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江之源见证中国奇迹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4-14

——写在玉树地震10周年之际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在7.1级强烈地震中遭受重创。

转瞬10年。玉树凤凰涅槃,迎来发展新时代。一个绿色、幸福、和谐的现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三江源头,见证着灾后重建的奇迹。

灾难来临

灾后重建

地震突如其来。波及范围3.58万平方公里,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受灾人口24.68万……

速度就是生命,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行动迅速展开。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距离省会西宁820公里,救灾面临巨大挑战!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中国速度:

——最大程度搜救生命。震后72小时内从废墟下成功抢救出7856人,救活6761人;转移22.5万人,救出埋压群众2008人;

——最好效果救治伤员。以飞机运送为主、汽车运送为辅,累计转移到外地的重伤员达3109名,实施的1284例手术中截肢19人;

——最优服务安置群众。一周之内,运抵灾区的救灾帐篷超过2.5万顶,各类救灾物资超过千万吨,18.8万群众领取到生活困难补助;

——最强措施恢复秩序。地震后5天内,水、电、路等应急措施恢复……

“不到8小时就有三支救援队赶到玉树!我看到了国家的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任玉树州红十字会秘书长的格扎感慨地说。

“中国力量”催生崭新玉树

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当代山山顶,鸟瞰玉树新城,扎曲河、巴塘河穿城而过,一座座色彩明快的藏式住宅沿着山势向谷地蔓延开来,四纵十六横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

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共完成投资447.54亿元、1248个重建项目,是玉树1951年至2009年58年投资总和的8倍,灾后重建规划目标全面实现。

71岁的农村低保户尕松加措一家震后第二年就搬入新居。震后三年,玉树州16710户农牧民住房和22439户城镇居民住房全部建成并入住,292个农牧民住房集中建设点的基础设施完成配套,灾区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2010年6月,时任中国中铁二局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的程思军率队抵达玉树对口援建。“很多人高原反应强烈,头痛、胸闷、恶心是常事。”但面对党中央的嘱托和百姓的期待,原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主体结构53天全部封顶,他们创造了“四天一层楼”的奇迹,学校在震后第二年即投入使用。三年内,玉树州94个教育项目、63个医疗卫生项目、65个文化体育项目全部建成,一批福利院、敬老院和孤儿院投入运行。

“灾后重建,带动了玉树州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玉树市发展为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和客商前来考察投资,年旅游人数由9.7万人增长到147万人。”玉树州委副书记、玉树市委书记蔡成勇说。

“民生温度”铸就幸福玉树

灾后生活

灾后10年,玉树州每年统筹75%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有效解决了牧区群众生产、上学、交通、就医、养老等方面的问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第四批北京援青干部、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郭勇说,为切实解决偏远农牧区群众看病难问题,10年来,玉树州人民医院先后成立感染性疾病科、包虫病诊疗基地、危重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等14个新学科,引入168项新技术、新业务。

地震后,玉树启动大规模异地办学工程,6247名学生在北京、辽宁、四川、湖北等地就学。15岁的仁青永占被送到山东泰安医学院上学,学费全免,每月还有300元生活补助,如今,仁青永占已是称多县歇武镇卫生院的医生。震后10年,玉树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初升高升学率从32%提高到98%,幼儿园入园率从3.5%提高到68%。

“玉树地广人稀,扶贫成本高,产业选择难。”玉树州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杨晓伟说,立足于生态畜牧业,全州258个行政村目前有畜牧业合作社264个,有效提升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去年初玉树遭遇10年未遇的严重雪灾,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和交通、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虽遇大灾,未受大难。目前,玉树州贫困发生率从5年前的34%下降到3%以内,全州实现绝对贫困“清零”目标。

“精神高度”打造绿色玉树

生态保护

玉树州涵盖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占园区总面积的85%。作为“中华水塔”,这里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让三江源牧民从草原使用者变成草原管护者,2015年中央决定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后,玉树已有1.8万人走上生态公益性岗位。

2013年后,玉树境内的探矿权全部退出,所有规划内的水电开发项目全面叫停。10年间,玉树累计完成营造林83.81万亩,实施荒漠化和黑土滩治理面积464.73万亩,湿地面积由2012年的3.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三江源区水资源量由384.88亿立方米增加到408.9亿立方米。

近几年,玉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的高速发展和开放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玉树人传统的生活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