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成功案例50例

 伟德的图书馆 2020-04-13
 发布: 2009-7-23 19:40 | 作者:传承中医 | 来源: 复兴中医网

[i=s] 本帖最后由 传承中医 于 2009-7-23 19:50 编辑

第一例:肺实脾虚气陷证

患者,李某,男,40岁

自感呼气困难5年余

患者5年来,每天总感到气出不上来,稍干重活即呼气困难,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潮热、盗汗。在多家医院就治,心、肺功能均正常。吃补中益气丸稍轻,服多位老中医中药均无效,在当地十大名中医基本都看过。

2009.06.13日抱着试试看心理前来就诊,面色黎黑,说话前半句有力,后半句无力,牙齿黑黄,舌质粗糙,舌尖红,中苔黄糙,舌根白腻,肺脉滑实有力,右关若,右尺沉细,左寸浮细而软,左关涩。

诊断:气陷(肺实脾虚气陷)

分析:张锡纯治疗大气下陷为开山鼻祖,其升陷汤本人研究多年,此病人有大气下陷的病机,但病机并非如此简单。询问病史,有吸烟10年的历史,每早咳粘痰一口,结合脉相,推断病人肺中粘燥之痰较多,脾气升之受阻,肝气又受郁金所克,大气有降无升。单纯提气,上焦不能如雾,反成胶粘之状。

治疗:养肺阴、清肺痰、补脾助运、疏肝泄胆。

处方:玄参30    生牡蛎20 百合20 黄芩15

葶苈子30白术20   茯苓20  芦根20

柴胡15  枳实15      萆薢15 寄生25

竹茹15  郁金20    黄芪25   川断20

白茅根20  炙甘草10

五付

患者服完两副,即感肺中轻松,出气顺畅,劳累后稍加重,五剂服完病情得到控制,五天后复诊,原方加淫羊藿40克,五付。

2009.06.23日复诊,出气困难未在复发,嘱戒烟,勿重力劳作。继续服药3付巩固疗效。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1:08)

第二例:放疗性肺炎

患者,女,42岁

咳嗽5个月

患者于2008年6月确诊为乳腺癌,手术后连续放疗10次,出院后于2008年12月出现咳嗽,每次咳嗽必打喷嚏,恶寒',恶风。2009.01、02、03住院三月,咳嗽不止。2009年5月12日就诊,就诊时咳喷嚏不断,伴咳嗽,气急,心烦。右脉寸、尺部沉滑,左关涩。舌苔薄白。

诊断:咳嗽(正虚邪犯)

分析:放疗后阳气受损,风寒外袭。

处方:附子30 肉桂8(后下) 干姜15 芡实20

桂枝15   虎杖30   细辛12    北五味子10

枳壳15 柴胡10 九地30 黑豆20 苦杏仁20

当归15 黄芪30 炙甘草15     三剂

患者服后,咳嗽大大减轻,每日少发,复诊时加化橘红15克,连服六剂。

2009.06月介绍其他病人前来就诊,问之病情好转,只是吹空调时有些咳嗽,嘱咐用黄芪、当归、生姜炖鸽子吃,培养阳气。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1:21)

第三例:水肿案

患者,余某,男,53岁

双下肢水肿1年余,伴腰痛1月

患者1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呈凹陷性,晨轻暮重,不伴恶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等不适,在医院做相关检查,心、肺、肾均正常,服用利尿剂后稍好转,停药后加重。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清晨明显,起床活动后减轻。

患病来,精神欠佳,饮食尚可,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改变。

2009.04.08经邻居介绍前来就诊,诉双眼粘涩不舒,如浆糊粘着。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无静脉曲张,皮肤温度未见异常,舌质淡,舌中根部白腻,脉相虚弱,有上越之势,左右尺部沉滑。

诊断:水肿(肾虚水泛、脾虚失运)

治疗原则:补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利水

处方:黄芪50 益母草40 川芎20  制首乌40

苦杏仁30 白术30扣仁15 薏米仁30

苍术18 车前子20 生牡蛎30 青风藤20

杜仲30 怀牛膝20肉桂8(后)淫羊藿30

菊花20 狗脊15 鸡血藤25 葫芦巴20

黑豆30 蒲公英30 甘草10      三剂

方解:黄芪、 益母草、 川芎为武汉大学医学院某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方,此方从西医角度能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本人治疗下肢水肿多用此方,疗效神奇,且对下肢静脉曲张也有好疗效。 淫羊藿、葫芦巴、肉桂温肾阳,化寒水成气之蒸腾(附子因春夏之交,阳气蒸腾,故未用,且脉相有上越之势,用附子怕咽喉肿痛)。制首乌养肾阴之不足(熟地因其滋腻,与水肿不符,故未用)。白术上输肾蒸腾之气于肺,苦杏仁敛肺气下降,苍术、白叩运化中焦,薏米仁、益母草、车前子从下焦利小便泄水湿.从而完成机体水湿代谢的修复和加强。狗脊走督脉,借怀牛膝之功,邀杜仲、青风藤、鸡血藤之力,既能去腰腿水湿,又能补肾经之亏乏, 黑豆、 生牡蛎驱邪而留正,可防首乌滋阴过而留弊。菊花、蒲公英清肝胆之郁火。

