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王冰:白衣是我终生的行装

 昵称27492377 2020-04-14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王冰:白衣是我终生的行装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王冰:白衣是我终生的行装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王冰:白衣是我终生的行装

王冰 首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中共预备党员 。入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王冰援鄂的主战场。“我们全面接管病房时,当地的医护人员已经在此奋战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作为生力军,也作为中医‘国家队’,我们责无旁贷!”

热血:军人后代“火线入党”

“曾经设想过很多次,会以何时、何种方式入党,却万难料到,是会在这样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战场来递交我的入党申请书。

“或许因为我的祖辈和父辈们都是革命军人的缘故,从小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儿时我最爱的电影,都是那些黑白胶片的革命题材,而我心目中最初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也是从那一帧帧画面,一句句热血的台词,一双双坚毅的眼神而来。记得《烈火中永生》中江姐的一句:‘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员的意志你是永远打不垮的。’这坚毅不屈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2003年‘非典’时期,我还是个懵懂的医学院见习生,每天在媒体上看到非典一线工作人员的状态,这大概就是天使的样子了吧,如果可以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该多么自豪。”

2020年2月3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一楼病区,王冰提交了一封笔锋俊逸的火线入党申请书。

而王冰这个看似简单的名字还有个特殊的典故。“我家有位前辈,1947年随陈谢大军南下时,牺牲在了洛阳。为了纪念这位烈士,我的名字就取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982年,王冰出生于一个“老革命”家庭。“拍全家福时,一半以上穿军装。虽然我是独生女,但我爸总会跟我说,咱家的家风叫‘吃亏是福’。”很长一段时间,王冰一家三口分居北京、临汾两地,但她受的全是正能量满满的家庭教育。

2000年,一向品学兼优的王冰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本来想学西医,但我文科也挺好,就折中选了中医。”2005年,王冰入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年后,她选择了肺病科这个更忙累的科室。

就像王冰在她的入党申请书中所说,工作十几年间,“我始终认定,白衣就是我终生的行装,而救死扶伤,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冷静:“用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020年鼠年除夕前日,领导找王冰谈话,问:如果让你去抗疫一线,行不行?平常就体质偏弱的王冰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地答:行!

于是,大年初一,王冰就坐上了去武汉的高铁。“大年三十下午,我们被叫回医院培训过一次穿脱防护服,回家吃了一顿团圆的年夜饭。我们家人都不太善于表达,即使有些舍不得也绝不会说出来。”王冰没想到,这是有生以来她第一次离家这么久。

王冰的先生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行前他只叮嘱妻子,“每天一定视频报个平安啊!”疫情暴发后,他工作之余都在小家隔离,他们6岁的儿子只能送到王冰的父母家。

疫情远比想象中更复杂严峻。1月28日,王冰迎来了抵达武汉后的第一个夜班。“江城的夜,屋里比外面还冷,我去年想来看樱花没来,没想到今年是以这种方式来了。当时一进隔离病房就有种窒息感和紧张感,感觉再坚持一会儿就要倒了,突然我就一阵眩晕,眼前一片黑,我赶紧出来到走廊上透了口气,满脑子都是,可千万别丢人啊,穿着防护服倒下了可不行!”没多久,护士说28床意识不太好,王冰一个箭步冲了进去抢救,那个寒夜,她独自面对了患者的死亡。

1月29日,首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全面接管了整个南一楼病房,患者大多数为重症新冠肺炎。王冰进入了最煎熬的一段时间,每天都要舌诊、把脉、采集病史。“让病人摘下口罩,会增加我们的风险,但中医查体是必须做这一切的。”三班倒,每天都严重失眠,却每天都努力平和冷静,避免大喜大悲。

“那是病毒杀伤力最强的时候,你在CT上看到的患者双肺都是白的,非常严重。我的办法就是来自外界的真假消息一律屏蔽,因为怕心情不好影响免疫力,继而变得容易中招。”王冰说,好在自己是不爱着急的安静体质,基本上能遇事不慌。

让王冰印象最深的是,她曾送走了两对老年重症患者夫妇中相对更重的丈夫。“当我去口头通知时,老太太的眼神是无助空洞的,她强压着内心的巨大痛苦却不表现出来,我就一边拍她的背,一边说:‘老爷子已经走了,您节哀啊!’”王冰尽量通过肢体接触安慰患者。

“当我在床旁抢救垂危的重症肺炎老人不效;当我看到伴他半生、同为病患的老妻得知噩耗后坐在廊中独自垂泪;当重患去世,报丧的电话打给家属,对方却无力说话……我的心真的在滴血。”王冰说。

每当这个时候,王冰都拿李大钊的话来勉励自己:“艰难险阻的时候,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2月3日,首批8名病人出院时,一位拥抱了王冰。“她那重见天日的眼神让我感觉日子闪闪发亮。”

在王冰心里,“当我告诉他们我来自北京,他们露出感激和满是希冀的笑容时;当我告诉他们第一次核酸检测转阴,准备第二次复检阴性出院时;当在电脑上看到他们CT上的大片阴影如潮水般退去时;当查房结束准备走出房门听见身后那一句句‘谢谢’时,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淡定:“竹杖芒鞋轻胜马”

驻地酒店卧室的案头,透明玻璃杯里插着一只玫粉色郁金香,一套临时网购的纸墨笔砚,酒店大堂借阅的一本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共同构筑了王冰的另一个精神世界。

最近的一幅《兰亭序》小楷,她摹了三天。“心情烦躁的时候,我就会练练字减压,让自己安静下来,能静下来了,就去看看文献,写写文章,毕竟除了医疗之外,还有科研任务,一张一弛吧。”

除了李大钊,王冰的另一位“男神”是苏东坡,她的微信签名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记得当年在考卷上看到了这首《定风波》,我一下子就被他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吸引了。”

又累又睡不着的时候,王冰就躺着听喜马拉雅讲易经、哲学的节目。“最近会经常思考,想让自己在哲学层次上有一个提高。比如,与其拼命抓住某些遥远的意义,忽略了做好当下的每一瞬间,不如脚踏实地把事情做好,享受负责任的充实。”

王冰也想儿子。2020年2月2日世界完全对称日,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用铅笔在作业纸上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妈妈:我XIANG(想)你了,你开心吗?妈妈什么时候才回来呢?”王冰一看就忍不住泪奔。2月17日,又是一封。“妈妈:我今天的书法作业是共战疫情。妈妈加YOU(油)。妈妈,我爱你。”3月7日,王冰发了一条朋友圈,“儿子给我的最好的节日礼物,开心到起飞。”配图是儿子的隶书作品:“女神辛苦了”。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王冰:白衣是我终生的行装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王冰:白衣是我终生的行装

王冰是儿子心中的“女神”

同日,王冰得知自己入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我想,不要给我这个荣誉吧,如果大家都有,我就得,如果别人没有,还是给别人吧。”

王冰坦言,自己平时照相都喜欢“溜边”,越角落越好,真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被推到了舞台中央。“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很可爱,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很拼,护士们甚至更辛苦,穿防护服的时间会更久……”采访中,王冰总说,我没什么故事,我是援鄂的几万名医务工作者中最平凡的一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