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牌 明月逐人来

 hejunwei_yeah 2020-04-13
明月逐人来按《能改斋漫录》云李持正自撰谱,盖因词有“皓月随人近远”句,故名。

明月逐人来双调六十二字,前段六句五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李持正

  星河明澹 春来深浅 红莲正 满城开遍 禁街行乐 暗尘香拂面 皓月随人近远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仄

  天半鳌山 光动凤楼西观 东风静 珠帘不卷 玉辇待归 云外闻弦管 认得宫花影转 
  平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中仄中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


此调自此词外,祇有张元干词可校。张词前段第四、五句“软红影里,谁会王孙意”,“影”字仄声,“谁”字平声,“会”字仄声,“孙”字平声。后段第二句“五夜春风鼓吹”,“五”字仄声,“春”字平声,“鼓”字仄声。第四句“凤帏未暖”,“帏”字平声,“暖”字仄声。结句“更问阴晴天气”,“天”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明月逐人来 灯夕赵礼端席上(宋·张元干)  显示自动注释

花迷珠翠。香飘罗绮。帘旌外、月华如水。暖红影里,谁会王孙意。

最乐升平景致。

长记宫中五夜,春风鼓吹。游仙梦、轻寒半醉。凤帏未暖,归去熏浓被。

更问阴晴天气。


明月逐人来(宋·李持正)  显示自动注释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

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待归,云外闻弦管。

认得宫花影转。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李持正是两宋之交的人。此词录存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博得苏东坡叹赏,故此词当作于徽宗朝以前。
词写的是汴京上元之夜灯节的情景 。北宋时代,“太平日久,人物繁阜”,“时节相次,各有观赏”,元宵自然也就成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尤其是在京师汴梁。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北宋的著名词人柳永、欧阳修、周邦彦等都写过词来歌咏上元宵佳节盛况。
词采取由远而近的写法,从天空景象和季节入手。
“星河明淡”二句,上句写夜空,下句写季节。上元之夜 ,明月正圆,故“星河”(银河)显得明淡。此时春虽至,但余寒犹存,时有反复,故春意忽深忽浅。这二句写出了元夕的自然季候特征。
“红莲”这一句转入写灯 。“红莲”即借指扎成莲花状的灯。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上元灯槊之制,以竹一本,其上破之为二十条,或十六条;每二条以麻合系其销,而弯屈其中,以纸糊之,则成莲花一叶;每二叶相压,则成莲花盛开之状。
灯其中,旁插蒲捧荷剪刀草于花之下 。”这就是红莲灯的形状和制作方法 。“红莲满城开遍 ”,这一句“开”字又从莲花自身生出 ,花与灯两种意思相关,这种手法写给人以快乐的美感。
“禁街行乐”二句,写京城观灯者之众,场面之热闹 。“禁街”指京城街道。元宵夜,老百姓几乎全部走到街头,去行乐看热闹,以致于弄得到处灰尘滚滚;而仕女们的兰麝细香,却不时扑入鼻中,使人欲醉。“暗尘香拂面 ”句,兼从苏味道诗与周邦彦词化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云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周邦彦《 解语花·上元 》词云:“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作者把苏诗与周词意思糅为一句,这样一来加大了句子的容量,也正因如此词意的酣畅则有所逊色 。“皓月随人近远”句。即化自苏诗的“明月逐人来”。此时作者把视线移向天上 ,只见一轮皓月,似多情的伴侣,“随人近远”。明月随人这种现象 ,常人亦有所感觉,但经作者灌入主观感情,饰以新巧之笔 ,便见不凡。苏东坡读到这句时曾说:“好个‘ 皓月随人近远 ’!”大概就是欣赏它笔意之妙。它与上句“暗尘香佛面”结合起来,写出兼有人间天上之美的元夕之夜。上片用此句结束,使词境有所开拓、对比,确是成功的一笔。