疗效:患者服用3剂,水肿明显减轻,守方3剂后复诊,唯眼睛模糊未彻底缓解,其他症状消失。原方加枸杞子20克,黑豆加至40克,服用3剂。一月后电话随访,未再复发。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1:33)

第四例:重感冒(寒入少阴证)

患者,张某,男,52岁

头疼、发热、周身酸痛一周

患者2008.12月到北京国务院上访,下火车后正好北京下雪,气温零下几度,到达宾馆即开始发热,体温38度,喝开水休息一晚后,体温未降,反出现头疼、周身酸痛,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静脉输液一次,没有任何改善,开双黄连口服液服后无效,三天后体温上升至39度,随同家里人联系,请求家人前去护理。

考虑路途遥远,其家属请教于我,分析情况后,告知饭后服用APC两片,体温退后尽早回家治疗。第四天家属告知体温已退,但周身酸疼,已买好返程火车票。得病第七天前来就诊,就诊时面色灰暗,舌质淡,舌苔灰白而滑,两尺沉紧而弦数。体温38.8度,周身骨节疼痛。

诊断:伤寒证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生麻黄15    附子30克(先煎)   细辛12克   桂枝15

黄    芪20   羌头15克   北防风20   生姜20 大枣10枚

两剂

方解:患者平素肾亏,长途火车,亏虚加重,下车后未蔽风寒,寒邪自膀胱经,由表入里,入少阴肾经。肾主骨,寒性收引,故骨节疼痛。附子、细辛入肾经,长驱直入,直搜肾经之寒,借麻黄之力发于表,从汗而解;桂枝解肌,散肌肉之寒;羌头为羌活之头,祛风力强,配防风逐体内之风;黄芪扶正,同时能加强防风驱风之力;姜枣调和营卫;

药少而面全,量足而效专。

疗效:服完一副,周身得汗,倍感轻松,两剂终而病若失。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1:48)

第五例:顽固性失眠

患者李某,男,35岁

入睡困难伴心烦5年

患者5年来每晚只能入睡3小时,有时整夜难眠,服用多方中药无效,安定最多吃到15片才能入睡少许,伴心烦、胁痛、口苦,消瘦。就诊时思维清晰,自述病情,身体消瘦,慢性病容,舌尖鲜红伴淤点,齿痕舌.左关淤塞,左寸上延鱼际。

诊断:失眠(胆火扰心)、胁痛(胆石症)

处方:黄连10   黄芩25   竹茹25  枳实15

白芍30 生内金30枣仁25 柏子仁15

柴胡10 车前子20 玄参20 生牡蛎20

川芎20 炙甘草15  川楝子15    五剂

疗效:患者服完五剂,每晚不吃安定可睡4小时,且睡着无梦,质量较高,胁已不痛,自行做B超确定有胆结石。心情非常高兴。守方继续连服十剂,每晚可睡6小时左右。为巩固疗效,将上方开三剂,制成水泛丸,每次8克,每日三次,连续服用一月。两个月后带其他病人请来就诊,自述其病已康复,胆结石已无,感谢之类云云。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2:07)

第六例:卵巢囊肿

患者刘某,女,38岁

左下腹疼痛一月

患者一月来左下腹疼痛,在三甲医院行B超检查,结果提示:左侧附件囊肿,大小4.2*3.8CM,医院建议抗生素治疗,病人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就诊时左下腹隐痛,压痛明显,舌质暗淡,左关尺间淤塞如豆。

诊断:积证

治疗: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处方: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

方药:柴胡10 当归尾15 白芍15 赤芍30 生牡蛎20

桂枝10   茯苓20   猪苓15   泽泻15  白术15

桃仁15 三棱15 文术15  粉丹皮18  延胡索15

炙甘草10                            五剂

疗效:患者服用五剂后,左侧小腹隐痛消失,守方继续服用五剂后患者自行复查B超,囊肿消失。一月后介绍同事(附件囊肿)过来就诊,问及结果如何,告知囊肿已消,感谢云云。。。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2:26)

