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很多家长都做错了,来自一位母亲的忠告

 沐先生笔记 2020-04-13
"

做父母也是要有“资格证”的,不了解孩子就培养不出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

作为家长应当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思想水平,还要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

"

子女在幼儿、小学时期,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可塑性强,也是子女成人、成才最关键的阶段。

作为家长必须把好这一关,特别是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面,要狠下功夫,为他们打好坚实基础,使子女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学会如何做人,多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到了中学和大学阶段,大人们就应当让孩子集中精力钻研一两个爱好,精益求精,形成专长,让他们大致明白自己将来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确定人生的大致方向。这样,孩子走入社会后就不会迷茫,就容易有所成就。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长大有出息,但是,也有许多家长认为:只要能供孩子念书就行了,至于孩子将来能不能有出息,那就看他自己了……这种消极想法是不对的。

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与他的思想观念以及努力程度有关。

但是,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当父母的只有真正想育儿成才,又能下工夫教育孩子,使孩子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孩子才有可能成才。

反之,若父母没有育儿成才的愿望,孩子怎么会成才呢?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

首先要抓住两条:第一条,让孩子有爱好;第二条,让孩子善于学习。

那么该如何抓好这两条呢?

在学习上,引导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对计划的实行。

功课的复习,作业的完成,父母要经常性检查、督促,要关心他们道德素质的成长和学业成绩的优差。

每逢学期、学年结束,家长应关心子女的家庭报告表,即使很忙也要抽出时间详细查要阅,首先要关注班主任的评语,其次是学业成绩,如表现好、成绩有进步,给于表扬、奖励;不足之处、成绩下降,启发、引导孩子找原因,尽快改正。

在经济上,应严要求、严格控制,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绝不能让孩子有求必应,每月除生活费外,严格控制零花钱的数目。

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工作的辛苦,让孩子明白自己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工作非常忙碌,但都能从百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孩子学习时才会安心。

孩子的命运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每一对父母都是教育家。

从坐在母亲膝上开始,母亲所说的任何一句能被孩子听到的话,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品格。

父母在孩子18岁之前给予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一生。

人不读书是绝对不可以的,不读书的人是愚昧的,凡是杰出的人才都是博览群书的。

有位西方学者说:“一个人读书的总量决定他的社会地位。”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家长应当积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书籍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孩子有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读书,就可以自己走上成才之路。

家长还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学习和事业成功的动力,很多杰出人物都是在良好的兴趣引导下走向成功的。

但是家长要注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过于溺爱,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不应该给予过大的压力,要经常与孩子谈心。

到了孩子叛逆期和青春期的时候,严格管理往达不到目的,这个时候家长要换位思考,让孩子也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担心从而避免了家庭冲突。

一位高三学生小萧,平时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为了迎接高考,她连续几个月投入紧张的备考。

父母对小萧充满希望,一心希望她进入一所重点大学,因而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她。

由于父母期望过高、照顾太细,给小萧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临考前小萧连续几个晚上无法入睡,进入考场便出现了头昏脑涨、心悸、出汗的现象,脑子一片空白。

虽然她作了充分的准备,但因精神负担过重,导致在考场上无法正常发挥。

虽然小萧的父母在小萧迎考过程中作了各种充分的物质准备,但还是未能如愿。

在孩子高考时,对孩子的学业和考试来说,鼓励比惩罚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欲速则不达,过重的压力反而干扰孩子的学习。父母要告诉孩子:你们以他为傲,相信他能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无条件的支持,其他的就看孩子自己的努力了。

家长在考前要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生活作息,并有意识地为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告诉孩子只要尽力了就是好样的。父母自己要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学业和

考试分数,这是帮助孩子积极应对学业和考试压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家长要记住保证孩子永远拥有自信、斗志和不怕挫折的韧性,这远远要比有个好分数更重要。

孩子暂时落后或失败时,父母和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制订计划帮助孩子取得进步并重新建立自信。

最后,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营造,孩子的成才道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