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学】| 薛朝晖:早期抽象艺术的现代主义维度

 WQ_AI_LYS_999 2020-04-14



导语
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抽象艺术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现象。它以艺术自律和审美价值独立为目标,在艺术创作中着意于剔除作品的语义信息,追求形状、线条、色彩等形式因素的绝对至上。这就意味着传统艺术的一整套预设,如叙事性、透视法和逼真再现等,不再被当作艺术评判的主要标准,取而代之的是以点、线、面为单位,在二维平面上对造型元素的自由演绎。抽象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艺术的特点在于自为自足,它的意义不是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指称,而是指向内部。现代主义理论的主设计师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和彼得·比格尔(Peter Burger)等人,在致力于现代主义界定和阐释之时,把抽象艺术纳入现代主义理论的基本构架之中,并将其解读为现代主义艺术的经典样式。在格林伯格看来,抽象艺术具有“纯粹性”、“自律性”和“普遍性”等特点,它体现了艺术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摆脱了现实功利的缠绕,可以被视为现代主义先锋艺术的代表,能够重新激起文化的活力。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肖像
汉斯·南姆斯(Hans Namuth)摄

一、格林伯格关于现代主义的描述
格林伯格曾多次著文阐述先锋艺术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39年所写的《前卫与媚俗》、1940年所写的《走向更新的拉奥孔》和1961年所写的《现代主义绘画》。在这些文章中,格林伯格一方面推崇和强调“纯艺术”独一无二的媒介与表现手段,另一方面又宣称现代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精英文化对社会和政治的干预。在他看来,先锋艺术应该兼具这两种特点,它应该既以无功利性的纯形式面貌出现,又以先锋的姿态引领社会理想。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逻辑理路是:精英文化是现代主义最理想的文化形态,精英艺术表征了精英文化,而精英艺术的典型特点是“纯粹和自律”。具体而言,格林伯格认为:“前卫艺术真正的和重要的功能不是‘实验’,而是去发现一条在意识形态混乱与暴力中使文化得以前行的道路。当前卫诗人或艺术家从普通公众中完全剥离出来后,他们通过艺术的专门化,将作品提升到一种绝对表达的高度——在这种绝对表达中,一切相对的东西和矛盾的东西要么被解决了,要么被弃置一旁——以维持其艺术的高水准。‘为艺术而艺术’和‘纯诗’出现了,主题或内容则像瘟疫一样成了人们急于避开的东西。”[i]

瓦西里·康定斯基 即兴三十号 布面油画
109cmx109cm 1913年

瓦西里·康定斯基 即兴—梦幻 布面油画
130cmx130cm 1913年

在格林伯格看来,既然资本主义文化已经堕落,就需要重建一种新的、积极的文化,远离功利漩涡,保持自身纯粹。而精英艺术的职能就是寻找这种与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形式。它既不会屈从于意识形态的设定,具有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又能以其“绝对表达”表征这种新的文化。落实到具体的艺术形态上,格林伯格认为,抽象艺术以回归艺术本体为终极诉求,摆脱了之前传统艺术依附于文化、宗教和政治的局面,避开了庸俗文化的侵扰,因而担得起前卫的职责与称号。所以他说:“正是在对绝对的探索中,前卫艺术发展为‘抽象’或‘非具象’艺术”。[ii]

除了强调抽象艺术的“社会功能”和“独立性”以外,格林伯格还从绘画的媒介性入手讨论抽象艺术的现代主义性质。格林伯格在《走向更新的拉奥孔》一文中提出,精英艺术要保持这种“独立性”就需要突破题材的束缚,让该艺术本门类的媒介和技能特点凸显出来。具体到绘画上,格林伯格认为传统的再现性绘画一直强调题材叙事。这样就遮蔽了绘画媒介本身的力量,以至于“绘画作为文学的首要牺牲品将问题带入最尖锐的焦点之中”。为此他提出,艺术应当用艺术学科本身不可替代的方法和标准来评判自己,而艺术的不可替代性就体现在艺术的媒介之上。绘画的媒介乃是平面、色彩等造型元素,因而,绘画要彰显自己的价值,就必须以“概括和抽象”的方式将“‘文学性’和‘题材’从造型艺术中排除出去”[iii],让色彩、线条和结构以自己本来的面目呈现出来。格林伯格指出,纯粹主义者之所以通过这种方式纯化绘画,是因为“他把艺术看得比其他事物重要的多”。[iv]