第七例、 脂溢性脱发

患 者 男 22岁 湖北竹山人

头皮溢脂、脱发6年

患者6年来反复出现头皮溢脂伴脱发,发展到毛发完全脱落。采用中药外洗 、冷冻疗法、章光101生发水外涂等多种治疗方法,均无显效。

2007年6月来我处就诊。所见患者心情抑郁。头皮油腻发亮,角质层增厚,毛发完全脱落。舌质腻,右寸浮缓,右尺沉细,左关浮缓。

诊断:脂溢性脱发(肺失肃降)

治法:敛降肺气、滋肾健脾、舒肝解郁

方药:葶苈子25 桑叶25 杏仁30 生桑白皮15

茯苓25  黄芩20  芡实25   淫羊藿30

制首乌25  柴胡12  枳实15   郁金25

香附子18  白芍30  炙甘草10

十付 水煎服  日1剂

另荷叶煎水外洗,日1次。忌食辛辣,并忌用刺激性洗发水。

方解:此病病机为肺失肃降。饮食入胃,化为水谷精微,由脾上输于肺,肺具宣发和肃降作用,将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宣发,滋养皮肤和毛发,将浊的部分向下肃降滋养脏腑。若肃降不足,宣发太过,则水谷精微中浊的部份向上宣发于头面,故头面出油,油脂阻塞毛囊,毛发失养而脱落。

葶苈子清泄肺气;桑白皮、桑叶、黄芩清泄肺热;杏仁苦降敛肺。从三个不同角度,修复肺的肃降功能。茯苓健脾去湿;芡实收敛下焦;淫羊藿、制首乌补肾阴肾阳;柴胡、 枳实、 郁实、 香附子、 白芍解肝郁。合诸药之力,培下焦,疏中焦,敛上焦,从而达到治愈之功效。

疗效:患者服用十剂后,头皮恢复正常,不再出油。角质层恢复如常,遍生细小毛发。因经济困难,故未能坚持服用汤剂,改为内服养血生发胶囊,坚持荷叶外洗。两月后,诸症消失,恢复如常人。患者及家属喜不自胜,甚为感激。

按:本症治疗重在恢复肺之敛降功能。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2:53)

第八例:颈椎病(肝肾亏虚,复感风寒)

患者,刘某,男,32岁,会计,湖北十堰人

颈项僵痛一年余,加重1月

患者一年来颈项僵痛,头晕,伏案工作时间稍长即感疼痛加重,每日工作时,得用左手拍打方舒,伴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颈部CT结果,颈椎3-5椎间盘轻度膨出。1月前因感冒后加重,颈部肌肉僵硬,疼痛,贴膏药无效。2008年2月前来就诊,就诊时身体消瘦,精神尚可,面色恍白,自述颈强,疼痛,活动时关节有声,腰膝酸软,双下肢乏力,舌质淡,舌尖见瘀点,苔白滑,左寸细软,左关郁涩,左尺沉细,右寸浮紧,右尺沉细。

诊        断:颈强痛(肝肾亏虚,风寒外束)

病机分析 :患者素体亏虚,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亏虚则筋骨痿软,颈部关节松弛,活动度加大,加之从事会计工作,每日电脑前伏案数小时。内有不足之体,外有伏案之因,故病情有增无减,近一月因受凉感冒,风寒外袭膀胱经,寒性收引,故出现颈项僵痛,气血不能上输于脑,故脑缺血而头晕。

治法:急则治其标(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缓则治其本(培补肝肾、调养气血、强筋健骨)

首先采用姜油刮痧,疏通颈后部及背部膀胱经,10分钟后,皮肤出现大片紫暗瘀点,患者自感周身轻松,可以活动颈部。

处方:葛根30   炙麻黄10  黄芪30  防风20

姜黄15 小伸筋草30 归尾15 丹参15

乳香15 没药15 羌活10    延胡索20

威灵仙20    甘草10           两剂

方解:葛根、威灵仙为解除颈部肌肉之僵硬要药;羌活、伸筋草、麻黄散风寒;黄芪补正气,防外邪去而复返;归尾、 丹参、 乳香、没药为灵效活络丹(张锡纯方);防风、姜黄引药入颈、背。

复诊:颈部活动自余,已不疼痛,但活动时仍有骨摩擦音,腰膝酸软。

处方:菟丝子30 故子20 枸杞子30  北五味子10

黄   芪 30  当归15  葛    根30  骨碎补30

狗脊15 怀牛膝20 小伸筋草20  炙甘草10

郁金20    制首乌    30黑豆20         五剂

复诊:五剂服完后,腰腿有力,颈部已舒,患者要求继续巩固,原方五剂,加鹿角胶120克,共成细粉,水泛为丸,每次9克每日三次,连续服用2月。

3月后电话随访,已康复,自觉良好。

按:1、颈椎病脉象:左寸细弱伴左尺沉细(准确率90%以上)

