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工园区环境管控该如何做?借鉴上海化工园区4大管控措施及6大防范体系

 梵心4466 2020-04-14
在当前“谈化色变”的情形下,集中了众多化工企业的化工园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化工园区而言:可以说除了安全之外,环境风险的控制也至关重要!地处杭州湾北岸的上海化工区,区域面积36.1k㎡,每年各类化工产品总产量达数百万吨。如此大的规模,如此多的石化企业,如此繁杂的石化产品,其环境风险压力不言而喻。今天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例,一起来谈谈化工园区该如何做好环境管控?

化学工园区存在的4大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新建的化学工业园区大部分是成功的,但在环境保护方面问题很多,主要有4大点:

1、环保理念较低

国家与省市级有规模的化学工业区只占一小部分,而占大部分以上的化学工业园由于规模效益问题,环境和公共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在这些地方,随着化工区内企业的大量投产,区内整体环境与生态问题开始突显:因为在园区筹建规划时,经济发展和市场化导向使人们往往受投资方主导,忽略乃至牺牲区内生态环境,如湿地水源、山体植被的保护,忽略区域中有限土地的合理规划使用,造成目前区内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2、环境监管不规范

政府对工业区的环境管理只是当地环保部门的职责延伸,缺乏专门从工业区整体规划需要的区域性管理模式。

尽管自1986年起经国务院批准,一些化工区开始制定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条例,如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制定的《危险废弃物污染控制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所涉及的环境问题也不全面。对土地、资源保护、动植物、景观、渔业等方面,开发区更缺乏一个总体的环保规划。

3、企业尚缺乏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目前区内企业所建的应急池和围堰,是根据通常情况下所需消防尾水的容量和部分储罐泄漏设计的,如果出现重特大事故,围堰和应急池将容量不够,应急处置能力将捉襟见肘。

4、应急物资及人员素质尚待提高

由于应急物资因企业而异,很难提出具体的要求,因此企业在各类应急物资的配备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企业往往是对部分负责安全环保的员工进行了相关的培训,但事故的发生随时都有可能,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能够完成应急处置,这方面尚有不足。

问题重重,上海化学工业区如何管控?

上海化学工业区(以下简称上海化工区)是一个世界级的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的专业开发区。在20年的深度工业化进程中,由于普遍存在高温、高压生产工艺,而且原辅材料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异味的特性,上海化工区对于泄漏、火灾、爆炸等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任务一直很重。

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科学规划和评价,又要合理防控,才能将环境风险降到最小。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指南,国内各大化工园区虽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但总体上我国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性,缺少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

上海化工区经过多年探索,从园区规划、规划环评、环境建设体系、三级应急响应体系、完善的监控及监管体系六个层面来防范园区环境风险。上海化工区在复杂的环境风险下,持续加大投入,构建了适合其自身的环境安全体系。

上海化学工业区环境管控4大措施

1、应急处置建规立制,突发事故防范未然

园区建立了由化工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急处置指挥部、应急响应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应急联动单位组成的五个层次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构建了化工区应急处置总体预案,化工区应急处置专项预案(包括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等),企业厂区、各生产装置应急处置预案等三个层次的预案体系框架,化工区应急响应中心全天24h提供区内各类应急服务,一旦有事故发生,这三层预案即时相应启动。

2、严格工程项目准入,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园区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园区通过有计划地招商选资,延长产业链,综合考虑产业发展、环保、风险防范等因素,确定各类产品规模。除入区项目污染物排放和环保措施必须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外,园区还对项目明确提出了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的指标要求。

在环境风险源头控制方面,园区十分重视从源头减少污染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优化产业规划、合理产业布局,将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布置在靠海边的南区,严格控制同类规划项目的环境风险不超出已建项目的环境风险影响范围。

  • 在园区建立全覆盖的环境监测系统,对化工区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实施24h环境风险监控;

  • 按照区域规划环评要求,在园区北面边界建成长6km宽250m的绿化隔离林带,有效减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委托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定期开展环境监测,监测要素覆盖空气质量、地表水、地下水、近海水域、土壤、噪声等方面;

  •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测设施,2010年,园区建成总投资764万元的环境空气质量超级自动监测站,监控因子包括挥发性有机物、无机有毒有害气体等主要污染物;

  • 2013年,园区再次启动总投资3400余万元的“上海化工区环境综合监管项目”,通过固定监测站、移动监测车、企业有组织排放口在线监测、雨水排放口在线监测、厂界和公共区域传感器监控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园区环境实时监控,完善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努力将环境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避免石化行业成为环境事故频发的“不定时炸弹”。

3、三道关卡严防死守,有效遏制二次污染

化工园区一旦发生化学品泄漏和火灾爆炸事故,紧急救援会产生大量事故废水和消防用水,处置不当就会对河道造成污染,陡增环境风险。

为有效防范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园区内的拜耳公司建设了一座容积达1万的事故应急池,并与化工区的污水处理厂通过管道连接。一旦发生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可以将事故废水和消防用水排往应急池,而后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4、加强安全隐患排查,紧盯整改落实情况

