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9 期 作者 / 1邵建柱 2郭杏林 2张婧 3赵林华 1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天津中医药大学 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编辑 / 许红 ⊙ 校对 / 钱秀华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 或菟丝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本品主要含三萜酸类、糖类、皂苷类、淀粉等。处方用名:菟丝子、盐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具有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等功效,外用消风祛斑,临床用量6~12 g。临床疾病、证型、症状不同,药物用量不同。笔者对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及现代医者临床运用菟丝子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菟丝子临床用量及配伍,以期有效指导临床应用。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古代医者用菟丝子配伍不同中药治疗腰膝酸软等肾虚病证及生殖系统疾病。不同朝代剂量换算也不同,如东汉1两约13.8 g,宋金元1两约41.4 g,明1两约37 g,清1两约37.3 g。如左归丸,菟丝子(4两约148 g)配伍熟地黄,治疗肾阴不足之腰膝酸软;右归丸,菟丝子(4两约148 g)配伍附子、肉桂、鹿角胶,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之腰痛阳痿;七宝美髯丹(为蜜丸,每服9丸,日2服,淡盐水送服),菟丝子(8两约296 g)配伍何首乌,治疗肝肾不足之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茯菟丸(各药磨为末,制成梧桐子大的酒糊丸,1次服用30丸,空心盐汤送下),菟丝子(5两约207 g)配伍茯苓,治疗脾肾两虚之遗精尿浊、妇女白带;菟丝子丸,菟丝子(5钱约20.7 g或18.5 g,或2两约82.8 g)配伍桑螵蛸,治疗肾气虚衰、元阳不足之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补骨脂丸(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空心盐汤和温酒服,每日1次),菟丝子(4两约148 g,酒蒸)配伍补骨脂,治疗下元虚衰之腰膝酸软。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2.2 干祖望:干师总结得出“泻离填坎”法论治耳鸣,以菟丝子配伍生地黄、柏子仁、竹叶等,菟丝子用量10 g,补肾填精、滋阴养血,共奏清心养营、补益肾阴之功。 2.3 张志远:用菟丝子配伍熟地黄、白芍、当归、杜仲等,治疗由肾阳虚引起的痛经,菟丝子常用6~9 g,其中配伍杜仲温肾散寒、滋补肾阳;治疗早泄善用秘方龟龄集,菟丝子50 g配伍鹿茸、人参等,诸药碾粉,黄酒送下,方中杜仲、怀牛膝、菟丝子补益肝肾;创制育麟汤调理男子阳痿、早泄,方中菟丝子10 g配伍鹿茸、淫羊藿等温肾助阳。 2.4 王沛:伴腰膝酸软者常用菟丝子,常用量为15 g,不宜量大,量大有壮阳作用。 2.5 刘桂荣:常用菟丝子20~30 g配伍沙苑子、淫羊藿等治疗寒凝血瘀、肾阳虚导致的不孕症,20 g居多;菟丝子15 g配伍柴胡、白芍、枳壳等治疗肝郁气滞、脾虚痰湿所致的不孕症;枳术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健运脾胃、调畅气机治疗痞满病,菟丝子用量15 g。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3.1 黄煌:自拟疏肝通淋汤,临证以本方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菟丝子常用10~15 g。方中菟丝子、怀牛膝、生地黄合用有补肾之功,且补而不助湿。 3.2 傅延龄:提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以虚为本,非见血止血,应以补肾益气健脾、调固冲任为大法。常以李东垣保元汤中党参、黄芪、白术、甘草为基础,偏于肾虚者加入菟丝子、熟地黄、杜仲、鹿角霜、肉桂等,仿毓麟珠,以补益肾气,菟丝子常用10 g。 3.4 李济仁:在五子衍宗丸(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枸杞子)基础上增用炒白术、白芍等治疗肾虚精亏、冲任不足型闭经,菟丝子为20 g;先生自拟“三仙种子汤”温补肾阳 、育精养血治疗男性无精子症,以菟丝子(酒炒)20 g配伍淫羊藿、威灵仙、仙茅等。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4.4 配伍熟地黄、车前子:驻景丸方中菟丝子与熟地黄、车前子药量之比为5:3:1。菟丝子在本方中用量独大,补肝肾、增目力作用显著,用来治疗眼常昏暗,多生黑花,视物不明,迎风流泪,排除器质性病变,辨证为肝肾亏虚型的内障眼病,菟丝子用量一般40~60 g。 4.5 配伍萆薢:是以加味金刚丸(《医宗金鉴》)为主方治疗中风后遗症、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糖尿病足等表现为腰膝酸软、筋骨萎弱、骨节疼痛、步履艰难,常加入菟丝子30 g治疗痰湿阻滞型骨痿等痿病。 4.7 配伍泽泻:治黄褐斑时常用菟丝子与泽泻1:1配伍,菟丝子15 g。 4.8 配伍女贞子:二者相伍治疗肾阴虚型月经不调见腰膝酸软、双目干涩、发枯不泽、舌红少苔者,1:1配伍,常用剂量为30 g。 5 结语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菟丝子可影响心血管、免疫、生殖等系统,能保肝、抗骨质疏松、抗衰老、抑制白内障等。菟丝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临床运用菟丝子虽安全范围较广,正常剂量(6~15 g)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但应关注其不良反应(有个别病人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昏、胃出血、阵发性抽搐、昏迷等)、过敏反应(皮疹、胸闷、气喘、不安、发热、畏寒、水肿等Ⅰ型变态反应)及配伍禁忌(“恶藋菌”)、不适用人群(妇女症见崩漏或妊娠期禁忌,临床表现有阳强、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阴虚火旺或有实热证者忌服)。本文旨在传承各代医家临床运用菟丝子治疗相应疾病的经验,并予以总结归纳,使现代医者得以获得临床指导,将菟丝子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
|
来自: 华华YHBH02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