2、颈椎病病机:肝肾亏虚导致筋骨痿软,关节松弛,加上劳累外因或感受风寒湿邪,或嗜食辛辣,化燥烁筋,但只要辨析清楚,中药效果往往不错。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3:10)

第九例:肩背痛(小肠经经气不畅)

患者,李某,70岁,湖北十堰人

左肩背痛3月,加重1周

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背疼痛,呈胀痛性质,为隐痛,不向他处放射,伴胸闷,不伴胸痛,不伴腹胀、腹痛等不适,自服芬必得后症状可稍缓解,但停药后,疼痛如故。1周前吹空调后,上症加重,疼痛性质同前,程度加重,呈持续性。曾至医院就诊,行心电图示正常,肩胛部彩超示血管狭窄,未行诊治。患者既往有慢性肠炎病史,大便日10余次,无心脏病病史。经人介绍至我处就诊。

就诊时左肩背部皮温较低,左上臂外展、上举活动不受限,舌质淡,苔白腻,诊脉得左寸浮细紧,左关尺弦,右关尺间郁缓,右寸细若绝。

分析:患者既往有慢性肠炎病史,双手寸脉均细若绝,脉经云:左手寸脉阳绝者,小肠有癥瘕;右手寸脉阳绝者,大肠有癥瘕。结合患者病史及脉象,考虑患者肠道(大肠及小肠)当有息肉,肠道气机不畅,导致手太阳小肠经气血不足,经气流行缓慢。左肩背部正是小肠经循行所过,故时有隐性胀痛,复受风寒,寒性收引,经脉闭阻,故局部皮肤发凉,疼痛加重。彩超所示血管狭窄,只是血脉受寒收缩所致,并非本病之源。

治法:调理肠道为本,外散风寒为标,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为急。先予以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药。

当 归15  丹参20   乳 香15    没  药15

防风15 姜黄15 炙马钱子6 大蜈蚣2条

黄芪30大血藤30炙甘草15小伸筋草20      3剂  水煎2小时,分3次,口服

复诊:3剂后,疼痛即止,但肩背部仍有隐隐不适,当治其本。

黄芪30    当归15  丹参15   乳香15

没药15     三棱20  莪术20  别甲30

大血藤40 败酱草30 艾叶10干姜15

苦参20 桂圆肉20生牡蛎20三七15

木香15 白芍25 生甘草10  10剂 水煎服

服完后再复诊,肩背痛若失,大便日2次。上方5剂制丸药以图巩固疗效。随访3月,上症未再发。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3:29)

第十例:疑似肺心病(小肠经气淤塞)

患者张。女,58岁

心慌、胸闷活动后加重一月余。

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活动后加重,伴乏力,大便时下坠感。当地医院按肺心病予以治疗2周无效,后服用中药5剂未能缓解,经亲友介绍前来就诊。就诊时症状同前,伴口泛粘痰。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左寸微似绝,左关郁滞,左尺细;右寸细,右关涩,关尺之间郁滞,右尺细弱

中医诊断:心悸      西医诊断:慢性肠炎;胆囊炎;心肌缺血

病机分析:

左关郁滞,肝胆疏泄失常,气机郁滞,心为子脏,肝气无以上达,故心气不足(西医所谓胆心综合征)。左寸微似绝(脉经云:左手寸脉阳绝者,小肠有徵瘕),结合右关尺间郁滞,确定小肠有慢性炎症,可能有息肉。小肠经气淤塞,自然导致心气不畅(心经下络小肠)。

处方:

红藤20 败酱草20 干姜15   木香20

槟榔15   三七15   浙贝15  茯苓20

车前子12 姜黄15 煅牡蛎30 枣皮10

丹参30  菖蒲12  制首乌20  白术15

火麻仁20  生麦芽20  黄芪20

三剂   2009.06.05

疗效:患者服完三服药后,心悸大为好转,乏力减轻,大便已无下坠感。守方加桂枝10克,继续服用三剂。

06.11号复诊,病若失,但右关尺间郁滞仍在。

建议采用散剂消磨小肠徵瘕。

红藤50 败酱草50 三七50 干姜40 浙贝50 槟榔30

白芍50 生牡蛎50 桂枝20 菖蒲20丹参40 人参40

共为末,每次5克,每日三次,饭前服用。09.06.11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3:43)

第十一例:黄褐斑(气血亏虚)

患者肖某,女,43岁

两颧皮肤发暗1年,加重1月

患者一年来两颧皮肤发暗,形成斑块,使用多种祛斑产品无效,最近一月,生意操劳,皮肤颜色加重,请来就诊。就诊时面色恍白,两颧暗黄色,嘴唇颜色偏白,月经量少,每次三天。舌质淡,齿痕舌,苔薄白,舌尖有瘀点;脉象:左右寸口细弱,左关郁涩。血压95/60mmhg。

