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怒江,到底是一条什么江

 kibcat 2020-04-13

“水无不怒石,山有欲飞峰。”这是怒江中国段的典型写照!

 这样的怒江,你真的了解它吗?

 地  理

究竟哪一段被称作“怒江”?

(以下文字说明可参照上图)

怒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它自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云南高山峡谷,经缅甸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全场1540多公里。

上游那曲河

怒江在西藏 洛隆县嘉玉桥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时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桥以上为怒江上游,藏族人称之为“那曲河”,意思是“黑色的河流”,因其江水深黑,被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是先秦最富于科学性的记载)称之为“黑水河”。

中国段怒江

西藏 嘉玉桥 至云南省 泸水县 为怒江中游,进入云南境内以后,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4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江面海拔在2000-800米之间,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

云南省泸水县以下为下游,河谷较为开阔,岭谷高差已降至500米左右,江面海拔在800米以下。

缅甸萨尔温江

怒江流入 缅甸之后被称为“萨尔温江”,最终流入安达曼海。

如果江河也有性格,那怒江一定是桀骜不驯的,它的名字同它的性格一样名副其实。上游河段性情温和,多在浅谷平滩上自由徜徉,但进入横断山区后,地势陡降,群峰峥嵘,在中下游变得暴烈无比,千古无人舟渡。

 怒江大峡谷是指哪里?

(卫星照怒江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呈南北走向,堪称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

从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乡到云南怒江州的六库,形成300多公里长的大峡谷,东侧有碧罗雪山,西侧有高黎贡山,两山夹峙下,怒江深深下陷到了峡谷之底,时而温柔舒缓,时而浊浪滔天。

险要处,高黎贡山与沟谷落差高达5000多米。而碧罗雪山也可达到4000多米。在八宿、左贡向南拐弯的地方,怒江海拔都在3000米左右,而抵达六库时,海拔却只有820米,落差达到2000多米。

怒江,用声音牢牢的把人们俘虏,让路人心惊!

从六库往上,怒江边的公路便越来越细窄弯曲,怒江像一把利剑劈开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迎面扑来。

300多公里的怒江大峡谷,沿途人烟稀少,沿着怒江上行,经泸水、福贡、贡山、丙中洛、察瓦龙等地,可以一路直达西藏察隅,进入雪域高原。这一路上的山水景观堪称一绝。

怒江第一湾

怒江流经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受王期岩壁和丹拉大山的阻挡,在横断山脉中突然一个拐弯,撞击出这个逼窄的峡谷,如刀刻一般,形成了怒江第一弯。

怒江第一湾中心的村子叫坎桶村,桶,是怒族语言里和平、平安之意,在怒江边,凡称'桶'的地方都是怒族、傈僳族的聚居地。坎桶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三面环水,据说,过去岛上曾是一个麻风病医院,病人们在这里治疗,改革开放后,这里的病人都康复了,他们舍不得离开这世外桃源,大部分人留了下来。由于第一湾水流平缓,有木船来往于两岸,还可以“溜索”来往。

进入上游丙中洛后,原先蜿蜒曲折的公路变得更加破碎颠簸,高达近百米的瀑布有时就直直地冲下路面,“警惕落石”的告示牌时常可见。

然而,站在怒江的任何一个点上,都难以勾勒出它宏大的旅程。偶尔,它也会有一两段缓坡如青翠绸缎般斜倚在江边,这些坝子就成为了怒江人宝贵的家园,世世代代在这里耕种居住。

在靠近丙中洛一带的雾里村,便是这样的世外桃源,怒江在村前缓缓流过,彷佛突然消失了脾气,用温柔的一面呵护着这里的居民。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

植物学家弗 朗西斯·金顿·沃德(Francis KingdonWard)早在1907就来到中国,1911年开始进入云南探险,正是他发现和提出了“三江并流区域”的概念。沃德在《神秘的滇藏河流》一书中写到:“在某个地点,三条河流相互间的距离当在80.5公里以内,中间的湄公河(澜沧江)与长江(金沙江)相距45公里,而与萨尔温江(怒江)相距32公里,这是世界地理上的奇观之一。”

朗西斯·金顿·沃德

90多年后,2003年,三江并流被认定为世界上生态最丰富和脆弱的地区之一,荣登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沃德,这位外国探险家的发现,终于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比起19世纪以来穿行此地的冒险家、传教士和科学家前辈们,洛克幸运地站在《国家地理》杂志这个平台上,将他的所见所闻介绍给世界,他亦籍此而闻名于世。他提笔写下了这段文字:“在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能让探险家和摄影家找到动心和无与伦比的壮丽景色?我想不会是别处,只能在至今无人涉足的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的察龙山脉。这些深壑中,怒江、澜沧江和长江把20000英尺(6096米)高的山峦切开一个个口子,使它们有道通向大海,形成三江并流的壮观。”

(约瑟夫·洛克)

   信 仰

在遍布云南怒江两侧的山坡与河谷中,存在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教堂,怒江的基督教堂,基本和民居相似,没有太多的装饰。始建于1930年的老姆登教堂算不上雄伟,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都是大峡谷里最大的一座,可容纳千人在里面做礼拜。

2003年12月24-26日,匹河乡的教徒们聚集在老姆登教堂,欢度圣诞节。每天活动开始之前,都要合唱数首赞美诗。

摄影/周伟)

阿兰·库克(Allyn B.Cooke)毕业于洛杉矶圣经学院,1933年他和妻子一起来到怒江里吾底村进行传教。

傈僳文《新约全书》

上世纪初,传教士们凭借顽强的意志,更确切的说是信仰的力量,纷纷翻越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从内陆与缅甸分别进入峡谷里开始传播福音。他们或许是沿着藏族人的转山之路,才得以进入了怒江流域。如今,怒江流域基督教、天主教、藏传佛教和谐相处,尤其是基督教,已经称为怒江大峡谷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影响范围最为广泛。

丙中洛重丁教堂(摄影/李贵云)

当大峡谷无法承载更多物欲的时候,信仰却让许多徘徊在贫困线上的人找到了宁静与平和。

  怒江今日

上世纪40年代,日军侵华,大半个中国沦陷,日军曾多次抢渡怒江,而怒江却凭借一己天险,硬是将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挡在怒江西岸达两年之久,保住了抗战大后方的安全,直至日本战败投降。

怒江不仅造就了绝世的风景,也因巨大的落差,产生了丰富的水力资源。2003年,怒江戏剧性地发生了两件大事,三江并流申遗成功和水电开发启动。近十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在如火如荼的西南水电大开发中,反坝派与主坝派在怒江开发上的对垒从未停止过,双方争议的焦点是怒江水电开发能否给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在很多环保人士看来,“没有战场的硝烟,意义却同样重大。”

如今,怒江成为中国唯一一条干流上没有修建水坝的原生态河流,一旦水电站建成,古朴的村落、峭壁峡谷、白雪皑皑的山峦和高山草甸,这一切怒江引以为荣的迷人景色,将消失在水底。

2016年,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工作讲话上曾说:“再过5年到10年,怒江作为全世界旅游目的地,它会成功的,将会超过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现在有人来问我,怒江是什么地方,我就很惭愧的告诉你,这是贫穷落后的地方。我想如果到了2020年,如果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会愉快的告诉你,这是旅游天堂怒江!”

我们希望怒江永远野性十足,自然奔腾,不被打扰,如果有一天,你来到怒江,请记得,在工业化进程摧枯拉朽的今天,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怒江,它依然是最初的模样。

注: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