[i] Clement Greenberh:The Collected Essays and Criticism, 1vols., ed., John O'Bria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6, p.8.
[ii]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页。
[iii]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走向更新的拉奥孔》,易英译,《世界美术》,1991年第4期,第12页。
[iv] 同上,第12页。

保罗·克利 卢塞恩一带的公园 布面油画 
1938年


二、早期抽象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理论契合
格林伯格虽然笼统提出抽象艺术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性样态,并多次捍卫抽象主义后来的衍生形式——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立场,但就早期抽象艺术的表现形态而言,其理性内核也完全符合格林伯格关于现代主义的描绘。以早期抽象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三位艺术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和克利为例:1、艺术的“自律”方面。“自律”在格林伯格这里被看作艺术以自身方法和标准衡量自身的手段,它是艺术获得自身合法化的一个途径。而对于早期抽象画来说,就如前文所提到的,“自律”是一个核心概念。康定斯基在《艺术的精神》中宣称:不同的艺术,用的是自身独特的手段表现自己。蒙德里安也持类似观点:一方面艺术能净化生活,另一方面,新造型(艺术)应该以自身为目的。2、两位艺术家都将艺术自律与艺术媒介联系起来,用格林伯格的话说就是: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两人的灵感“都是从媒质中生发出来”。康定斯基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来引出艺术与媒材的相互关系。他认为艺术的媒材是艺术自身的特质,通过对媒材地强调可以通达内在精神。对此他写道:“有意或无意,艺术家逐渐开始强调他们的材料,测试它们的精神,衡量各种要素的内在价值”。[i]对蒙德里安而言,情况也颇为相似。他同样希望通过创作的力量将绘画的物理性服从于超然的目的。他认为艺术的自律源于媒介元素的自我表现。在他看来,造型不能理解为“塑造形体”,而是要理解为用线、面、体这些手段构造一个形象。和康定斯基一样,蒙德里安带有黑格尔主义的情结。他认为“新造型”尽管以造型自身为目的,但它导向的是宇宙的显现。3、按照格林伯格和比格尔等人的观点,现代主义的先锋立场还在于它承担了批判社会的功能。当然这种批判并不等同于完全意义上的否定,而是通过批判转移生活中的负面因素,使生活的整体受到保护。早期抽象画家追求的目标中也涵括这一点,他们在物料之外寻求绝对精神,就是为了让艺术的良性效果渗透并改善生活。如康定斯基声称:无论是艺术家个人还是群体,一般都是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世俗现象,艺术所引领精神上升运动会给“资本主义这个大祸害以致命一击”,并将“越过时代的局限指向未来”。[ii]这种想法在蒙德里安那里也清楚的有所体现,蒙德里安认为新造型主义历来有实用的基因。因此他积极期待“绘画与现实的融合”,他认为只有纯造型有能力让事物如其本然的呈现。在他看来,新造型主义纯净而又纯粹,能够影响整个生活。因为它完全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显然,无论是康定斯基还是蒙德里安,在艺术的纯粹、媒介性和社会功能这些方面,都体现出现代主义取向。

