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聚焦

 杏坛好歌 2020-04-14

捕获.JPG

▲摄影师袁明辉

这是一张照片,画面中央,绿色爬山虎的吸盘宛若粘在树皮上的手,爆发出向上攀爬的力量。这只脆弱的“小手”有生命的坚韧,也有不屈服于命运的决心……凭借这张名叫《坚持》的照片,摄影师袁明辉不久前斩获第12届意大利国际自然摄影竞赛奖植物真菌组最高荣誉奖。

129851183_15238456277781n.jpg

▲《坚持》

全球自然摄影界有四大赛事,分别是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世界最佳自然摄影奖、国际自然摄影竞赛奖和英国国际园艺摄影年赛,凭借一张张几乎未经修饰的照片,袁明辉已集齐上述四大赛事冠军。袁明辉从事微距摄影18年,“摄影师要有学者的头脑,猎人般的眼睛,诗人般的心。”自然摄影师弗兰斯·兰廷的这句话,深深镌刻在他心中。

捉迷藏.jpg

▲《捉迷藏》

的确,自然摄影师必须对拍摄物种的行为相当了解,还得具备发现美的能力。这个时常嘴角上扬、眼含笑意的摄影师,用镜头为自然界的生命写诗:“在自然摄影中,‘光’是生命,想拍出拥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就需要注意等待注入心灵的那道光线!”

倒影的反思.JPG

▲《倒影的反思》

趴在地上“平视”青蛙的眼睛——自然教会了他如何摄影

“微距摄影是我的独特‘方言’,我用这种语言表述内心的情感。”《小宇宙:微距摄影的童话世界》一书中,袁明辉写下这样一段话。不过,学习这门“方言”的初衷却只是“多门技术多条路”的想法。

2000年,没有任何摄影基础的袁明辉,开始在武汉大学学习摄影。结果第一次交作业时,老师批评他说:你的照片只是为了生存,是最低的档次,而只有为了生活的艺术,才算得上作品。自此,袁明辉开始反思自己学摄影的初衷,琢磨起生存、生活与艺术间的关系。

12.JPG

▲《水上芭蕾》

袁明辉开始把镜头对准自然界平凡的生物,武汉植物园、公园成为他的“根据地”。有时为寻找合适的角度,他会跪或趴在地上,如同被自然拥抱的孩子一般。慢慢地,他对光线变化的感知力、对构图的把握能力和画面语言表达力都得到了提高。“当一天拍摄结束后,头脑中会冒出从自然中得到的灵感和创意,是自然教会了我如何摄影。”

放轻松.JPG

▲《放轻松》

相机和镜头是摄影师思想的延伸。他告诉记者:“面对自然,我会用直觉去看,用头脑去分析,用技术手段去实现并赋予其美学意涵。”袁明辉《青蛙王子的领结》曾斩获德国国际自然摄影亮点奖其他动物组冠军等多项奖项。在露出水面的睡莲嫩叶中间,一只青蛙伸出头来,若以从上往下的视角看,这个场景或许稀松平常。不过,走出几步路后,袁明辉想起了《国家地理》摄影师弗兰斯·兰廷创设的平等视角。于是他回头试着趴在地上,以低角度正面拍摄青蛙的眼睛。神奇的画面诞生了——水面上的睡莲宛如衬衫衣领,在“衣领”口还有着一个“领结”,而“领结”正是光线经过水面三次折射和反射后的倒影。

4.jpg

▲《青蛙王子的领结》

而在他的另一部获奖作品《阳光下的拥抱》中,画面里的一朵虞美人弯曲着身体,另一枝则正好伸进了它弯弯的颈部。袁明辉说:“我觉得它们好像以前就在一起,所以想拍出恋人的感觉,一朵花依偎在另一朵花的怀抱里。”

1.jpg

▲《阳光下的拥抱》

这个夏天,袁明辉面向摄影爱好者做了不少公益讲座,该使用哪些相机、镜头的光圈和快门如何搭配,是讲座上他被问及最多的问题。虽然袁明辉会耐心解答,或者干脆在讲座幻灯片最后,附上他推荐的器材或参数,但他始终认为,对自然的观察、感受、审美能力往往更能决定作品的质量。“我喜欢用艺术的方式探讨大自然,着重于作品线条、图案、色彩、质感等方面的表现。”

豆荚中的树林.JPG

▲《豆荚中的树林》

袁明辉的自然摄影作品也几乎不用后期处理和剪裁,只会轻微调校一下对比度和锐度。“因为自然之美在于它的真实,无论是一草一木,一滴水还是一块石,它们的真实都会成为激发我想象力的源泉。”

月色.JPG

▲《月色》

以人文之心发现世界——自然充满灵气和趣味

拍出好的自然摄影照片,究竟有多难?很多摄影师还没走进昆虫等小动物,就吓跑了它们,更别提微距拍摄了。

不管多小的生命都是有尊严的。秉持这样的理念,袁明辉在摄影过程中,把动植物都当作了实实在在的人。比如拍摄小动物时,袁明辉会注意不要惊扰到它们,当它们感觉到安全时,才会有放松的姿态,才能体现自然的灵气和趣味。

营地帐篷.JPG

▲《营地帐篷》

又比如,在花卉和植物摄影中,他不仅运用构图记录花卉的形态,更想通过花卉的形态和当时的光线,来反映花卉的个性及“花的语言”。袁明辉说:“把花卉当人一样看待,你会有奇妙的发现:有的像小姑娘,有的像恋爱中的情侣,有的像没落的贵族,有的像抗击风雨的勇士……”

成长的龙舌兰.JPG

▲《成长的龙舌兰 》

有海外评论认为,袁明辉作品中,中国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人文观念,不仅令作品在构图叙事上有了特殊的美感,而且其中的动植物“主角”往往饱含了“治愈”的力量。

如《自然的和声》横扫英、美、德、意各大顶级自然摄影赛事,不仅拿到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第二名,还被英国自然博物馆永久收藏。画面中有一个完美的圆形光斑,卷曲的野葡萄藤犹如音乐中的高音符号,雨滴即将从藤蔓的底部落下,聚集了阳光、水和空气这三种自然界最常见的元素。拍了100多张照片,袁明辉才得到他想要的画面。

2.jpg

▲《自然的和声》

而在《中国画》里,一只透顶单脉色蟌攀附在草丛叶子尖上,作品就像一张韵味无穷的水墨画。该作不仅在英国国际园艺摄影年赛中获奖,还被联赛创始人菲利普·史密斯放在博客里作为榜样,告诉全世界摄影师自然黑白作品就得这么拍。这张惊艳众人的照片,是袁明辉穿着防水衣裤,潜到大别山山涧中并不浅的溪水里,以下巴几乎沾到水面的低机位拍出来的。

3.jpg

▲《中国画》

文汇记者:姜方

编辑制作:姜方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