下片又笔锋一转写灯节的热闹。而笔墨着重于描写君王的游赏 。“天半鳌山”三句,旨在写皇帝坐在御楼上看灯 。“鳌山”是元宵灯景的一种。这种灯具是把成千上万的彩灯,堆叠成一座像传说中的巨鳌那样的大山(“天半”形容其高),也叫“山棚”、“采山”。譬如《东京梦华寻 》载:“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凤楼两观”即指宣德楼建筑,那是大内(皇宫)的正门楼 。《东京梦华录》“大内”一节云:“大内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镌楼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角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 。”从此书的记载来看,“凤楼”就是宣德楼,“两观”就是它的东西两“阙亭 ”。皇帝坐在楼上看到,鳌山上千万盏的彩灯,璀璨辉煌,使他感到十分悦目赏心,故曰“光动凤楼两观 ”。宋代皇帝一般是垂下帘子来观灯的,例如《东京梦华录 》又云 :“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东风静、朱帘不卷”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而有了“东风静”三字,则自然与人事相交融的境界全部体现出来了。
“玉辇将归”三句,写皇帝御驾回宫 。《东京梦华录》又云 :“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球缘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车驾返内矣 。”这时候,楼上乐队高声吹奏管弦 。鼎沸乐声 ,仿佛从云外传来。这就是“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的意思。“认得宫花影转”,这句话是说臣僚跟着皇帝回去 。正像《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节说:“驾回则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前后从驾臣僚,百司仪马,悉赐花 。”蔡备《铁围山丛谈》卷一中也说:“国朝宴集,赐臣僚花有三品:⋯⋯凡大礼后恭谢,上元节游春,或幸金明池 、琼林苑,从臣皆扈跸而随车驾 ,有小宴谓之对御(赐群臣宴),凡对御则用滴粉缕金花,极其珍巧矣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皇帝回宫时,臣僚们帽上簪着宫花,因而在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了。这样写臣僚跟着归去,是很生动的。此风至南宋犹存。如《武林旧事》卷一“恭谢”节描述说 :“御筵华,百官侍卫吏卒等并赐簪花从驾 ,缕翠滴金,各竞华丽,望之如锦绣。⋯⋯姜白石有诗云 :‘万数簪花满御街,圣人先自景灵回;不知后面花多少,但见红云冉冉来。’”这些记载可与此词互相验证。
这是一首描绘时节风物的词 。这类词比较难写,南宋的张炎曾慨叹 :“昔人咏节序,不唯不多,付之歌喉者,类是率俗 。”(《词源》这首词也难说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因为它留有苏味道诗和周邦彦较多的痕迹 。但这首词提供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元宵风俗情景,特别是皇帝观灯的场面,可以与史籍相印证,有认识历史价值。本词继前人处亦能有所变化,描写也比较生动 。还应该指出 ,用此调填词是作者的首创(见《能改斋漫录 》),平仄声韵,都很妥贴,创调之功,不应埋没。

