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424本书 《有滋有味活百岁》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有滋有味活百岁》。老爷爷活到了105岁,《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也是老爷爷的书~ 现如今,随着经济水平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人类的寿命也变得越来越长。如果说过去是「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么现在则是到了60岁,人生才刚刚过半。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又该如何去安排自己退休后的生活,重拾年轻时的活力,优雅地老去呢?来和灵遥一起听听这位90岁高龄的日野原重明老爷爷给我们的建议吧~
01. 年轻的秘诀在于拥有「终生事业」 灵遥第一次思考人的一生和老年问题,是因为和妈妈在日本东京旅行时,遇见的一位驾驶着出租车的老爷爷。那天,我和妈妈结束了在银座的「血拼」,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于是,我便提议说,叫一辆的士来,体验一下日本的打车服务。结果,司机开门走下来的那一刻,我惊呆了,他竟然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于是,我便在回酒店的路上,便和他攀谈了起来。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在日本,不少老人退休后,既不回家享受生活,也不帮着年轻夫妻带孙子,而是选择重新回到社会里,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而,这位常年驾驶出租车的老爷爷,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体却很好,不仅耳清目明,思维反应速度也很快,完全看不出已经70多岁了。其实呀,我们的体力和大脑,并非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不断地衰退的。你只要始终对生活保持一颗向上的心态,那么,无论是70岁、80岁,还是90岁,依旧可以开辟出自己的新天地,越活越年轻。这里有一个关键,便是拥有一份愿意干一辈子的「终生事业」。比方说,日本已故小提琴演奏家铃木镇一先生是铃木式音乐教育法的创造者。他直到95岁时还在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拉小提琴。由于各地慕名求学的人很对哦,于是,铃木先生便常常在清晨4点钟起床,听从全国各地学生寄来的几十盒小提琴演奏录音带,然后将口头点评一一录下回寄给他们。恰恰也是因为有了这种「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使命感,铃木先生也逐渐忘记了自己一天天正在老去,把自己热爱的事业真正干满了一辈子。当然,灵遥也能理解,找到「终生事业」对某些朋友来说,可能会有些困难。毕竟,年轻的时候,出于生计,不少人都不得不干起了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结果,随着时间的增加,他们也渐渐遗忘了自己年少时遇见新鲜事物的那一份欣喜,不再愿意跳出舒适圈,做出新的尝试了。你如果恰恰也是他们中的一员,那么这里有三个建议给你: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逐渐丧失挑战新事物的勇气,因为,这使得你的思维逐渐固化,最终成为别人眼中的「老顽固」。我们每一个人,在小时候都有过深深地沉迷于一件事情的体验。不同是,有的人运气好,小时候喜欢的这件事,成了长大后的工作,有的人则因为自身条件有限,或是其他原因,不得不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如果你是后者,不妨重拾儿时的爱好,说不定便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终身事业」。比如,许多人因为青少年时数学更好便从事了理工科的学习和工作。但是实际上,他们在音乐和绘画方面的天赋可能会比数学更好,只是被埋没了,没有受到重视。这时,如果能够利用老年大学的资源,说不定便有机会点亮曾经没来得及点亮的技能树,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02. 适度的压力,会激活你的大脑 说完了如何找到自己的「终身事业」后,我们来看看如何让自己的大脑在退休后,也依旧保持活力。对现代人来说,健康最大的敌人应该是来自生活和工作里的种种压力,特别是当工作不顺心或者被家庭琐事缠身时,不少人都会下意识地想要扔掉手机,躲进深山老林里去疗养一阵子。然而,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安逸的环境中,其实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一方面,我们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总是希望能够为自己、为家人、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我们在工作时,领导布置的任务,和来自周围人的反馈,便起到了很好的滋养作用。一旦退休后,便意味着你要自己给自己找事情来做。每天在床上「躺尸」虽然会给带来充足的放松,但是,久而久之,相信你也会觉得哪里怪怪的。另一方面,我们人类是一种能够忍受痛苦、苦难、烦恼的生物。我们记忆里带给我们最多美好体验的,往往也是那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顺利地搞定了一件事。 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即便是退休了,也要创造一个有那么一丢丢压力的环境,不让这根紧绷了30多年的弦一下子放松下来。比方说,你可以去老年大学里参加一些课程,去掌握一些年少时因为忙碌,没来得及get到的知识点,或者去参加老年朋友的聚会,像年轻时那样,一起出去看话剧、音乐会、舞台剧,一起出去吃美食,一起出去旅行,等等。这一切的一切,相信都能够让你重新找回生活的掌控感,成为一个有趣的老头/老太~03. 好心态,才能带来好身体 毋庸置疑,我们的身体也会随着年纪的增加,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你年轻时熬过的夜、喝过的酒、抽过的烟、吃过的垃圾食品,和久坐不动,都会在某一个阶段一下子找上门来,让你不得不感慨「我是真的老了」。 那么,如果有朝一日真的不幸确诊了慢性病?你又该如何面对呢?虽然在这个老龄化加剧的时代,卧床不起的老人数量是越来越多,但是,在80、90岁,甚至年逾百岁的老人中,有的人依旧在积极地工作,坚持爬山、慢跑、打球,仿佛从来就未曾老去。其实,很多老人之所以会卧病不起,根源还是在于动得少了。 毕竟,身体不运动,便意味着减少了对大脑的刺激,那么大脑便会找到各种理由来拒绝运动,结果,你即便有朝一日真的想要再站起来,也会发现异常的艰难。因此,你虽然在生病时应该好好照顾身体,听医嘱,一旦康复,便要扔掉脑子里那些小九九,像年轻人一样动起来~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有点毛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你如果过于担心,反倒会病由心生,加剧病痛对你的困恼。因此,面对身体的不适,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很有必要的,这会让把你更多的心思集中在如何让你的生命更精彩上。久而久之,这个疾病哪怕依旧存在,也不再是个事儿啦~虽然在身体有了不适后,大多数人都会寄希望医生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来改善身体的不适。然而,临床医学本身,只是一个探索性的存在,也就是说,面对人体这台精密的仪器,医生能够为你做的,也是结合科学数据和自己的医学经验,尽力而为。因此,我们虽然要相信医生,有病了就及时去看医生,不把轻症拖成重症,但是也要接受医学的局限性,平日里做好防范,健康生活,把疾病给扼杀在萌芽中。对不少人来说,60岁意味着年老体衰,慢性病缠身,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60岁意味着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既然我们等了近60年,才等到了可以为自己人生做主,真正地做自己做的事情的机会,那么,也请千万不要辜负上天的美意,用力地活出璀璨的后半生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