不能让天下人说自己小气,只得忍痛割爱,把砚台送他了。米芾乐得手舞足蹈,抱着砚台就往外跑,砚台里剩下的墨汁都洒了自己一身。皇上回头对旁边的蔡京说:这家伙名不虚传啊。蔡京躬身答曰:米芾这样的主儿不能没有,但有了第二个就受不了啦。你看,米芾就是这样一个“怪胎”,米芾号称“米襄阳”,今天有机会到襄阳游玩,能不去访访米公祠? 01 一早乘公交车赶到米公祠,米公祠就在马路边上,过马路就是汉江。拍摄时间8:20分。
据《米氏世系》碑记载,在元代这里就建有米家庵,明代扩建,后又被毁,清代重修多次,改名米公祠,就是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门额上“米公祠”三个字是清代光绪元年(1875)襄阳籍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题写。参观米公祠要买门票,老伴半价12.5元,我免票。 ![]() 02 进米公祠大门,来到这个庭院,清静幽雅。 祠堂庭院幽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米公祠的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拜殿、宝晋斋内陈列着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小桥流水,荷池石舫。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这些书法精品,韵味生动,炉火纯青,把米公祠构建成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 03 米公祠庭院内有座“洁亭”。 看到“洁亭”,想起米芾留给后世近似癫狂的印象:穿古服,戴高冠,洁癖,嗜石如命等。米芾的洁癖赫赫有名:其一,米芾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米芾曾经当过太常博士,负责皇家宗庙的祭祀事务,祭祀时要穿官服,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穿标准工作服,他嫌脏,就玩命地洗,连工作服上的花纹、颜色都被洗掉了,为此,米芾受到降职处分。其二,米芾动不动就要洗手,米芾嫌用盆不卫生,自己发明了自来水:他让人用一个银壶往外倒水,自己就着水流洗手。洗完之后不用毛巾擦,米芾两个手互相拍打,直到手干。那时候还没有显微镜,米芾居然知道毛巾上细菌多?其三,米芾挑女婿也按着自己的洁癖来。上门求婚的人里面,有个南京人叫段拂,字去尘。米芾一看就高兴了:已经拂过了,还要再去尘,绝对是个讲卫生的先进分子,像我,就把女儿嫁给这个人了。 ![]() 04 走近米公祠,在两株桂花树下,可以看到现代人书写的碑刻,上书“米家山水”与“米氏故里”。 北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次闲聊中宋徽宗问米芾当时的书法大家的特点,米芾可不含糊,对这些平日里的好朋友们一顿贬谪:蔡襄不懂笔法,黄庭坚那是在描字,苏轼是在画字。宋徽宗问:那你怎么样?米芾说,自己是刷字。虽然这明显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之嫌,但一个“刷”字,却是最恰当形容他用笔迅疾劲健,痛快淋漓的风格。 ![]() 05 进入拜殿,古色古香,正面屏风上挂着一幅线刻米芾雕像拓片,再欣赏匾额、对联及楹联。 请注意匾额“颠不可及”,既是说米芾的书法无人可及,达到颠峰的程度;又是说米芾举止癫狂、性格乖张,也是无人可比的。对联“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 是好友张大亨对米芾的评论,说他喜穿唐代衣服,爱收藏晋代作品。外侧楹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为白雉山题写,意思是说,米芾与唐代诗人孟浩然都是湖北襄阳人,诗书传千古;米芾与苏黄蔡共称北宋四大书法家,论癫狂个性,那三人比不了。 据《宋史·本传》记载:米芾“闻有怪石在河濡,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石至,遂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相传怪石形如丈人,身躯有八尺多高,米芾每日政事之前袍笏拜石一次,从不间断,拜起石来更是虔诚痴迷,与石称兄道弟,日久成了一种怪癖,当时人给他一个绰号叫“米颠”,故而留下了“米颠拜石”的典故。 米芾笑话那么多,可他做人一点都不肯低调。身在大宋朝为官,出门不穿宋朝衣服,却弄一身唐代衣帽。这个效果,跟如今在街上穿长袍马褂或汉服挤公交坐地铁一样,引人注目。米芾还一派洋洋自得的样子,别人一看这架势,整个大宋朝除了“米颠”没第二个这么怪的。 ![]() 06 看指示牌,米公祠院内这株银杏树为雌树,树龄431岁。 游过不少地方,见过蛮多古银杏树。就拿这次豫鄂自助游来说,济源王屋山山脚下有株二千岁的银杏树,登封少林寺与襄阳广德寺有一千五百岁的银杏树,都没有告诉游客银杏树的性别。嘿!米公祠却说院内这株银杏树是母的,激起俺对区分银杏树雌雄的好奇心,特意查资料学习了一下,现学现卖:一看树体树冠,雄树高冠小,雌树横向发展冠比较宽;二看树皮的颜色,颜色深、裂缝深为雄树,反之为雌树;三看树叶的颜色,叶子颜色深、中间的裂痕也比较深为雄树,而且落叶也晚,雌树反之;四看果实形状特征,核果头圆而具双棱的,种后为雌株,核果头尖而具三棱的,种后为雄株。 ![]() 07 米南宫西园雅集图记追意石刻碑。所谓“追意”,就是根据米芾西园雅集图记文字创作的。