诊断:黄褐斑(气血亏虚)

病机分析:“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血不足,鼓动无力,血行缓慢,面部皮肤得不到滋养,代谢产物无法清除,自然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面部出现斑块,心情受到抑郁,进一步加重病情。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舒肝解郁

处方:人参25   黄 芪20   当 归15   丹参20

菖蒲15   远 志10   桂 枝15   柴胡12

白芍30 赤芍30 鸡血藤25   玫瑰花15

香附子15 郁金15 制首乌20炙甘草15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

同时用西洋参50克煎水100ML,每早洗脸后,用手搓面部100下,皮肤发热发烫为度,搓完后,用西洋参水控于皮肤上。

一周后复诊:面色有光泽,斑已变浅,守方十剂,前后大约20天,患者面如桃花。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4:00)

第十二例:黄褐斑(肾斑)

患者李某,男,36岁,湖北十堰人,长途汽车司机

两颧皮肤发暗2年,加重3月

患者两年来两颧皮肤发暗,形成斑块,曾在当地中医院服中药一月,最近三月,熬夜后皮肤颜色加重,请来就诊。就诊时面色灰暗,两颧黄黑色,伴心悸、腰酸,性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舌根苔白厚;脉象:左寸细弱,左右尺部沉细。

诊断:黄褐斑(肾斑)

病机分析:男性长斑少见,此例患者从事长途货运多年,生活长期不规律,有时同完房后连夜开车赶路,肾精亏耗太过;“肾主封藏”,肾亏至极,封藏失司,寒水上泛;若心火亢盛,可以温化寒水,自然无碍;若心火不足,寒水上泛,则易出现心悸,面色反黑,有时一夜之间可又黄转黑。如不及时治疗,可转为虚劳。

治法:补肾填精,温经化斑

处方:附子30   肉桂10 (后) 菟丝子30  大芸20

巴戟天15   人参15    熟 地20     枣 皮15

淮山药20   枸杞子20  丹 参25    桂 枝20

石菖蒲15  辽五味10  生牡蛎20  炙甘草10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一周后复诊:面色稍有光泽,斑中有岛状色素脱落,腰已不酸,心悸未再发。上方加减服用一月后面色恢复正常。嘱洁身自好,少开长途夜车。 男性长斑,临床少见,从医这些年,看过两例,均从肾、心着手,效果不错。

按:

凡面部长斑,均得从心为主着手治疗;

有从心、肝、肾着手治疗“肝斑”

有从心、脾、肺着手治疗“虚斑”

有从心、肾着手治疗“肾斑”    等等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4:24)

第十三例:撞伤岔气

“十年一方”——关于经络损伤与修复,研究近十年,下面案例同行可以借鉴。

患者李某,女,40

2007年10月8日,于工厂搬运重物时右胸部被撞,患者自感疼痛剧烈,深吸气和轻微咳嗽即感疼痛,无咳血、无憋气感,局部皮肤无淤血肿胀,胸部透视结果显示无异常。受伤后服中华跌打丸,喷云南白药喷雾剂,治疗三天无效。舌质偏暗,舌苔薄白,脉弦。

诊断:经络受损 (外力所致经络损伤,经气外泻,局部经气淤滞不通,故疼痛难忍)

治法:接经顺气,修复经络

处方:川芎20克 元胡25克 通草10克 砂仁5克(打粉后下) 三副

每日两次 黄酒二两为引 水煎服   同时服用接经散5克,每日两次。服药一剂后即感疼痛大为减轻,可以咳嗽。三剂痊愈。

接经散制法:红藤300克   香附子50克   三七粉50 克  穿山甲50 克  地龙50克

将红藤用水2500克,煎2小时,取1800ML,小火浓缩成浸膏,另将香附子、  三七粉、 穿山甲、 地龙共研成粉,与浸膏合匀,用手揉成面团,摊成1CM厚饼,切成条,放烤箱中烘半干,趁热用刀切成1CM*1CM大小药块(便于烘透),继续烘干(用手掰开干脆为度),放凉后用粉碎机粉成细分,玻璃瓶装后密封保存(也可以灌成胶囊,密封保存)。

接经散功效:疏通经络,修复经络

接经散适应症:

1、凡经络造成损伤的疾病均可运用。手术后、外伤后服用可以加快伤口修复,减少后遗症。

2、凡经络杜塞的疾病。肩周炎、寒痹、部分癌痛。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3、太多了,自己慢慢用吧,反正疼痛基本都有效....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4:56)

