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雅韵,需要细细品赏

 书页无卷 2020-04-13

自从鲍照在《代白头吟》中写下了“直知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的诗句后,世人便将壶和德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姚崇在《冰壶戒》中讲得很明白:“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诗人王昌龄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虽说已经历经了数百年,但仍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就实用性方面来说,因为紫砂的泥质有着特殊的可塑性,不粘连,承受力比较强,这为制壶者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烧制成成品壶后,受冷受热都不用担心它会炸裂,即使在壶内装满滚烫的开水,用手触摸也不至于会烫手,用它沏茶能持久保持茶叶的香味,就算在盛夏贮茶过夜也不会变馊。紫砂壶的这些功能不管是上万元一把的名家大作,还是价廉物美的普通紫砂壶,都同等具备,确实算得上是德、壶两相存,不分贫富。但对于搞收藏的玩家而言,鉴赏壶之优劣就还会有另外的一番品评了,那就是紫砂壶的“”、“”,和“”。

形,即紫砂壶的外观与形象

因为紫砂壶从不依赖任何的釉色,只是以紫砂本色来示人,全靠素面素心去与茶人沟通,所以它的肌理纹路就成了外观标准之一。一方好的紫砂壶,有的细腻得如同新生婴儿的肌肤,抚摸顿生怜爱之情;有的则生熟料混用,粗糙稚拙之间又可见匠心独具。另外就得看紫砂壶的壶体,壶的每个部分都应该独立鲜明,线条缓冲而流畅,明暗转折中却又主次分明,虚实对比中能够凸显出立体感。

神,即紫砂壶的神态与情趣

紫砂壶的魅力,不仅表现在外观造型上,还得益于空间上在起伏中体现出来的美感。任何一种艺术表现都常常带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这种冲动由内到外,然后再迸发出来,滋生发芽,灿然开花。有一把佳壶常伴左右,让人常常会感觉到它宛如正在与自己屈膝而坐,它正在娓娓地向我们诉说着一些什么,正含蓄地向我们表达着什么。壶,它一旦有了神韵,也就意味着仿佛就具有了生命似的。

气,即紫砂壶的气质与内涵

一把上好的紫砂壶总是气韵生动的,它不仅是一件生活用具、一件装饰用品,更应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玩家藏壶养壶多为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名家制作的紫砂壶或为率真、或为朴素,也多能把自己的内心表现在壶上,壶为心声,其本身也就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品一把名壶,就是在进行一种意识形态上的交流,一种超越时空的会话,从而感受并浸润在艺术的感染中。

也许正是以上这些原因,文人雅士历来就对紫砂壶情有独钟,别说文坛名士是个个染指,就算是扬州八怪都没有能够避免。所以,这也就难怪当代文坛书画界的前辈如唐云、周瘦鹃、冯其庸等名家也都爱壶如子,每当得到一把好壶,常是乐不可支、手舞足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