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的一个晚上,当走到迎宾路东侧刻有苏东坡《水调歌头》词牌的一块石碑时,我突然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当时我就设想,1000多年前的苏东坡会在都城哪里?是在家还是在皇宫?是和友人谈论诗词还是书写书法长卷?那一刻,我真想把苏东坡从北宋的灯火里请出来,来到这里,看看后人对他的纪念和这个洒满皎洁月光的晚上。
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想寻找一下苏府,寻找一下苏东坡在开封住过的地方,可是又感觉无从下手。时光过了一年又一年,在开封一直没听人说起过此事,也没见媒体留下任何文字。我有些纳闷,甚至有些不能理解。比如,在杭州人都以“苏市长”为荣的时候,我们这边却无动于衷。我当时的感觉,仿佛苏东坡不是北宋人,也从未在开封居住过似的?
这两年,政府在搞“两改一建”,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很多以前我不知道、不熟悉的街巷胡同还有一些古建筑浮出水面。于是,我就想把有故事的街巷胡同都走一走,把所有遗存的古建筑都拍一拍、写一写。开封毕竟是历史深厚的城市,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可以说都有故事和传说。
我曾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的好友河南大学档案馆王学春副馆长,他对此非常肯定。为了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街巷胡同,他还借给我一本《开封市地名志》。我如获至宝,并根据此行走了大量的街巷胡同。绣球胡同就是我从《开封市地名志》中发现的。这一发现,对于我不亚于一声惊雷。原来,我日思夜想的苏府竟在这里。
《开封市地名志》上是这样说的:“绣球胡同在市区东部,呈‘’形。东起内环东路中段北端,向西折向北至平等街,全长113米,宽3米,沥青路面。相传有二说:一是该街原住一富户,用抛绣球方式为其女择婿,故名。二是北宋时此处为苏府,因院中有绣球花,苏小妹爱此花,凡来求婚者皆先以此花赋诗对答,后该街称绣球胡同。清代属第三隅,名称沿用至今。”《开封市地名志》上的文字很简单,但要考证苏府究竟是不是在这里却非常艰难。因为没有实证,有的只是这简单的文字。
从内容上分析,传说一信任价值不高。因为古代很多地方、很多富户都采用抛绣球的方法招婿。如果以抛绣球这种方式命名地名,古代的很多街道都应该叫绣球街、绣球胡同。古代命名地名多是以官家、大户以及有影响力的大事、美好传说来命名的。根据这一条,就可以断定《开封市地名志》上的传说二似乎是可信的。宋朝苏家是名门大户,且不说他们做多大的官,仅凭苏洵、苏轼、苏辙的才气和地位,就可以傲视天下,更何况还有一个聪明灵秀的苏小妹呢!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苏小妹的传说,一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方流到嘴边”让其有旷世奇才哥哥苏东坡的长脸天下皆知。民间传说苏小妹三难新郎秦观的故事等,都充满苏小妹式的古灵精怪。据此,盛名在外的苏小妹在家以绣球花为题让来求婚的人赋诗作对是完全做得出的,这也符合苏小妹的性格。根据我的揣测,这应该在苏小妹还未碰到秦观之前。也就是说,这是苏小姐刚开始有求婚者的时候的事。否则,就不会有以后的苏小妹三难秦观入洞房的事了。所以,从文字上分析,绣球胡同以苏小妹的绣球花命名的成分大些。
我曾不止一次寻访过绣球胡同,因为我实在太喜欢苏府和苏家的才气了。可是,我三次寻找三次皆落空。因为绣球胡同和太白胡同都不存在了。我反复问附近的居民,绣球胡同究竟在哪里,很多居民指着平等街南沿的小区说:“绣球胡同就在这里。”
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大名鼎鼎的苏府和美好寓意的绣球胡同被一小区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