第十四例:肩周炎

此类病例临床治疗多例,现选一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52岁,湖北十堰四四厂家属

右肩疼痛,活动受限4月

患者4月前右肩夜卧受凉后出现疼痛,持续性隐痛、胀痛,外展、抬举、背伸均受限。得病1月后采用针灸治疗1周,病情稍好转,2天后又加重;贴麝香追风膏、万通筋骨贴无效,自行采用老尘土用醋炒后外敷亦无效;每晚吃止痛药后方可入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而弦。

诊断:肩凝症(风寒闭阻经络、气血运行阻滞)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1、采用姜油刮痧法,每日1此,疏通肩背部经络。连续五天。同时加强肩关节活动。

2、自制肩凝散内服

山甲5 延胡索5 丹参5 当归5 乳香5 没药5川芎5  羌活5 细辛5 生麻黄5威灵仙5制马钱子3桑枝3 桂枝3

按上述比例,将药材共为细粉,黄酒冲服,每次5克,每日3次。十天一疗程。

疗效:患者服用1疗程后,疼痛消失,活动轻度受限,特定角度仍有疼痛,后继续1疗程而痊愈。

附姜油制法:麻油半斤,生姜2斤

将麻油放入锅中烧开,后将生姜切成片,分次放入油中炸,炸枯后将枯姜片捞起,放入新的姜片,直到所有姜片全部炸枯。油冷后加冰片细粉1克,装瓶备用。

姜油功效:温经散寒通络  主要用于受寒引起疼痛,刮痧时使用。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5:08)

第十五例:口腔溃疡十年

患者,郑某,男,52岁,医学院职工

口腔内膜破溃、疼痛十余年

患者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溃疡,当时面积3*3MM左右,单发,未引起重视。采用口腔溃疡贴外用,病情好转后,未继续治疗;再次加重后,口服华素片、西瓜霜、北豆根片等未能解决问题,后发展到10*11MM大小,担心癌变,在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接受系统治疗1月,溃疡面积稍小,未能彻底治愈。就诊时溃疡面积10*12MM,单发,疼痛难忍时用凉水漱口,感觉稍舒,伴口臭,大便干结,牙龈红肿,舌尖红,舌根白腻,齿痕舌,脉象左右寸口浮弦,右尺沉紧。

诊断:口疮(虚火上炎)

治法:滋肾潜阳,养阴清热

方药:黄 柏20  砂 仁15  炙甘草30  龟 板20  附 子20

麦冬30 天冬20 地骨皮25 苦杏仁25肉桂10(后)

锁阳30 玄参30生地20 浮萍15 生甘草15     五付

另:蒲公英30、忍冬藤30、野菊花30、黄柏20      加水煎成300ML,每天含漱十余次。

二诊:服药五天后,疼痛明显缓解,大便从第三天开始每日一次,溃疡面积有缩小之势。效不更方,守方七剂。漱口药继续使用。

三诊:溃疡愈合,未诉不适,内服药再进三剂,每剂服两天,巩固疗效。嘱忌食辛、辣、咸食物。

半年后,带女儿(患唇茧)前来就诊,问及溃疡病情,称未再复发。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5:20)

第十六例:阴疽治疗

患者,刘某,男,43岁

小腹出现皮下包块15天

患者15天前小腹出现一小红点,稍痒,患者用手捞后,第二天出现小红疙瘩,未予理睬,三天后长成20*30MM大小包块,包块色白,质硬,伴胀痛,到药房购买独角膏外用两天。包块没有变小,反而增大,长至35*40MM左右,遂到人民医院就诊,收入院治疗,采用点滴抗生素、灯烤外贴医院自制膏药,治疗四天,包块有继续增加趋势,无奈中四处托人寻求良方。

发病第十五天,经人介绍请来就诊。就诊时小腹包块如手掌大,蔓肿无头,位于肚脐下四寸,周边略红,质硬,压痛,中间皮色略暗,中央有米粒大小溃破。

诊断:阴疽(阴寒阻滞、气血瘀滞)

治法:温经散寒,拔毒消痈

用药:阴阳拔毒膏外贴,每日一贴。连用三天。

疗效:患者贴一贴后,第二天上午揭开时,肿块已缩小1公分左右,自中央溃破处流出黄色毒液,第二贴用后,包块缩小一半,继续流出黄色毒水,第三贴用后,中央溃破处开始流白色脓性分泌物,用拔罐器,拔出浓根如丁,消毒后,上SMZ粉,三天后换药,包块消失,溃破点愈合。

自制阴阳拔毒膏制法:

配方:

红藤400克 三七100克 川芎100 花椒100 穿山甲粉50 生草乌100 生川乌100 生马钱子100辽细辛60 雄黄30 乳香60 没药60 天丁50冰片20 蜈蚣30条 藤黄50克  广丹粉500克 麻油1000ML

制法:

