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两年多,十几付中药治愈 患者程女士,25岁,自述两年前因月经期间感冒而出现痛经,当时虽经治疗,但时好时坏,疗效不佳。近两个月来又有加重的趋势,经人介绍来到我处治疗。 我当时诊见患者舌淡苔白、脉细弱而弦。又看患者身材较瘦,问患者饮食如何,患者说平常食量小,不想吃饭,还老是感觉身上乏力,没有精神。我又问月经量如何,患者说量少,往往一两天就没有了。通过患者舌脉特点及症状表现,我判定这是肝气郁结,气血亏虚引起的痛经,于是给出“四逆散” 柴胡、 枳实、芍药、炙甘草调和肝脾,又开出温补气血之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肉桂、山药、枣皮、枸杞、杜仲、寄生、甘草等,五付,水煎服,日一付,早中晚各一服。 患者服完这五付药再来二诊时精神已很是好转,自述服完药后心情舒畅了,也想吃饭了。我看患者舌苔仍然淡白,而脉弦象已减,于是去方中的“四逆散”,加重温补气血之药和活血化淤之药乳香、没药等,患者服完药后打电话告诉我很是舒服。当月经期时患者也没有再出现痛经。 痛经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病。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骶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前者又称为功能性痛经,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口粘连狭窄等。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若肝气郁结,或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或素有湿热内蕴,感受湿热之邪,可使冲任瘀阻,胞脉不通则痛;若肾气不足,或气血不足,可使冲任失去濡养,不荣则痛。 (中医讲究辩证论治,一人一方,文中药物不可自行对号入座,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如有问题请私信或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