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淡淡的茶香_ 2020-04-14

今天徒弟问我,别人个他发了个玉虎,告诉他说是商晚期西周早期的,让我给看看,于是徒弟发图来了: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我一看,这不就是仿山东滕州前掌大出土的商晚西周早期的玉虎嘛,这种工艺一看就是上周的,怎么能误导我徒弟说商周的呢?不行,为了维护正义与和平,我让徒弟必须得打得他满地找牙。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真品在这里呢,哈哈,当然不能说和馆藏同款就说你假,岂不是冤枉你了,听我细细道来

我和徒弟说,你谁也别信,包括你师傅我,但是你一定要相信商周时期的制作工艺,这个商周时期的制作工艺怎么来?对比全国各地博物馆同时期的馆藏品微距痕迹不就行了?这个是唯一金标准,记住!其他的任何故事说破天都不能信。

我一直给徒弟说,鉴定一件高古玉,必须从她的料、型、工、沁、纹、皮壳、神韵着手,商晚期西周早期的玉大多是和田玉料,少数为地方玉料,因为在殷商时期,殷人对这个部族发起了多次大规模战争,即近年流传的“妇好大败鬼方”故事,位置多数人认为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朔方)。在文献上,武丁时期对鬼方的战争是有据可考的,如《易》的爻辞“高宗伐鬼方, 三年克之”、“震用伐鬼方, 三年, 有赏于大国”。其他如甲骨文也有不少记载,如“已酉卜, 宾贞: 鬼方易。亡祸?”等等。到了西周,中原人对鬼方的认识已经倾向于“戎狄”之一,如《逸周书·王会解》提到“鬼亲(戎)”,位于宗周的正西方位;《古本竹书纪年》提到“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此外,西周金文《小盂鼎》铭文也明确提到了“鬼方”,说明到了西周时期,鬼方/鬼戎是混用的。说明他们可能在周初已经出现分化、迁徙,一部分转移到了关陇一带。殷商与鬼方的战争就是为了取玉,取的就是新疆和田玉,从此和田玉料源源不断地流进中原,打开了这尘封已久的玉石之路。

料:图片模糊,初步看是且末料,也是和田地区的一种料,目前多用于做仿古玉。

型:商晚周早的玉虎还确实差不多

工:这就有大问题了,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过渡没有多少年,所以西周早期也是延续了商晚期的玉器制作工艺,西周玉器的典型特征就是一面坡工艺,特别是西周中晚的玉器尤其明显,商代晚期的玉器工艺主要体现在斜坡之上,商周时期主要制作工具是用尖锐的玛瑙或者某些介质配合解玉砂,不断地在玉器上往某一方向连续叠加刮蹭而形成的斜坡,那么这个斜坡的工艺痕迹可以看得到发散的并且方向向斜坡外侧慢慢倾斜的痕迹才对。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上海博物馆馆藏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微距图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微距图工艺痕迹分析

可以看出斜坡是用尖锐的玛瑙或者某种硬质介质配合解玉砂在玉器之上如箭头所指方向不断发散往所要做的斜坡的外围方向发散不断叠加这个刮蹭的动作,那么这个不断叠加的工艺痕迹就如图所示能推导出商晚西周早期制作斜坡的工艺。当然这件馆藏品不是真正的精工,有一些级别很高的精工玉器会在此基础上多几道对阴线和斜坡进行精工打磨的工序,这样一来的话把这些刮蹭痕迹给打磨掉了,从而那类玉器就很难推导出当时的制作工艺,所以想了解古人的制作工艺,特别是粗工的玉器更容易我们学习。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上海博物馆馆藏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微距图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微距图工艺痕迹分析

这件玉器就是上面所说的对于刮蹭痕迹经过了一定的打磨工序,所以痕迹不是那么容易看出,但是我们仔细观察斜坡的最外边,也是隐约能观察出一些刮蹭用力多大的未被完全打磨干净的刮蹭痕迹,也是如图所示箭头方向往斜坡之外刮蹭的。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上海博物馆馆藏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微距图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微距图工艺痕迹分析,当然这个斜坡也是如此的工艺制作痕迹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上海博物馆馆藏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我们再细品这件的斜坡刮蹭工艺,是不是也如此呢?

再看看其他博物馆同时期的馆藏,比如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馆的殷商玉器。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馆馆藏,比如说这一件,就是精工玉器,这样的玉器精工打磨后把制作工艺痕迹处理的相当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馆馆藏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微距图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微距图工艺痕迹分析,细品红色框内斜坡的做法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馆馆藏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再细品这件粗工玉器的红色框内的斜坡做法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馆馆藏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微距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再仔细品一下红色框内斜坡的做法,是不是都是往斜坡外慢慢进行刮蹭痕迹的叠加做出来的呢?

还有许多馆藏都能应证了这一斜坡的制作工序,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回过头来看看徒弟发过来的玉虎微距图。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仿品玉虎微距图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观察红色框内的痕迹毫无古人往斜坡方向慢慢刮蹭出来的痕迹,方向不对嘛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箭头所指的痕迹方向,想必大家都很明白了吧?和商周时期的斜坡工艺相差甚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件东西的痕迹是怎么做出来的我给大家讲一讲,首先电动工具暴力把斜坡扫出来,然后用打磨工具来回在斜坡上瞎打磨,使得打磨痕迹覆盖了电动工具挖斜坡时留下的电动工具痕,然后再把这件东西放进滚筒里滚半天,就打出来了如此轻浮的假皮壳。痕迹很明显都是瞎弄,毫无逻辑可言,古人纯手工把一个面慢慢刮蹭出来的斜坡没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能做出来吗?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仿品玉虎的皮壳

至于商周时期玉器的皮壳,下面给大家发点商周时期的馆藏品皮壳,一起多学习提高。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回过头再品品这件仿品的工艺与皮壳

鉴定高古玉的思维逻辑和唯一标准

一眼假的皮壳感觉应该很明显了吧,是不是一看这皮壳就是太轻浮了?

看看这个皮壳,和真正的商周时期的皮壳是一回事吗?这是滚筒里滚出来的皮壳,一蹴而就的东西,能和两三千年前多道工序打磨出来再经过埋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皮壳一样吗?就是因为两三千年前那种多道打磨工序以及打磨介质目前已经失传无从所知,所以真正的高古玉皮壳和仿品皮壳还是差异比较大的,真正的皮壳那种荧光内敛的好像一层胶质的质感和滚筒里做出来的仿皮壳给人的感官感觉还是有差异,一个轻浮,一个沉稳,所以说一定要多看馆藏学习馆藏才能很快的提高鉴赏水平,当然有高手指点的话学起来更快更便捷更容易入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