第一步:三七、川芎、花椒、  生草乌、生川乌、辽细辛、 乳香、没药、天丁、蜈蚣一起打成粗粉同生马钱子放在一起备用。

第二步:冰片、雄黄、藤黄共研成极细分备用。

第三步:将红藤加水1500ML煎两次,合并煎液后,小火浓缩成大约80ML左右,加入麻油,小火加热,直至不再冒气泡,开始冒白烟后加入第一步准备的粗药粉,改为小火炸,炸至药材焦枯为度。然后用钢丝筛网过滤,观察所得药油的量,按照500ML油配200克 广丹粉的比例,加入广丹粉,边加热,边用木棍搅拌(要用大一点的锅),待药油与丹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剧烈浓烟,药汁转变得黑色粘稠时,及时离火,边搅拌,边冷却,待反应结束后加入第二步准备的药粉,不断搅拌至均匀,冷却成膏。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用冷水泡一周,每天换水一次。一周后,阴阳拔毒膏就成了。用时根据包块大小,用刀切取一小块,放在牛皮纸上用打火机烤化后摊开,贴在患处。

功效:阴疮三贴转阳,阳疮一贴出浓。出浓后再贴一贴,不可多用。

百试百效!!!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5:34)

第十七例:糜烂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很多,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八成的患者都有效,本人采用自制胃炎散,疗效不错,现发一典型案例。

患者,张某,女,52岁,湖北十堰人,四四厂家属

胃痛五年余,加重一周。

患者五年来,胃脘部疼痛,时重时轻,吃酸、辣刺激物后立即加重,伴返酸,恶心。曾3次做胃镜检查,报告为胃食管返流 病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住院系统治疗半月后,症状控制,不出一月又复发,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常吃法莫替丁和阿莫西林控制,最近一周疼痛加重,影响夜晚休息,故来就诊;就诊时身体消瘦,慢性病容,口中气味较重,不时嗝逆,舌质暗,苔黄,舌根白;切脉:右寸关浮滑,左关郁涩。

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胃失和降,寒热错杂)

分析:“胃以降为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伴泛酸嗝逆。修复胃的“降”之功能,才能根本上解决胃病;然,见胃治胃,当属下工。土之健运,靠木来疏通。此病当调节肝胆疏泄功能和胃之降气功能,方能彻底治愈。

治法:疏肝和胃,调和寒热

方药:自制胃炎散

柴胡50 枳实50 赭石30 黄连50黄芩50干姜50延胡索50海硝50白及50浙贝50

共为细分,每次8克,每日三次。七天一疗程。

疗效:病人服用一疗程后,过来取第二疗程的药,胃已不痛,无返酸,大便每日两次,矢气较多。服用两疗程后,病若失,饮食增加。半年后碰面,身体微胖,判若两人。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5:47)

第十八例:迎风流泪

患者,张某,男72岁,湖北十堰人,离休职工

双眼迎风流泪1年余。

患者平素性格刚强。遇事不顺心即怒气冲天,1年前与人争吵后,即感双眼流泪,遇风加重,每日擦泪用餐巾纸2包,医院眼科检查鼻泪管通畅。因邻居在我处治疗效果很好,故来一试。就诊时中气十足。双眼圈发暗,双眼不红不肿,自述服药无数,均未治愈。切脉:左尺沉细而软,左关郁涩;左寸上延至鱼际;右尺沉而有力,右寸关浮缓。舌质暗红苔薄黄。

诊断:迎风流泪(肝肾阴虚)

分析:肾主封藏:患者年老体衰,肾精亏虚,封藏不足,加上肝气升发太过,下焦寒水随肝气升腾,上升至头面,肝开窍于目,故双眼流泪,肝阳亢盛,伤及肝肾之阴,形成虚阳化风上扬,遭遇外风,则内外交感,病情加重,当培补下焦,同时清泻上升之水湿。

处方:制首乌30 枸杞子30龟板20 磁石20

天 麻20 钩 藤15  白 芍30  当 归15

九地20  黑豆20 菊花20  蒲公英30

车前子20 生甘草10      五剂

疗效:患者服用2剂后,电话告知,双眼已不流泪,兴奋之情无以言表。嘱继续服完,巩固疗效。

二诊:右尺沉而有力,右关仍郁涩。上方加桔叶15 生麦芽20 薄荷10 五剂

三诊:病若失,心情平和,嘱戒焦躁,服明目地黄丸2瓶巩固疗效。

按:个人经验车前子归肝、肾、肺、小肠经。通过利肝经水湿,起到明目作用。凡双眼发粘、发糊、流泪者非此难以起捷效。双眼干涩者则不宜使用。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6:08)

《医学衷中参西录》对蒲公英治疗眼疾写的非常详细。

原文如下:

