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通过给大家发的这三篇文章,告诉大家补气升阳的重要性。还提醒大家,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运用补气升阳法。昨天有朋友就在群里说:补气升阳法指的就是补中益气汤。 医道声明:这是不对的,我只是举了一个补中益气汤的例子告诉大家这一个方子就可以治疗百病,那补气升阳系列方的作用更不容小觑! 方剂对于中医来说,就像士兵打仗用的一把枪。我现在把这把枪发给大家,之后的一些推文里面我会一点一点的讲,告诉大家,每一把枪该怎么使用。 补中益气汤,它属于补气升阳法里面的一个。其实,补气升阳法是一个系统总纲,下面有无数个方。我今天就先给大家分析了,告诉大家这19个(其实是17个方,升阳汤一系列就是3个,医道统称这些方为“升阳十七方”),这些方都是从李东垣的书上找到的。方子都是人家李东垣的版权。我也没有把剂量改过来,为什么呢?因为初学者来说,他不懂辨证,就想拿过来直接用,这是不可取的。 在后期讲解临床病案的时候,我会把每个方子的现在的临床剂量以及运用的注意事项加上去。我在这些方子上唯一多了一个改动,就是给他加了一个方歌。方歌又称汤头歌,这个方歌是帮助大家记忆的。大家如果想用这些方子的话,记住这些方歌,运用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 下面是“升阳十七方”的主要内容 除了以上图片,我还给大家整理总结了这么一个表格,在这个表格里面,就是他的升阳19方一个大体的、简单的表格。我建议大家如果真的想系统的学习补气升阳法的话,建议把这个表格和上面的图片保存并打印出来。因为一开始接触补气升阳法,还是不是很熟悉,纸质版的方便看,以后慢慢熟悉了就好用了。 当然,已经加入群聊的,直接保存群里文件即可,我会把文件的电子版发到微信群里未进群的朋友可扫描文章末尾二维码进群。 我前面给大家提到过“补气升阳法”他是一个大法,他可以统领一切临床治病方法。昨天给大家提到了补气升阳泄下、补气升阳除湿。提到了几个方子的合方治疗一些现代的疾病。这个在李东垣的时候就有了。大家如果碰到有气虚、有湿证患者,就可以直接用李东垣的方。你看他的方中有升阳除湿汤、升阳除湿防风汤、升阳燥湿汤、升阳泄湿汤等,可治疗气虚兼有湿证的一些患者。 他这个方子的取名都比较有特点,大家通过这些方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到。他不仅是补脾、补气、升阳,他还有一些去实的一部分在其中。比如说湿郁发热,他是一个实邪。他就用补气升阳,加上泄湿,当然还有升阳散火汤,就是治疗火郁发热,还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等等。李东垣除了这些升阳方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方剂,在后面用的时候我会告诉大家。 再声明一点,补气升阳法,它不是我创的。这个理论来源是《内经》,经过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张子和、张元素、李东垣等历代医家进行不断的完善,包括明清时期还有一个温补学派,还有张锡纯的升陷汤,包括现在的火神派。他们都是对于这个补气升阳法的一个继承和发展。我在这儿提出补气升阳法,这是研究临床问题、研究中医古籍的一条线索,用它可以解决很多临床实际问题。 除了李东垣这些方子是补气升阳方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的一些方子也是。比如说比张仲景就有好几个,例如: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其中防己黄芪汤是治疗表虚兼有风水,它这个表虚是卫阳虚,所以他要用黄芪补卫阳,然后用防己泄水,也是一个补气升阳祛湿的一个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它是在金匮要略里面治疗血痹。“血痹阴阳俱微 ,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他这个黄芪桂枝五物汤,它是治疗表虚,但是他这个表虚兼有血络里有些不足,就可以用来治疗肩周炎、颈椎病等。 还有黄芪建中汤,大家都知道小建中汤,它是治疗中焦虚寒的一个方子。他加上黄芪就是升脾阳,其实这就是补气升阳法,刚刚提到的是张仲景的三个方,还有后代的生脉饮,是一个补气升阳滋阴的方子,玉屏风撒,补气升阳固表的方子。通过这几个方子可以看到,历代医家很多人在用它,但没有人这么系统的总结及发现补气升阳的精髓,很不巧,它被我发现了 刚刚提到的张仲景和孙思邈。他都是在李东垣之前的。在其之后的医家著书立说的更多了,就不再给大家一一列举了,只给大家举两个典型的, 一个是王清任,他是专门治疗瘀血的。他根据瘀血理论提出五逐瘀汤,他除了五逐瘀汤以外。还有一个补阳还五汤,号称是“补阳”,但实际上是补气,他在补阳还五汤,里面用的是黄芪120克,他还有一个黄芪桃红汤,这个方子更狠,黄芪用到了八两,等同于现代的240克,就是达到补气升阳的作用。 再一个就是张锡纯,张锡纯有个升陷汤。他治疗大气下陷。他用大量的黄芪补气,然后用柴胡、升麻、桔梗升提,最后加上个知母清虚热。他的升陷汤就是一个补气升阳的方,它是治疗胸中大气下陷的。他还有回阳升陷汤、理郁升陷汤和醒脾升陷汤,总共张锡纯自己就创立了四个升陷汤。 今天关于方剂我就介绍这么多了,上面说的每个方子都是名方,后期会慢慢给大家展开讲述,以便大家能使用的得心应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