明月逐人来 寿仙翁(宋·史浩)  显示自动注释

莫嫌春浅。寒威俱敛。阳和至此时方见。木君敷令,把雪霜扫断。

要集德星胜伴。

为有仙翁,正尔名喧蕃汉。眉寿比、聃彭更远。兼资勋业,已中双雕箭。

清步槐庭影满。


明月逐人来 寿仙翁 奉贺序翁诞辰二阕 其一(明·夏言)  显示自动注释

题注:(《寿仙翁》调名,《词律》、《词谱》均未载)

鹅黄染柳。海棠红透。恰才过、禁烟时候。云拥沙堤,见轮蹄驰骤。

来祝相公眉寿。

薇圃新移,花鸟正宜春昼。日日把笙歌送酒。玉带麟袍,勋业三朝旧。

此福人间希有。


明月逐人来 寿仙翁 奉贺序翁诞辰二阕 其二(明·夏言)  显示自动注释

题注:(《寿仙翁》调名,《词律》、《词谱》均未载)

今朝春酒。为公祝寿。犹道是、相逢淮右。紫阁黄扉,忝窃夔龙后。

青鬓而今难又。

屈指乾坤,几个太平耆旧。且一任、丹心白首。愿把忠贞,报答明明后。

千载一时那有。


明月逐人来 其三 寄贺太宰张甬川诞辰(明·夏言)  显示自动注释

渠荷凝碧。海榴舒赤。正节近、端阳午日。日月湖边,敞笙歌绮席。

光映寿星南极。

带束金犀,鹤锦新裁宫织。喜乌帽、笼头未白。好为苍生,大展经纶力。

永作明廷柱石。


明月逐人来 其四 贺韩宪副意翁九十(明·夏言)  显示自动注释

绮席含春,锦堂明昼。却正值、小阳时候。九十仙翁,是三朝耆旧。

风节如今那有。

豸角霜棱,光映金章紫绶。只赢得、丹心皓首。彩笔新词,遥献南山寿。

日醉百壶春酒。


明月逐人来 秋夕与内子昭平夫人小酌(明末清初·屈大均)  显示自动注释

梅花开酿。芙蓉相向。秋蟾照、翠楼冰亮。夜寒多露,休把深杯让。

早识卿卿雅量。

难得鸳鸯,白首情逾酣畅。双箫起,声嫌轻飏。月斜未睡,犹倚帘栊望。

隐隐潮难初唱。


明月逐人来(明末清初·屈大均)  显示自动注释

流光如水。芙蓉初洗。玲珑影、镜中谁似。露华沾湿,多半寒相倚。

甚处窥他新蕊。

吹满红阴,生怕梧桐乱尔。萧疏处、萤穿未已。素飙偏早,催据秋霜始。

乍褪殷勤结子。


明月逐人来 新月(明末清初·屈大均)  显示自动注释

眉痕轻碧。纤纤初画,微开镜、素娥无力。兔儿何处,相顾无消息。

待满雌雄方识。

谁见娟娟,不向兰闺深忆。蛾长短、无人怜惜。两头青黛,应似春山滴。

只怕愁烟空积。


明月逐人来 中秋前一夕偕黄孝侯太史同年钰步月(清·薛时雨)  显示自动注释

长空云净,六街人静。扶残醉、良宵共趁。碧虚缥缈,天远清光近。

匝地琼瑶双影。

秋思谁家,四面红墙掩映。偏今夕、金吾犹禁。玉楼深锁,不放仙郎进。

铁笛一声酒醒。


明月逐人来 咏月(清·陈洁)  显示自动注释

蟾离海外,光摇云表。幽庭满、露华凝皓。嫦娥窈窕,万顷澄清照。

真个碧天如扫。

却羡当空,宝镜千秋不老。梁园里、桂芬缥缈。水晶宫殿,仙子应留笑。

怪杀星疏将晓。


明月逐人来 惠山山麓谒睢阳祠(清·陈维崧)  显示自动注释

坏廊径仄,哀湍响激。松杉外、层层夜色。悲歌南八,箭著浮图甓。

铁像贺兰苔涩。

斟得一杯,黛沈几瓯茗汁。依稀见、云旗下食。恰逢泓底,龙啸潭风急。

又认戍楼闻笛。


明月逐人来·镜中美人(清末近现代初·饶芝祥)  显示自动注释

鬓云香满。宝钗寒颤。那更禁、柔情深浅。妆台娇步,照水看新艳。

又被薄情瞧见。

独到画堂前去,屏风倚遍。无人在、窥觇幸免。菱花轻薄,许不侬消遣。

暗地偷将半面。


明月逐人来 寄和明斋(近现代·冯明权)  显示自动注释

沪江风月。词场半是滑稽滑。衣香扇影,莼园四达。

目尽花间豁。惜黄鸟啼声涩。我辈诗狂,却与此风割席。

槎溪上俗尘尽拨。古漪园里,好景催人急。送入樵歌渔笛。

附:明月逐人来·明斋原唱晓风残月。清词好比流莺滑。吟诗中酒,人生放达。目倚高楼豁。尽宝剑苔花涩。
擎者一杯,歌啸名山夺席。胸襟处愁云尽拨。管他世上,龙斗风云急。一曲落梅横笛。

明月逐人来(近现代·张克家)  显示自动注释

沮洳卑湿,圩田交错。长沙小、不容驰马。板庐漆室,拳曲辕驹者。

举目莓菭满瓦。

游客京津,占籍鱼鱼雅雅。閒谈到、归家转怕。白沙白草,高燥如台榭。

胜似他乡梧槚。


明月逐人来(清末近现代初·汪东)  显示自动注释

梧桐庭院。湘帘高卷。初更后、玉绳斜转。桂华影满,徐自升天半。

映彻瑶阶冰殿。

堪叹。迢遥两地,音书沈雁。如今向、天涯独看。坐移暗处,羞避姮娥面。

又见西楼那畔。


明月逐人来(清末近现代初·汪东)  显示自动注释

松篁摇翠。芙蓉张绮。亭轩畔、石桥流水。小园近市。

偏爱山林意。万壑千岩佳致。

犹记垂杨,密荫黄鹂歌吹。游春伴、如狂似醉。骤惊岁晚,花下重茵被。

一任侵帘霜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