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问犯人:“你祖宗是谁?”为何听完后说:“ 免五次死罪”?

 小天使_ag 2020-04-14

朱元璋“免五次死罪”的故事,还要从宋朝讲起,说起来这家人和朱元璋还是颇有渊源的。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宋太宗端拱二年,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很不幸,这名婴儿出生的第二年,其父就不幸去世。他和母亲谢氏,又为苏州的族人所不容。孤儿寡母,贫无所依,谢氏被迫带子改嫁给了时任苏州推官(管法律的官员)的朱文翰,男婴也改名为“朱说(通假读悦)”。

朱姓,难道是朱元璋的远祖?非也,但也有了同姓之缘。

这个孩子成年之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于是辞别母亲,前往睢阳应天府书院读书。因为所带学资有限,只能寄居寺院,终日读书,饮食也比较节俭,到了“冬日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每天只煮一锅粥,与腌虀(读音饥)菜(一种酱咸菜)一起,分为四份,早晚各吃两份,史称“断虀画糜(粥)”。苦读三年之后,终成正果。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以“朱说”之名,一举登科,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掌管诉讼刑狱的司理参军。因为其廉洁奉公、刚正不阿,很快被升为集庆军节度推官。宋真宗天禧元年,其归宗复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改革家范仲淹。

范仲淹的功绩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修筑海堤,治理水患,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不但能文,还会武,曾带兵驻守西部边境,抗击西夏数年。和其同时镇守西部边境的就是北宋名将(相)韩琦,而其继任者是更加有名的将领狄青和种世衡。

范仲淹被召回京城后,主持了宋仁宗时期所谓的“庆历之治”的新政改革。由于范仲淹过于刚正,得罪了不少朋党,最后被罢免,放官于地方。最终于皇佑四年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范仲淹死后,谥号“文正”。这是文官的最高谥号,拥有这一谥号的人,整个有文字以来的史料记载中,也仅有屈指可数的寥寥数位罢了。

到了明朝,开国太祖朱元璋相比范仲淹,更是苦寒出身,所以,比起范仲淹,对待百姓是更加的宽厚,而对待官吏却十分的苛刻。朱元璋整饬吏治,发展生产,安抚民生,迎来了“洪武之治”的盛世。但是,朱元璋晚年,为了巩固皇权,确实有点杀戮过重。

曾记否,朱元璋在大明开国之后,曾将数量不少的“丹书铁券”赐予了开国功臣,持铁券者可免死一次。包括胡惟庸案中被杀的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也是铁券的持有者,不过最终都未能逃过一劫。

而范仲淹的后人,虽没有“丹书铁券”,却被朱元璋开恩,免罪释放,并且还给了“五次”的免罪指标,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范仲淹的敬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苏州人范文从,乃是范仲淹的嫡系子孙。洪武年间,被拜为御史,就是言官,专门负责监督各级大小官员,甚至皇帝的。

范文从颇有其先祖范仲淹之遗风,竟然敢忤逆朱元璋的旨意,认定朱太祖的旨意就是不对,结果因忤逆罪,被下狱,依律当诛。

朱元璋的勤奋,以及精力旺盛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可谓是事必躬亲,批阅奏折到深夜,也是家常便饭。这一天,太祖检视案件,忽然看到了范文从的姓名和籍贯,沉思片刻后,让人将范文带来,问道:“汝非范文正后人乎?”

范文从答道:“臣仲淹十二世孙也。”

朱元璋听完后默然片刻,突然命左右拿来帛布五方,并于每方之上,御笔急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行大字。朱元璋写好后,将帛布赐予了范文从,并下谕旨曰:“免汝五次死”。

范文从死里逃生,还获得了五次免死的机会,被后世传为佳话。后人皆慨叹,贤者遗泽久远,太祖感贤者之风,而显仁君之范。这件事,实在是要给范文正公和朱太祖,每人一个大大的赞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