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大光明”匾由何而来?它与皇权立储之争的密切关系,由谁书写?

 人之意 2020-04-13

乾清官是皇帝的寝宫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明代十四个皇帝和清初的顺治、康熙皇帝就在乾清宫居住和理政。他们在这里召见官员,批阅奏报,面谕内阁六部要职,处理官吏升调遣迁。乾清宫的现存装修和陈设,反映了清代极盛时期的原貌。明间正中为金龙宝座,宝座后是五扇金漆屏风,屏风的上方正中,悬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御笔“正大光明”匾。

正大光明四字匾,被其继承人康熙皇帝评之曰:结构苍秀,超越古今,光昭日月,垂诸水久,钦定为子孙万世学习的楷模。从历代帝王的实录、诏令和出版的官书中,无不把自己的统治和所作所为美之曰光明正大,而且出之于文字,刻制成碑匾,给人以太平盛世和天子圣明之感。

其实,在正大光明之后,隐藏着帝王之家水火不容的矛盾,皇后妃嫔的废立,皇子之间的皇位之争,皇帝建储的不断更易,甚至宫廷政变的发生,无不在阴谋中此起彼伏。

明清两代数百年的历史中,仅在乾清宫里,发生了不少起历史的悲剧。明代嘉靖皇帝因对宫女凌辱过甚,引起宫女杨金英联合其他宫女,借嘉靖皇帝熟睡之时,在乾清宫西暖阁龙床上,用绳子几乎将嘉靖皇帝勒死。明泰昌皇帝朱常洛(公元1582-1620年)贪恋女色,登极月余,因错吃药丸而死亡,引起朝内一场权力之争,这就是明朝有名的三大疑案之一的“红丸案”。明光宗死后,其子朱由校(公元1605-1628年)继位,是谓天启,万历皇帝的郑贵妃和泰昌皇帝的李选侍,要挟天启小皇帝册封她们为皇后,拒绝搬出乾清宫,又引起一场移宫的权力之争,移宫案也是明代三大疑案之一

在清代,康熙皇帝在乾清宫悬挂正大光明匾不久围绕着建储问题,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争夺皇位的斗争,这场斗争与正大光明匾有着密切关系。在封建社会里,皇权的交替是一个牵涉到整个政局的稳定和动荡的大问题,所以历朝皇帝把建储立太子视为国本。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都把立嫡视为建储的不可更改的规范。康熙皇帝在建储问题上,也曾想仿效中国历代皇帝的办法,曾宣旨皇嫡子允祁为皇太子,改变努尔哈赤以后几代皇帝实行的从众贝勒中挑选继承人的办法。但康熙二立二废太子没有完成建储的意愿反而引起众皇子之间派别林立,互相倾轧,都妄图得到那个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康熙生有三十多个儿子,除夭亡外,尚有二十多名,他们都是皇位的竞争者。其中皇四子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精明能干,有心计,他利用康熙的特点施展各种技能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特别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春天康熙皇帝应皇四子之请到圆明园进宴,在“镂月云开”见到他的十二岁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天资聪明,立刻得到康熙皇帝的好感,并即下令将弘历养育宫中,亲自指导他读书习文,平时进宴和批阅奏章,都要弘历侍奉在身旁。康熙对弘历的喜爱暗示了皇四子是康熙的皇位继承人。

康熙死后,宣布遗诏,皇四子为皇太子,登极后年号为雍正。但雍正即位后,兄弟之间的争夺皇位的斗争并未平息,社会上对雍正的即位提出了种种疑问。其中传闻之一,是说雍正皇帝是篡改遗诏夺权的。据说,康熙皇帝生前最喜欢皇十四子胤祯,他曾写遗诏“传位十四子”,秘密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当康熙皇帝病危时,雍正私将遗诏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将“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又传说雍正改遗诏后,就跑到畅春园,借看视康熙皇帝龙体,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康熙皇帝就驾崩了,雍正就登了位雍正皇帝在正大光明匾后篡改遗诏之说,虽经雍正皇帝多次申辩排解,但二百多年来始终成为疑案,也是世人议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历史学家们也千方百计寻找历史佐证,想说明雍正皇帝即位的真实情况,但至今史学家们的观点还没有统一起来。

从清代档案和历史文献中,我们知道,清代秘密建储制度,是清雍正元年正式确定的。雍正皇帝亲身经历了皇室中夺储斗争的风风雨雨,认识到死前秘密确立皇太子是避免皇子之间争夺皇位的最好办法,所以在雍正即位后,就着手解决秘密建储事宜。他在乾清官西暖阁,召集总理事务大臣、满汉文武大臣和九卿,宣布秘密建储制度。他向大臣们叙述了父皇康熙时建储教训,说:

“当日圣祖因二阿哥(皇太子)之事,身心忧悴,不可殚述”,“然圣祖既将大事付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

接着宣布了秘密建储的办法。皇帝事前在众皇子中挑选确定皇太子后,不公开宣布于众,而将此诏亲写两份,一份密封藏于匣内,置乾清宫正中,最高处正大光明匾后;一份秘藏皇帝身边。当皇帝驾崩后,诸王公大臣同诸皇子一起启封开匣,宣布皇帝的皇位继承人。雍正皇帝的秘密建储制度,得到大臣们的赞同,认为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因不立储位而出现的争夺储位的动乱;另一方面亦可避免公开立储后群臣依附,动摇皇权的危机,两全其美。

雍正皇帝将事先秘密写好的立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的诏书,当着总理事务大臣的面,密封于锦匣,收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

清雍正皇帝确立的秘密建储制度,在以往我国的历史上确实没有出现过,从雍正后的实践看,这种立储方法还是有其好的作用。它没有出现清初那种结党营私,争夺储位的激烈斗争,而是平稳地交接皇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固,这也算雍正皇帝一种大胆的破旧立新吧。

清代秘密建储制度与清王朝相始终,但实际上仅实行了四朝。也就是说雍正皇帝立乾隆,乾隆皇帝立嘉庆,嘉庆皇帝立道光,道光皇帝立咸丰都是采用了这个办法。到了咸丰皇帝,因他只有一个儿子,不需要进行挑选,而且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他携带着后妃和独生儿子逃到热河的避暑山庄,一病不起,临终前写下了遗诏,立独生子载淳为皇太子,不再需要密封锦匣存放在乾清官正大光明區后。同治皇帝婚后无子,无储君可立,他死后由其母慈禧太后决定让其妹和醇亲王的儿子继位登极,根本不需遗旨立储。

光绪皇帝和同治皇帝一样,无子可立,死后仍由将死的西太后指定三岁的溥仪登极当皇帝,年号宣统。随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这个秘密建储制度也就成为历史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