保罗·克利 英雄玫瑰 布面油画 
68cmx52cm 1938年

在抽象主义的先驱中,克利的情况有点复杂。他一方面秉持本质主义立场,艺术上追求“纯粹”,但另一方面他的绘画没有像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那样完全排除具象性。在艺术自律的问题上,他虽然也认为绘画元素与自然元素处于平行的价值层面,但他并不认为追求艺术自律就一定要排斥绘画的具象性。在他看来,如果一些具象元素很恰切地嵌入到造型结构中,就会发挥出奇妙的力量。他声称自己在创作中最感兴趣的是在潜意识中正在成形的东西,他要呈现出来的是感觉到的自然之神秘以及被这种感觉所激荡出的思想之图像。以他的观点,只要这些构想与造型手段恰切地结合,即便有再现性形象出现在画面上,也依然是纯绘画的表现。对此他说:“绘画的关键不在于它是否再现了猫狗这种实际上没有的东西,而在于它是否运用了绘画的方式进行表现”[iii]。尽管克利与康、蒙二人的观点如此相左,但格林伯格给予了他很高评价。格林伯格认为克利是一个“真正栖居于最贴近和最敏感的现代审美世界”的人,并把克利的艺术称为现代艺术中的“珍稀之物” [iv]。应该说,克利理解的绘画关系与一般的抽象主义者的理解很相似,即:亮与暗、长与短、左与右、圆与方等,而艺术的“自律”就在于巧妙的安排这些绘画关系。但在具体的创作中他又不拒绝具象,而是运用具象和抽象的元素强化出一种冲突的张力。就像格林伯格所说的,克利的绘画倾向于分析而不是综合,他的线条并不是要圈定一个图形或轮廓,而是具有指示和关联的意味在里面。这种自律观与二十世纪涌现的各种现代主义思潮密切相关,恰如克利的著作《造型思想》前言中所说的:“静与动的永恒辩证、立体主义创造的多维并存、要素间积极与消极的互动、质量与数量的关联以及作用的轻与重……这些都在思想迷人的图景中相遇,并且帮助他形成了最终的绘画观和自律观。”[v]虽然对现代主义者来说,克利艺术最大的争议点在于“语义性”和“纯粹性”之间的冲突,但格林伯格认为这并不妨碍将克利的绘画划入现代主义的范畴,因为在他看来,克利的艺术之所以保持着具象性是因为克利在创作中完全处于“自发”的状态,“他的手完全追着线条而动,并消失在它的韵律之中” [vi]。因此格林伯格认为,“克利的例子对于那些把现代艺术看成内容贫乏的人来说,是一个生动的反驳” [vii]。

[i] Kandinsky:Kandinsky Complete Writings on Art,Edit by Kenneth C .Lindsay and Peter Vergo,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82. p.153.
[ii] 同上,第139、657页。
[iii] Paul klee,The Thinking Eye,Eng.trans. Ralph Manheim,Percy Lund,Humphries & Co. Ltd,1961,p73.
[iv] Clement Greenberg,The Collected Essays And Criticism,Volume3,Edited by John O'Bria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p.3.
[v] Paul klee,The Thinking Eye,Eng.trans. Ralph Manheim,Percy Lund,Humphries & Co. Ltd,1961,Preface,p41.
[vi] Clement Greenberg,The Collected Essays And Criticism,Volume3,Edited by John O'Bria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p.11.
[vii] 同上。

彼得·蒙德里安 百老汇爵士乐 布面油画 
127cmx127cm 1942-1943年


三、早期抽象艺术的艺术效用与社会实现
既然艺术要独立于社会而保持自身的纯粹性,又要承担净化社会的义务,就会引出一个新问题:艺术如何得以既持守自身的审美功能,又不为这种独特性所封闭而作用于社会现实?对此,蒙德里安的回答是:普遍性。他认为艺术通过纯化可以达乎普遍真理,而普遍真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渗透在真理之中,并以这种方式与生活发生广泛的联系。所以他说:“纯造型表现必然建造一个新的社会,就像它在艺术中构建新的造型一样——一个在精神和物质之间达到平衡的社会,一个关系均衡的社会”[i]。康定斯基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认为抽象艺术使“精神以无限自由的方式广泛传播”。这种精神无声地“摧毁了19世纪没有灵魂的物质生活”,并且“建立了20世纪的精神生活”[ii]。无论是康定斯基、蒙德里安还是克利,都把他们的工作看成“语言”,通过它使本质得以表达。而抽象的结构就是语词的声音,以一种默然的发声超越语词,达到普遍。在这里,笛卡尔主义的精神闪现出光芒。17世纪的笛卡尔主义者们认为,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它复现了世界的殊相,而在于它传达了普遍意义之美。蒙德里安把造型要素分成男、女、阴、阳,康定斯基赋予点、线、面以象征的内涵,都是为了要使作品的结构从物理空间上升到逻辑空间,从而超越“造型的语词”而获得普遍性。对于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来说,这种普遍性将审美价值渗透到社会的其他领域价值之中,从而与生活交融为一体。

