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兰读论语·颜渊》——第十三则

 野有雅兰 2020-04-14

12.13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导读】

无讼,人类文明社会的最高理想。一个无讼的社会才是人类真正的民主社会。

本则可和《礼记·大学》“‘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词。大畏民智”合参。

【雅兰读经】

,察是非也。

《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听曰聪,思曰睿。……”孔传:“听,察是非。”

《战国策·秦策一》:“且軫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高诱注:“听,察也。”

听讼:听其讼辞以判是非曲直。

听讼,同理心很重要。

“听讼”的关键是如何听,听讼者心不在焉则不能进入诉讼人讼词描绘的场景,就不能察其隐微之情,就不会把纠纷处理好;听,是了知诉讼原委,人不具备明德则不能善听。善听 ,不是维听而听,而是听的同时就能洞察事情原委。所以老子曰:学问不精,听道不深。可见,听松是一门综合性大学问。善听讼之能探知诉讼本源,使无实不良之人内心畏惧,从而不敢满堂扯一些虚诞混乱之词。善听松者善断诉讼之是非曲直,从而因为维护善良百姓的利益成为他们爱戴的包青天。

吾犹人也

孔子说,在公堂审理案件的时候,我和司法人员没有什么两样,会站在诉讼人立场考量其讼词。

必也使无讼乎!

听松是治末塞流,要想无讼则需要正本清源。

此,正孔门儒家“为政以德”及“诗礼”之教的作用。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开篇这三则,说的就是孔门儒家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无讼的本末之论。

《易·讼》曰:君子以作事谋始 。 

孔子听讼则与人同,  使人无讼 则与人异。故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

【参考译文】

孔子说:“在公堂审理案件的时候,我会站在诉讼人立场考量其讼词。我一直努力做的是,尽量避免诉讼案件的发生。

计771字


传承经典 传播美与安宁 尽在雅兰在世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