北宋画家李公麟创作《西园雅集图》后,米芾为了阐释图内的情形、内容和缘由,以《西园雅集图》为蓝本作《西园雅集图记》,两者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图-语关系。涉及到图像、文字和历史三者的内在联系,更是为后人创作西园雅集题材作品提供了有力依据。所以,米芾不仅是书画家,还是鉴赏家,评论家。 ![]() 08 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黄庭坚的书法碑刻。 苏东坡评米芾的书法:“米书超逸入神”。又夸米芾擅长多样,“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称赞米芾书法可与前代书法家钟繇、王羲之比肩。另外,也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跃跃欲试。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黄庭坚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意思是行书不错,正、篆、隶、草,功夫不到家。上面是专家的意见,俺这个“门外汉”听得在理,为什么?米芾对宋徽宗说别人写字是描是画,自己是刷字,不“工”才能快,才能“刷”呀!才能达到“风樯阵马”的速度啊!不过,俺欣赏米芾,写毛笔字能够又快又好,不容易,是真本事,要那么“工”干嘛! ![]() 09 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米芾的书法碑刻。
请注意,碑刻上有“九月二十四日坐宝晋斋”字样,“宝晋斋”就是米芾自家的书房,这幅字帖是在那里写的。 ![]() 10 庭院中有座米芾的塑像。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迁居湖北襄阳,后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不是科班出身,祖上和父辈多为武职官员,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正是这层关系才得以在朝庭为官。十八岁时,宋英宗的儿子宋神宗继位,任命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米芾开始走上仕途,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 11 前面就是宝晋斋。 崇宁三年,即公元1104年,晚年的米芾任安徽无为知军时建宝晋斋。宋代的“军”不是军事单位,而是一种行政建制,相当于州、府长官,一般由中央派员,称“权知军州事”,说白了就是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务,简称“知军”。米芾在无为任上,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后,自题斋名——宝晋斋,以收藏晋人字画墨迹。他并于斋前掘池建亭,据宋史记载:米芾公余之暇,辄于亭内作书画,恶蛙声鼓噪,乃写一“止”字于纸上包一方砚,投入池中,蛙声立止,次日池水亦变黑色。于是留下了“投砚止蛙”的传说和“墨池”、“投砚亭”古迹。 ![]() 12 进宝晋斋,见“宝翰藏珍”匾。 ![]() 13 进“宝翰藏珍”大门,一团书画气扑面而来。 ![]() 14 欣赏米芾墨迹,看到嘛,上面的钤印越多,说明收藏的人多。 ![]() 15 欣赏米芾墨迹,看到嘛,上面有枚钤印“乾隆御览之宝”,说明是皇家藏品。 ![]() 16 欣赏米芾行书墨宝。 ![]() 17 欣赏米芾墨宝,上面也有枚钤印“乾隆御览之宝”,说明是乾隆的藏品。 ![]() 18 欣赏米芾的淡墨秋山诗帖。 《宋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自作七绝一首: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意思是说,秋季的山似水墨画消失在天边,晚霞映照仿佛增添了紫色的烟雾,老朋友喜相逢,已经五年多没到平山了。 ![]() 19 米芾所书第一山碑,现立于泰安岱庙,原在东阿镇少岱山所存立。 “第一山”三字,写的气势磅礴,有行云流水之感,又有意到笔到之内涵,深得书家赞许、观者心领神会之美。2017年青新甘自助游,9月25日中午,俺由平凉达天水,游陇右第一名刹南郭寺,见到米芾的“第一山”竖匾,看来米芾的书法大家都喜欢。 ![]() 20 来到“仰高堂”。 “宝晋斋”后面是一幢气势恢弘的“仰高堂”,也是襄阳书法家协会的办公地,这里经常举办有份量的书法作品展。 ![]() 21 右拐过耳房拱门,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园林,真是墨园觅胜境,曲径自通幽。 ![]() 22 荷池里有艘石舫,蛮大的。 23 假山异石,回廓流连,石桥流水,阑亭楼阁,奇松垂柳,相映成趣。 参观米公祠,触景生情,借此游记,发表点题外议论。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大宋王朝重视文人,书画、诗词、经济一派繁荣,可惜建国仅历167年,金人南下,攻陷都城东京(今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和皇室、大臣共三千余人,淮河至秦岭以北国土尽失,北宋覆灭。把历史的画卷再展开点,看得更清楚。1840年英国人贩毒,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反对林则徐禁烟,利用其坚船利炮攻打我们。1860年英法联军打到北京、火烧圆明园,洪秀全造反占领长江流域的城市,大清王朝风雨飘摇。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国这么大、人这么多,为什么打不赢?痛定思痛,我们的治国方略和选拔人才方面有严重的缺陷。隋唐开创的科举制度,在当时是项好制度,有利用选拔人才。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爆炸,科举考试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仍然是四书五经,严重偏科,导致中国的社会精英们继续重文轻理,自然科学在中国不能登大雅之堂,并视之为左道旁门,是雕虫小技,士大夫们不屑一顾。推崇文科,重视书法,轻视自然科学,轻视生产技术,轻视科学实验;又盲目自大,不肯学习别人的长处,最终只能陷入被动挨打、任人宰割、割地赔款的地步。人家都工业化了,我们还是落后的农业国,用长矛大刀对洋枪洋炮,能不挨打吗? 出米公祠,过马路就是浩荡的汉水,下一篇赏汉江逛襄阳古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