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东方美学|宋人的风雅生活

 前山文旅 2020-04-13

史学大师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意思是,宋朝是千百年来华夏文化的巅峰,也是东方美学的最高境界。

不同于盛唐的雄壮豪迈,气象万千,宋朝的美是闲适淡雅,素静飘逸。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提到:“与盛唐相比,(宋)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心灵的安逸享受占据首位。不是对人世的征服进取,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 乃是宋代文人的四大雅事,雅到极致的宋人已然把生活过成了诗。宋人的雅致生活可以从宋画中窥探一二。

《清明上河图》

1. 点茶

历朝历代的饮茶方式一直在演变,唐朝以煎茶法为主流,两宋时期则盛行点茶法。点茶法自晚唐便有,只是兴盛于两宋,如果说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艺,那么宋代的点茶则更重于意境。

南宋佚名《斗浆图》

宋代,茶简单分两类,草茶和片茶。草茶就是散茶,跟我们现在的蒸青散茶差不多;所谓片茶,指的就是饼茶。而片茶当中更高端的是腊面茶,这腊面茶选料更精,还添加了名贵香料龙脑、麝香等,因此表面有一层油光,仿佛像上了蜡似的,因此叫腊面茶。

北宋 宋徽宗《文会图》局部

点茶之前,用沸水冲洗杯盏,预热饮具,之后将适量的茶粉放入茶盏中,点泡一点沸水,把茶粉调和成糊状,然后再添加沸水,边添边用茶筅击拂。点茶后,如果茶汤的颜色呈乳白色,茶汤表面泛起的“汤花”,且能较长时间“咬住”杯盏内壁,这样才算点泡出一杯好茶。

点茶成品

宋朝时点茶法一般用于“斗茶”中,斗茶在两宋时期蔚然成风。斗茶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观“水痕”,二是看“水色”。观水痕,即看汤花与茶盏内壁接触的地方是否有水痕存在,水痕出现晚的一方获胜;看水色,即看茶汤的均匀度与色泽,颜色鲜白的一方获胜。

宋 刘松年《斗茶图》

2. 焚香

中国用的香,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成为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成形。

宋 赵佶《听琴图》局部

宋代发展更达到鼎盛,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许多宋诗也描绘了这样的文人习惯,如陈必复的《山中冬至》:“读易烧香自闭门,懒于世故苦纷纷。”戴复古的《赣州上清道院呈姚雪蓬》:“短墙不碍远山青,无事烧香读道经。”陈宓的《和喻景山》:“而今已办还山计,对卷烧香爱日长。”

宋 刘松年《山馆读书图》局部

历代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甚至有文人感叹“无香何以为聚”。苏东坡晚年与弟子就是以沉香为伴,终日焚香作赋,度过晚年。

宋 李嵩《焚香听阮图》

3. 插画

中国插花艺术始于隋朝之前,主要作于祭坛佛前供花,唐代时花艺在宫廷内大受欢迎,到宋代更普及至一般文人雅士,发展极盛。宋代插花,以清、疏风格为主,追求线条美,内涵重于形式。

南宋 佚名 《盥手观花图》

在宋朝,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市井小民,都有插花和簪花的雅俗。《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每到春天都要举行盛大的花会和插花比赛,热闹非凡。

宋 李嵩 《花蓝图》

有趣的是,宋代簪花不分男女,《水浒传》里的浪子燕青,原著中如此描述:“腰间斜插名人扇,鬓边长插四季花”。渔民出身的阮小五,也是常常“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鬟边插朵石楠花”。

4. 挂画

“挂画”最早是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

宋 佚名 《人物图册》

宋朝文人聚会,通常都要挂出自己的美术、书法作品,供文友品评;或者取出自己收藏的名画,供大伙鉴赏。这就是挂画的生活艺术。一般来说,在士大夫雅集或博古时,挂画是常见的节目。

《五百罗汉像》之「观音画像之礼拜」

其实,宋人的四大雅事,是观照内省的禅喜,是期待未来的憧憬,是对当下生活的珍惜,是对美好日子的注视。我们为什么爱宋朝,宋朝的魅力不仅在于宋人高雅的生活方式,更体现在其背后所承载的理想和生活美学态度。有了雅的态度,平凡的岁月何处没有雅。

前山文旅

微信公众号ID : GD-QSWL


温馨提示: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