千里大堤溃于蚁穴。安全和环境隐患是事故防范的心腹大患。上海化工区建立了园区、各主管部门和园区企业三级环境风险隐患控制机制,并执行严格的风险和隐患排查制度。

园区管委会每周一主持召开由环保、安全、消防、公安、物业等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例会,由各部门汇报交流上周发现的各类安全、环保、消防等隐患和整改情况,布置本周工作重点,确保各类环境风险的全面掌控,隐患整改得到跟踪解决。

园区采取企业排查和管理部门排查相结合的模式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根据要求,企业每周开展风险排查,并做好台账记录;园区环境监察支队每周对企业开展不间断的巡回交叉检查。

园区建立联络员制度,每家企业的联络员根据检查情况,整理、汇总企业的安全环境隐患、环保问题及其整改落实情况,并在每周例会上汇报交流,确保园区安全环境主管部门全面掌握企业存在环境风险隐患及整改落实情况,并持续跟进。

上海化工区环境风险6大防范体系

1、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及产业布局

化工区的布局体现在两方面:

  • 一是化工区与周边社会关注区之间的布局;

  • 二是化工区内部的布局。

从环境保护及环境安全的角度,两者均是从减少对周边环境污染和减缓环境危害出发,通过调整和优化布局,实现工业和城镇的协调发展。

从区外布局来看,鉴于上海化工区与周边城镇距离较近的现状,布局规划重点为建立化工区为化工主体区,金山分区及奉贤分区为主体区配套的环境风险较小的扩大循环经济链的化工产业过渡区。过渡区是一个降低环境风险的缓冲区。同时,在主要化工生产区外设置1km的限制带、2km的控制带和3km的防范带。

从区内布局来看,以往的规划根据工业污染程度进行布局。但上海化工区引入的化工及石化工业在工艺、设备、自控技术方面均为世界领先,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装置的排污均有严格的控制措施,排污量均较以往的石化工业有大幅减小。因而上海化工区的区内功能分区是按照“灾害风险分级”划分,即按照不同性质的生产装置其潜在的危险程度不同而分为三级,如表1所示。


危险特征既考虑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及数量,也考虑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危险性。这一风险分级方式与贾倩等提出的“石油化工突发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有相似之处,也是优先考虑危险物质、数量、理化特性、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危险性等对石化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由于上海化工区南侧为杭州湾,居民区均分布在西北和东北侧,因此其产业布局是在南区布置三级重化工装置,发展石油化工;北区布置环境风险相对较小的一、二级化工装置,发展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化工项目。

西区则为炼油及乙烯项目用地,如图1所示。

上海化工区在制定发展规划中,充分重视对周边地区环境污染及危害的控制。

在接近城市用地的北区地块,布置对居住和生活污染干扰小、风险低的生产装置,而将可能发生“灾害风险”的三级石化装置布置在远离城市的海边,由此在战略布局中体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2、提出项目准入及环境风险控制要求

自2002年上海化工区总体发展规划批准以来,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修编。相应地,规划环评特别是对化工区风险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

在20世纪初,规划环评中进行的环境风险评价仍然属于初步摸索阶段,很多时候还难以摆脱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框架束缚,规划环评的重点还放在替化工区内的各大企业进行项目环境风险评估。

但2002年的规划环评对于上海化工区的环境风险防范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对危险源布局、装置及设施的监控、缓冲带建立、应急监测及联合防范体系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

至2008年,随着南区项目的逐步建成以及西区引入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需求,园区规划作出调整,规划环评也同步调整,在2002年的基础上首先在风险控制上提出项目准入要求。

此外,在2002年规划环评定性要求的基础上对危险源布局、缓冲带建立、应急监测及联合防范体系上提出了更多的定量要求。如明确北区不宜设置5000以上的危险物质大型储罐,需要设立3km的环境风险缓冲区等等。

在经历了7年北区开发及南区完善后,2013年上海化工区再次调整规划。修编后的规划新增重大危险源将主要集中在西区、北区,离西侧、北侧敏感点更近。

结合7年来园区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规划环评在布局上对北区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北区最北面的几个地块,严控有毒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使用。

对比2008年规划环评对区内区外布局的重视,2013年的规划环评更重视风险控制措施,提出了更为全面具体的要求,如提出建设环境自动监测网络; 应急预案中对3km风险缓冲区内的居民按距离的远近提出不同的联动响应时间及安全撤离的时间。

表2对各个阶段规划环评提出的主要风险控制要求进行了总结

3、形成装置—厂界—园区三级防范体系

上海化工区毗邻杭州湾,因而除码头外,如何避免区内企业的事故废水污染杭州湾是区域地面水及海洋风险防范的重点。

园区内设置了三级防范体系:

