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事∣聊聊那些有趣的传统茶的起源与历史

 前山文旅 2020-04-13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仙葩。

当茶饮渐渐成为每日不可或缺之事时,我们不妨追根溯源,探寻一下古代茶的起源与饮法。

 “茶”字的由来

古人喝茶却不叫茶,那么茶是怎么起源的,在古代又如何称呼它?

明 陈洪授 《松溪品茗图》

 茶的起源

传说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陆羽在《茶经》中亦有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大致释义为:茶作为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但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到了鲁国的周公(带领下)才将其发扬光大的。

神农尝百草

继神农氏传说之后,现在所能够看到的文献资料里面,有着确切的茶的记载的书籍,最早并且最可靠的应该是汉代王褒所撰写的《僮约》。《僮约》本是一份与僮仆“便了”的合同契约,其中提到的“武阳买茶”这件涉及商品茶的事实。并且有确切的时间——公元前59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成为出现中国最早的茶叶市场。

古代茶叶市场

到了公元780年,唐朝中期的茶学家陆羽撰写著作《茶经》3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内容涵盖当时与茶有关的一切知识,包括种茶、茶的用途、制茶方法、器具、茶具与冲泡方法等。至此,中国茶道才真正地建立完整的体系,并逐渐向海外传播。

陆羽《茶经》

 中国茶文化简史

早在三千年前的东、西周时期,中国便已出现人工栽培茶树,但那时候的茶主要用作菜食。到了秦朝,茶逐渐被当茗饮,调煮,羹饮,并作药用。

龙井虾仁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唐代的茶学家陆羽所著的《茶经》三卷,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被后人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道也在这一时期诞生。

唐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宋代的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民谚就产生在宋代。

宋 赵佶《文会图》

在南宋,茶文化发展到一个高潮时期,民间就出现了的专业品茶社团,宫廷也设立了专门的茶事机关,皇帝用赐茶来笼络王公大臣;在民间,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茶,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要“合茶”。民间一时斗茶风起。日本现盛行的茶道,也是由南宋时期漂洋过海传播而去。

宋代点茶场景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直到明代中叶,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兴亡,加之开国之艰难,在茶文化呈现出简约化和人与自然的契合,以茶显露自己的苦节。此时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品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摄泡祛”,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等。

明 唐寅 《品茶图》

明清之际,茶馆发展极为迅速,有的全镇居民只有数干家,而茶馆可以达到百余家之多。店堂布留古朴雅致,喝茶的除了文人雅士之外,还有商人、手工业者等,茶馆中营点心和饮食,还增设说书、演唱节目,等于是民间的娱乐场所。

古代茶叙场景

虽然中华茶文化古已有之,但是它们在当代的复兴,被研究却是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台湾是现代茶艺、茶道的最早复兴之地。内陆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产量发展很快。物质基础的丰富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茶的作用于当今社会,

依然是润物细无声。

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

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

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

有如钟磬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文化是我国极具价值的文化宝藏,

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

中国茶文化从无到有,

从萌生到发展,几经演变,

这段历程,本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财富,

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去了解。

前山文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