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明方言是以哪里的话为基础?

 liubenzi 2020-04-13

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栩栩如生的地方方言更是五花八门,不但传承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更体现了各地老百姓的性格特点。而生机盎然、相映成趣的昆明话不仅把昆明人轻松、诙谐、安逸、乐观的生活态度尽展无遗外,更将源远流长的本土文化挥洒地淋漓尽致。

春城昆明的生活节奏安逸而悠闲,因此造就了昆明人的性格就如同一杯温吞水,不温不火,在繁琐中尽显本色。而悠然自得的昆明话,恰恰将昆明人的温吞性格显露无遗:首先,昆明人说话慢条斯理,语气中带有浓浓的拖腔,待到动情之处,总会加入许多词汇来使语气更趋平缓,例如:“乃、呢、莱、噻、喽、嘎、啦”等语气词;其次,昆明人说话缺乏抑扬顿挫的感觉,还缺乏相应表情和肢体语言做配合,若是遇上个激情场合,没有声调起伏的语气,就会让人感觉不到激情的体验;再者,昆明人总是分不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并(bing)且”、 “繁忙(mang)”、“更正(gengzheng)” 、“曾经(cengjing)”等带有后鼻音的词组,昆明人通常都不能将“ng”念出来,而是统统念做“n”, 昆明人似乎与后鼻音是绝缘的;而“挣(zheng)钱”、“节省(sheng)”等翘舌音的词组,昆明人往往会念做平舌音——“挣”读“zeng”,“省”读“seng”。

各地的方言都有其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昆明话也不例外,更多的时候则是体现在一些具体文字或是发音上。不同于普通话和其它地区的方言,昆明话中有助动词的存在,既协助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动词词组的词。细听昆明人说话,经常都能听到出现频率颇高的字——“葛” (音),主要在提问的时候使用,表示“是否”的意思,例如:“你吃饭了吗?”昆明话说成“葛吃饭了?”而说“是不是你做的?”昆明人则说成“葛是你整(‘做’之意)呢?”某种意义上,“葛”的作用近似于英语中助动词“do”的作用。这种特有的语法形式仅出现在昆明话的口语中,现代汉语里面其实并没有这个字的存在;但就是这个昆明人天天都在念叨的组动词,足可窥见昆明话的特殊之处。

昆明人的生活休闲而简单,闲暇之余总爱去翠湖边“舂舂壳子(聊天)” “骝骝雀(玩鸟)” “崴崴花灯(演出昆明的地方戏)”,这些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流露出昆明人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更体现了昆明人特有的幽默感。就连表述“吃东西”,昆明人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例如吃早餐,昆明话通常说:“走,划大碗克(去之意)!”因为昆明人的早餐通常是吃米线、面条等细长而嫩滑的煮品,且早上的时间又很紧张,用“划”来形容,既体现吃带汤汁的东西用筷子很难夹住,又恰到好处地形容了昆明人吃早餐连划带吸的匆匆景象。倘若遇到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昆明人总会兴冲冲地对服务员喊道:“整(拿之意)点好吃呢来甩甩(吃之意)!”细细琢磨,似乎用“甩”字才能形容出昆明人对美食酣畅淋漓的享受。曾有一个笑话是说,几个昆明人慕名去北京吃烤鸭,其中一个刚坐下就对服务员说:“拿两只鸭子来甩甩!”稍作片刻,服务员果真提了只鸭子他们面前晃晃……当然,笑话归笑话,这的确说明了各地方言表达的差异性。

昆明话中的很多口头语表达,的确即生动幽默又巧妙诙谐。记得小时候每次考试以后,学校都要召开家长座谈会,而考试成绩欠佳的时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生怕回家吃“吃跳脚米线”,意思就是被家长拿棍子教训。米线是云南的特色小吃之一,其呈白色、状细长,与棍子形状相似;小孩子成绩不好定会被家长追着打骂,肯定是又跑又跳,所以,昆明人用“吃跳脚米线”来形容被家长教训,实在是叫人不得不称奇。而昆明人形容乱出馊主意,则称为 “叫人卖户口册”。户口在我国很重要,上学、就业、结婚、安家……都需要这个最权威的身份证明文件档案,没有了户口,将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如此形容乱出馊主意的人,实在是一种具有质感的幽默与尖刻。

曾几何时,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行走在昆明乃至云南省各地,总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时过境迁,当人们习惯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后,极具亲和力的方言却让人们感受方言的耳目一新。

据说,传统意义上的昆明话算是滇境方言集大成者,词汇方面相当丰富,居领导地位。如今,能说一口纯正老昆明话的人,就如同街上的老屋一样越来越少;偶尔才能听到古得不能再古的古语词,以及土得不能再土的土词汇……从这些渐渐消失的传统语言,足可以窥见昆明这座移民之城,自古以来,方言和风尚同样都在与时俱进!

曾经热播的古装喜剧片《十全九美》,其中就采用了大量的云南方言,并且又添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将妙语如珠的昆明话呈现给全国观众。而剧中南宫府管家挂在嘴边的那句方言——“淡定”,也很快地成为了当今时尚界的流行语。很多外地人也依葫芦画瓢地跟着念叨,音似“大地”或“大定”,虽然和纯正的昆明话还相差甚远,但也充分体现了云南方言的魅力所在,昆明人更在全国观众面前扬眉吐气了一把。当然,我们也希望昆明话能同四川话的“雄起”,东北人的“翠花,上酸菜”一样,有更多经典的语言能在全国成为儒妇皆知的口头禅!且让“板扎” (精彩完美之意)、“买买三三”(感叹词,表示惊叹之意)、“大拽拽呢”(形容自视清高、凡事不放在眼里的人)、“孔雀”(形容自作多情、自讨没趣,如同孔雀一样——没事的时候乱开屏)、“雀神怪鸟”(让人匪夷所思的人或事情)、“锈头叮铛”(形容抠门、小气)、“死头干浆”(形容脑筋不灵活、爱钻牛角尖的人)、“心养毛抓”(心神不定之意)……这些带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生活气息的方言,在全国成为众人皆知的经典语。

昆明话&教学

昆明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昆明方言主要是指两城区(盘龙、五华两区)和两郊区(官渡、西山两区)的汉语方言,或是以其为代表的,有时也兼及市属各县的汉语方言。

昆明方言是在明朝初期,以江淮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华北方言、以及其他一些江南省份方言特点的汉语方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