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有 贵德文庙及玉皇阁 、 宗日遗址、赛宗寺、文昌庙 、珍珠寺、、 石藏寺 | 共和县伏俟城遗址和囊拉千户院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体如下: 贵德文庙&玉皇阁 贵德县文庙和玉皇阁是贵德县现存最具代表性的明清古建筑群,位于贵德县河阴镇,占地4.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01平方米。建筑群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包括文庙、大佛寺、玉皇阁、关岳庙、城隍庙、民众教育馆六个院落及贵德古城、古校场。 ![]()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开始修建玉皇阁,历时四年竣工。文庙包括棂星门、泮池、乡贤名宦祠、七十二贤祠、大成殿等十二个单体建筑。其中大成殿是供奉中华民族大哲学家孔子之神位,历来为文人祭祀孔子的场所。 贵德玉皇阁清时扩建,光绪年间进行重建。庙观占地面积61亩,建筑包括山门、过厅、东西配殿和玉皇阁。玉皇阁属道教范畴,三层楼阁中,顶层奉“天”,立玉皇神位,中层奉“地”,立土地神位,下层奉“人”,立皇帝牌位。“天地人”共奉,包含着“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 贵德文庙及玉皇阁由于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因此该古建筑群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西文昌庙 河西文昌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语称“尤拉康”,位于县城西郊六公里处的下排村西侧山坪台东坡上。文昌庙西靠山坪,北临黄河,始建于明代晚期(1590—1600年间)。文昌庙历史上多次遭毁坏,1982年当地居民在旧址上按原规模建起了新的文昌庙。
![]() 文昌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阶梯式庙宇,第一层平台是文昌庙山门,由一座三层式的横枋斗拱组成的牌坊。,登上第二平台,这里三面建有楼阁,东楼为魁星阁,塑有魁星之像,南北两侧是钟鼓楼。北为火祖阁,内塑火神、牛王、马祖三位神像。正南楼为娘娘阁,内塑王母娘娘、送子娘娘、献花娘娘三位神像。第三层平台正中建有文昌大殿,通高10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气势恢宏,突出了建筑群中的主体地位。大殿为飞椽双檐的歇山顶式横枋斗拱建筑;描金绘彩,雕龙刻凤。殿顶琉璃瓦铺面,阳光下光彩烁烁,耀人眼目。殿内泥塑彩绘的文昌坐像,威严中隐含着慈祥,“天聋”、“地哑”二童侍立两旁。 珍珠寺 藏语称“觉觉拉康”。位于县城东之公里处,在今河东乡政府所在地。《安多政教史》中载,“觉觉”系汉语“珍珠”“的变音,萨班蠢噶坚贸应阔端之请来安多;途经青海,曾去贵德朝拜包纳塔,以阔端所赠珍珠一驮为资建寺,是为珍珠寺。按此,该寺当初建于南宋淳磁年间。历史上,珍珠寺无僧侣、寺主,历来由贡巴寺代管。寺内有正殿(二层6间)、观音殿(12间)各1座,厢房32间。正殿殿脊复以琉璃瓦,饰以馏金宝塔,内供三世佛巨型塑像,用料金贵,造型优美。该寺于1985年拆毁,1987年群众自行重建佛堂1座3间,现有1名寺僧住寺。 ![]() 珍珠寺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宗日遗址 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初命名为免儿滩遗址或托勒台,又命名为宗日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 宗日遗址由兔儿滩中遗址、林场古文化遗址、兔儿滩东遗址、兔儿滩西遗址四个遗址构成。1983年试探发掘。1994至1996年,共发掘墓葬341座,探方31个,灰坑18个,祭祀坑18个,出土文物23000余件。 ![]() 1986年7月,被列为青海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赛宗寺 格鲁派寺院,位于兴海县西南桑当乡西18公里的赛宗山下。藏语全称“扎嘎哲宗特桑云丹达吉林”,意为“白岩猴寨闻思功德兴隆洲”。公元1927年,由同仁隆务寺的三世阿柔仓.洛桑隆朵丹贝坚赞创建。据传,莲花生大师、宗喀巴大师以及隆务寺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等先后在赛宗山修佛,留有遗迹。赛宗山声名遐迩,历史上各地信徒常来此朝圣。赛宗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之一,也是安多地区四宗之一,在青海省西藏影响很大。 ![]() 赛宗寺海拔约3600米,全寺有11个活佛、375名僧人。 赛宗寺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石藏寺 石藏寺亦称“藏寺”、“什藏寺”等,藏语称“藏噶尔端珠惹卜丹林”,意为“石藏义成极坚洲”。位于同德县河北乡东12公里的石麻地方,由第一世藏班智达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该寺设立有显宗学院,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属色拉寺系统。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六世班禅进京途经青海时应邀作了石藏寺的名誉寺主。从此,石藏寺声威大震,僧数猛增至千人以上,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增设居巴扎仓(密宗经院)。该寺院多次被毁,1981年5月再次批准开放,现修复大经堂、小经堂、佛堂2座及昂欠、僧舍等共计1000余间。有寺僧260人(其中有活佛黄江洋、阿芒、日血、藏朱古等4人,完德51人)。寺办小学1所,寺办一个藏医诊所,医生3人,草山1200亩,牛几百头头。
![]() 该寺现仍设参尼、居巴、丁科、曼巴四个扎仓,均采用西藏色拉寺吉宗教程,其学习程序是先学文化,次学“小五明”,再学“大五明”,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进行单项攻读,以便考取学位。 ![]() 该寺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俟城遗址 伏俟”为鲜卑语,汉意“王者之城”。伏俟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石乃亥乡菜济河南的铁卜加村,是古代连接东西交通的重镇,东距青海湖约15里,是最有名的古城遗址之一。公元540年,吐谷浑部落的伏连筹之子夸吕在此建立起青海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国--吐谷浑王国,定伏俟城为都城。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驿站,吐谷浑族为南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 1986年,伏俟城遗址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昂拉千户院 昂拉千户院位于青海省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始建于公元1949年,原为尖扎地区昂拉千户的宅院。是青海省诸多老宅中保存比较完整的藏式庄院之一,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该庄院建筑风格独特,全部用木质结构建造。庄园的大门为砖木雕刻带门楼,前有砖雕照壁,院内有200多间房屋。整体构思精巧,做工细致,庄院总体构造保护完整。 ![]() 1998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