  • 一级防控措施:通过生产装置区、装卸区等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建设隔堤或收集井;储罐区设置围堰;全厂设置事故池;雨水总排口前设置截止阀等措施将企业的事故废水截留在厂内。
  • 二级防控措施:当发生特大事故,企业事故应急池无法容纳所有事故废水时,事故废水将通过企业的有机废水管网,直接排入化工区内的中法水务污水厂的事故池。中法水务公司为区内所有企业提供生活及工业废水的处理服务,建有4个总容量为25000的公用应急事故缓冲池,用于暂存用户的应急事故废水。
  • 三级防控措施:化工区内有全长24.5km、可容纳100万废水的封闭式人工河道。与区外河道连接的闸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一旦园区内企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企业及中法水务污水厂的事故池均无法满足事故废水储存需求时,可暂时利用园区人工河道储存,以确保不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

上海化工区利用企业内部及园区层面所采取的三级事故废水防控体系有效截留、收集事故废水,避免事故废水可能对杭州湾造成影响。

在废气管控上,首先各企业对有组织排放源加装处理装置,对废气排放量较大的有组织排放源安装自动监测仪,与化工区和市环保局的监控系统相连接。

同时,化工区计划在2016年年底对所有涉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企业开展排污治理,其中包括泄漏检测及修复(LDAR),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泄漏风险。

此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的化工企业在装置区和厂界均要求安装有毒有害气体及可燃气体报警仪,化工区管理部门还在区内建设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特征污染物传感器,在园区边界设置监测点,基本实现对化工区主要污染物的实时监控。一旦有泄漏,可及时通过监测数据了解情况。

4、建立三级联动的应急响应体系

上海化工区设有专门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处置工作由应急响应中心、公安分局、消防队、医疗中心、环保办、安监处、防汛、物业等部门协同分担。一旦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企业立即实行自救,采取一切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及时向化工区报告。

当发生较大事故时,则需要启动化工区级别的应急预案,并且企业、化工区以及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之间进行“三级联动”。

化工区已经建立的“区内企业—化工区应急响应中心—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三级联动应急响应体系如图2所示。


5、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化工区环境监测体系由5部分组成:

①环境在线监测,园区现有5个在线监测站并配备一辆移动式监测车,对VOCs等常规污染物及主要特征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控;

②企业在线监测,对企业排气筒、无机废水口、雨水口设置在线监测;

③委托监测,对化工区内水、气、声、土壤、海水及重点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

④执法监测,对区内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

⑤信访监测,对应急事件进行专项监测。通过以上的环境监测体系,以实现对于化工区大气常规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全面实时监测及应急监测。

6、构建综合监管系统

化工区还建立了环境风险管理平台,平台软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开发,运用环境风险事故后果预测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灾害评价,为化工区提供风险管理的辅助决策。

还通过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及区域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在监管平台上实时监测,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及分析。发现污染物超标将在平台上实时响应,管理部门根据监测结果决定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化工区环境风险管理经验总结

上海化工区历经20年的开发建设,虽然出现过一些环境事故,但在对事故的应急处理中,也逐步完善了化工区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主要从园区规划、规划环评、环境建设体系、三级应急响应体系及完善的监控和监管体系这六个层次来防范园区风险。

此外,加强化工区的环境风险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规划上要统筹园区的风险评价和防控,不能按项目风险评价导则将项目的风险简单叠加;

二是要从园区的角度建立各类风险防范措施,并和园区的安全、健康等措施实施联防联控;

三是要建立统一的应急响应平台;

四是在当前各类化工企业要求进入园区的背景下,不能简单地进行搬迁,必须按照升级转型的要求并坚持园区规划,严控各类风险平移到化工园区。

园区的环境风险管理与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既有共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园区的风险管理内容上呈现复杂性及多样性;管理机构相对松散、分散;效率较低、反应较慢且对区内企业的生产和工艺不熟等。

根据多年实践,上海化工区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工作。

首先,在引进项目时按照上述风险管理要求确定选址,实行风险一票否决制;

其次,将每个企业的环境风险控制纳入园区的风险统一管理中,如废水的三级防控、废气的厂界监控和在线监控以及应急预案备案等各个环节均在园区的风险管理体系之内;

再次,园区通过专门的环保机构(环保办)、应急机构(应急办)和指挥协调机构(应急响应中心)组织、指挥、协调、调度各类环境风险的防控,包括废水收集、空气污染预警、道路管控、人员撤离、应急物资调度、信息发布等;

最后,园区通过应急响应平台每年组织1~2次区内企业联动综合应急 演练和环境事故专项演练,不断完善和提高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化工区的环境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科学规划和评价,又要合理防控,才能将风险降低到最小水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胡二邦,彭理通,陆雍森,等.环境风险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2]李冰,吴海锁,周飞,等.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探讨[C]/ /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2007: 233-234.

[3]贾倩,黄垒,袁增伟,等.石化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分级研究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7): 1510-1517.

[4]彭王敏子.规划环评中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探究与实践[D].厦门:厦门大学,2009.

[5]高晶.上海化学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R].上海: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08.

[6]周洁玫.上海化学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R].上海: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15.

[7]朱斌.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例浅谈如何做好化工园区环境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