蒲公英汤:治眼疾肿疼,或 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

鲜蒲公英(四两,根叶茎花皆用,花开残者去之,如无鲜者可用干者二两代之。)

上一味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洗(按目疼连脑者,宜用鲜蒲公英二两,加怀牛膝一两煎汤饮之)。

此方得之于××,言其母尝患眼疾,疼痛异常,经延医调治,数月不愈,有高姓媪,告以此方,一次即愈。

愚自得此方后,屡试皆效。夫蒲公英遍地皆有,仲春生苗,季春开花色正黄,至初冬其花犹有开者,状类小菊,其叶似大蓟,田家采取生啖,以当菜蔬。其功长于治疮,能消散痈疔毒火,然不知其能治眼疾也。使人皆知其治眼疾,如此神效,天下无瞽目之人矣。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6:20)

第十九例慢性鼻炎

患者,李某,男,16岁,初三学生

鼻流浊涕1年,加重3月

患者1年前感冒后,开始出现鼻流浊涕,服用感冒药和抗生素后病情缓解,但常有鼻不通气,三月后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鼻炎,口服鼻窦炎口服液、千柏鼻炎片等无效,近三个月,病情加重,鼻流浊涕,伴腥臭味,头晕、记忆力减退,严重影响学习,经朋友介绍,请来就诊。患者体质偏胖,双侧鼻孔通气不畅,所流鼻涕黄绿色,伴腥臭味,鼻翼两旁按压痛,心情抑郁,舌质暗,苔薄黄。切脉:左右寸部细数,左右关部郁涩,左尺沉细而数。

诊断:鼻渊(寒伏化火、蚀骨化脓)

分析:患者体制偏胖,从小嗜食肥甘,痰浊内生,肝胆疏泄失常,加上外感风寒,寒邪伏于少阳经,既不得外出,又不能内传,伏寒化火,偱经上传(注:肝胆疏泄失常有饮食因素、也有患者为心情抑郁所致、也有患者患有乙肝等)。内径云:胆火上移于脑,则为鼻漏。初期若服小柴胡即可和解少阳,上传后用小柴胡配霍胆丸即可。病情迁延数月,加之天气炎热,内外交感,上传之火化毒蚀骨,寒邪未尽,毒火又炙。当按内生疮痈治疗。

处方:小柴胡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柴 胡12黄芩20 半夏12二花15 防风20

白芷40 归尾15 生甘草20花粉15 乳香15

没药15 甲珠10 天丁10 浙贝30 赤芍20

通草12  黄芪30 贯众15         五剂 水煎服日一剂,同时送服霍胆丸

复诊:患者服用5天后,病情明显缓解,鼻涕由稠转稀,呼吸畅通,原谅加玄参30g,生牡蛎30,再服5剂。三诊:鼻涕明显减少,头不昏,精神好,二诊方再进5剂,病情痊愈。嘱少食油腻食物,均衡饮食。

传承中医 (2009-7-23 19:46:32)

第二十例  球结膜下出血

患者陈某,女53岁,湖北十堰人

左眼结膜下出血15天,加重2天

患者15天前无明显诱因晨起时出现结膜下出血,不伴疼痛、流泪,不伴视力下降、前黑影,至本市三甲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急性球结膜下出血”,予以抗生素及丹参静滴1周,出血症状稍好转,积血颜色转暗。2天前吃火锅后,上症加重,结膜 下大片鲜红色出血,经治疗基本无效,经人介绍于08年10月中旬来我处就诊。就诊时患者精神较紧张,左眼白睛外侧出血明显,上半部分为鲜红色,下半部分呈暗红色,舌尖红,苔薄黄,左关郁涩,右寸浮滑。

诊断:白睛溢血(肝火犯肺,热伤血络)

分析:老年患者,心情焦燥,肝火较盛,加之正值秋令,内有郁木之火,反侮肺经,外有秋燥之邪,损伤肺津,伤及肺液,燥火随肺气上窜,白睛血络受热所迫,破而出血,当清肝肺之火,以达釜底抽薪之效。

处方:霜桑叶60 生麻黄3 三剂

方义:霜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与病机丝丝相扣,重用之必起奇效,生麻黄作用有二:肺受肝木所侮,通过生麻黄使肺气宣发,金自能克水,肝火不清而自消,此其一也,同时麻黄性温,少佐之,以防重用桑叶后留瘀之弊,且利于陈旧性出血的吸收。

疗效:服一剂后,白睛上半部新鲜出血渐吸收,下半部颜色变浅,三剂后,出血全部吸收,嘱清淡饮食,忌辛辣,同时保持心情愉快,嘱桅子泡水代茶饮,巩固疗效。

我也来说两句查看全部回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