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君陶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装帧艺术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他一生治印达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他是一位在书法、绘画、篆刻甚至是音乐领域都有所建树的艺术家,他是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讲诗、书、画、印熔于一身的钱君陶的一些故事。 钱君陶原名钱锦堂,字玉棠,後更名涵,亦作安,又更名瑭,亦作唐,学名锦堂,以字行,笔名白蕊先、程朔青等,斋号午斋、豫堂、冰壶生。钱君陶早年随同乡的孙增禄、徐菊庵习《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长大后考入上海艺术师范学校,随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弟子著名音乐家吴梦非、刘质平以及著名画家丰子恺学习词曲创作和绘画。1927年秋,钱君陶拜识鲁迅先生,此后鲁迅但凡有新书出版都是由钱君陶负责装帧的。当时的很多杂志刊物还有诸多名家著作都是由他担任装帧设计,有'钱封面'之美誉。 1933年,钱君陶担任神州国光社编辑部主任,续编《美术丛书》。抗战爆发后,他与张天翼、蒋牧良编辑《大众日报》,翌年与巴金、靳以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广州分社。建国后,加入华东美术工作者协会。1956年,在上海组建上海音乐出版社,任副总编辑。1978年,当选西泠印社副社长。 早年以书籍装帧、音乐、诗歌名世,才华早著。钱君陶是多才多艺之人,他出版了包括音乐、绘画、篆刻、散文、诗歌等各领域的图书三十余种。绘画方面,钱君陶取法吴昌硕、齐白石、陈白阳,擅长大写意花鸟,喜画芭蕉、山茶、松柏、红梅等。他注重写生,画路开阔,晚年仍然在尝试新画风。书法工诸体,兼攻篆刻。钱君陶在其篆刻中融入了六国钱币、镜铭、碑版等多种元素,自成一家。创作有《长征印谱》、《君长跋巨卯选》、《鲁迅印谱》、《钱君陶印存》等书籍。 书籍装帧包括了一本书从里到外的全部设计工作,既要求美观又要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读者的读书兴趣。钱君陶设计书籍时,有时会选择和谐的色彩,有时又会采用现代化的强烈的对比手法。他设计的书籍强调时代气息,注意体现民族特色,但不主张复古。 80年代初期,年逾七旬的钱君陶身体情况出现了很大问题,大叶性肺炎和突发的心脏病发作,再加上堂弟钱镜塘的离世。使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已经快到尽头了,必须考虑'后事'安排了。 安排'后事'最重要的当然就是他一生的心血几千件文物该如何处理。钱君陶的三个儿子全都是学理工的,都没有继承他的艺术事业,所以没办法传给他们。而把文物卖了换成钱分给三个儿子,钱君陶更是绝对舍不得的。于是他与老伴和儿子们商量主动将这些书画文物捐献给国家。1987年,桐乡君陶艺术院落成,钱君陶捐献的4083件藏品入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