彼得·蒙德里安 红黄蓝的构成 布面油画 
 1929年

抽象主义者们达到普遍性的手段大同小异。康定斯基通过对内在精神的寻求来超越个性。他认为各种绘画要素都有自己的生命和声音,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又会激荡出新的效果。一旦这种声音从作品中传导出来,它就会“超越艺术的界限,进入到‘人’、‘神’合一的境界之中”[iii]。蒙德里安强调作品结构关系的均衡。就这一点而言,他在观念和造型上比康定斯基更明确。对蒙德里安而言,他在作品中所有的设计都必须围绕“对普遍性的寻求”,而为这种寻求提供可靠保障的是某种“绝对”的品质。因于这一点,蒙德里安认为实现普遍性的途径内在于绝对或纯粹之中。他套用本质主义哲学,认为艺术应该像哲学那样将所有的特殊性都扔掉。但蒙德里安并不是像17世纪的唯理论者那样通过推理而得出一个原则,他所做的工作是通过排除艺术中的传统物质属性来达到“绝对”,使艺术可以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发生作用。用蒙德里安的话说就是“这一切不是总结而是公理”。所以他的作品既回避斜线和曲线,也不去设定主导性色彩。而只是采用水平和垂直两种直线和红黄蓝三种原色,以最简单的方式演绎均衡。对蒙德里安来说,均衡通向普遍和圆满。通过它,艺术将超越艺术。

无论是蒙德里安、康定斯基还是克利,都希望通过艺术净化社会。对他们而言,把艺术看作社会的模型或许并不恰当。但他们在艺术中所寻求的纯净与和谐,也正是他们希望社会今后所能达到的状态。就像蒙德里安所一直强调的那样,艺术是“宇宙关系的直接表达”,艺术家希望它“融入现实”,从而使社会与人统一于宇宙的均衡与和谐之中。

[i] Piet Mondrian,The New Art——The New Life: 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Piet Mondrian,ed and trans,Harry Holtzman and Martin S. James.,G.K.Hall & Co, 1986 .p.99.
[ii] Kandinsky. Kandinsky Complete Writings on Art. Edit by Kenneth C .Lindsay and Peter Vergo.Britain: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82. p.257.
[iii] Kandinsky. Kandinsky Complete Writings on Art. Edit by Kenneth C .Lindsay and Peter Vergo.Britain: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82. p.537.


结语
格林伯格在把“现代”这一概念用于艺术并以此区别于传统艺术之时,他的目的是要寻找一种新的、纯粹的语言形态重新激起文化的活力。在他看来,现代艺术要承担起先锋的作用就必须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价值领域而与社会的其他价值域区分开来,因而他把“艺术自律”和“审美无功利”视为现代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重要特性。而早期抽象主义从发轫之初就强调艺术的纯粹性,提出“艺术自身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等观点,从而真正做到把艺术自律的观点贯彻到底。并且,抽象主义的先驱者们无论是康定斯基、蒙德里安还是克利,都认为艺术的目标是在精神层面上实现人与物的和谐,实现整体社会的和谐。因此,早期抽象艺术的内在追求契合了格林伯格等人所提出的现代主义精神。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早期抽象艺术延伸出了它作为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维度。

注:本文刊载于《油画艺术》第二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周边


电影

纽约学派
导演:Michael Blackwood
编剧Barbara Rose
类型: 纪录片
上映日期: 1972
片长: 55分钟

Der Paukenspieler
导演:Helmut Meewes, Herbert Rimbach 等
类型: 纪录片

上映日期: 1981
片长: 87分钟

蒙德里安 

导演 希拉·格拉伯(Sheila Graber)

编剧希拉·格拉伯(Sheila Graber)
类型: 动画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78年
片长: 2分钟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